不支持Flash

西部影视产业三大瓶颈 资金机制人才外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5:52 新浪娱乐

  一大批杰出的西部影视人,以其经典力作打造出了“西部电影”,这个世界影坛独一无二的响亮品牌,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西部影视人和西部电影构成了中国影坛一道最独特而耀眼的风景,为世界影视界瞩目。然而,曾经辉煌的人物,骄人的业绩最终都要接受经济大潮的洗礼,面临市场化的选择,西部影视人和西部影视产业逐渐陷入了尴尬境地,在西部好作品无法投拍与观众见面,优秀人才无用武之地,纷纷“北漂”,拍出成功作品,营销不畅,无力再拍新剧……这些异常无奈的事实,已成为西部影视人和西部影视业面临的普遍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

  资金不能承受之重

  有人戏言,拍影视剧那是烧钱的事情,实际上这戏更像真理。谁都知道好菜坞的作品有震撼力,视听感觉特别棒,其实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大制作,但这都是要花费大量金钱的。演技总是与片酬成正比,一旦压缩了必要的成本,作品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投入极小,收入巨大者总是少之又少,大投入大产出是现今影视产业化客观规律之一。

  以西安为例,尽管拥有130多家影视公司,但有能力拿出1000万元资金的企业不超过5家,影视产品质量也呈下滑趋势,而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没有上千万资产作为经济后盾,难以形成拍摄、营销、再拍摄的良性循环。多少剧本就像花儿尚未盛开就已凋谢。拍摄《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长安影视公司,片子热播却难赢利,投资750万,只收回800万,没有资金再进行大制作。去年,该公司解体,一部分人移师深圳重新成立公司。如果说他们有足够的资金,也许命运就会重写。

  机制:难以挣脱的网

  如果说有张无形的网困住了西部影业的发展,那这张网就是机制问题了。以西安为例,西安的影视公司和其拍摄作品的数量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但论公司影响和作品质量实在不容乐观。就电视剧来说,陕西电视剧调查市场,了解观众品味不够,陕西省很多影视公司不注重去做电视剧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只知盲目拍片,一味跟风。这就极易造成题材雷同,资源浪费。陕西电视剧还存在缺乏市场化的规范操作。在当今时代,适当炒作是必要的,但过渡“恶炒”,却是有百害无一益的。

  “作坊式”制作在陕西影视公司中可谓是家常。不少影视公司基本上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政;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投资小,质量意识不强。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缺乏营销意识和经验,即便拍出较好的作品,也由于营销不力,收不回成本,再无力拍新片。机制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影视业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也亟待解决。

  影视人“北漂”为哪般

  经常听圈内朋友说,在全国知名影视人中,有一半是陕西籍的,身为陕西人自是无比自豪,但当人家问,他们怎么都成了“北漂贵族”呢,是啊,尽管他们很知名,但依旧是北漂中的贵族而已。这难免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我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相信这句歌词也唱出了陕西影视人的心声。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演艺事业,他们纷纷忍痛割爱,告别家乡,成为北漂一族。其实他们中一些人在陕西不怎么起眼,到了北京就红了起来,有的在陕西已有名气,甚至很红,但在北京更是红得发紫。对此,某权威人士认为,影视拍摄要受整体环境制约,比如资金、剧本、合作机制等,1990年全面改革,市场化以后,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人才自然会向那里聚集。这不是我们地方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了。一位演员坦言,在陕西好象再好的导演也很难找到资金,又怎么去拍电影?迫不得已才去外地,陕西经济相对落后,这是事实,而且暂时好象改变不了。

  资金、合作机制等问题造成了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影视人才的大量流失。影视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了西部影视作品质量、数量都难以得到保证。

  瞩目曲江影视

  什么也可能发生,什么都可能改变。2006年4月29日,中国西部影视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曲江影视横空出世,西部影视产业的命运将由些改变。资金短缺将不再是问题,以人为本的全新机制,让“北漂”的西部影视人回家……

  何华生 《电影画刊》2006年第6期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