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资料:经典影片《七武士》导演黑泽明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14:58  新浪娱乐

  导演黑泽明简介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但让他学剑道,还逼着他学书法,而他对绘画却非常感兴趣,曾经意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他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世纪,它从一个半封建王朝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被毁坏,死亡人数几乎与广岛原子弹死亡人数相当。那年黑泽明十三岁。

  1928年初中毕业后黑泽明曾热衷于绘画,矢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黑泽明对此也没有自信。由于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杀,黑泽明必须迅速负起长子的责任,因此,他带着急于就业的焦急心情四处找工作。1936年的一天,黑泽明从报纸上看到P.C.L电影制片厂(东宝电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导演的广告,对日本电影界一无所知的黑泽明便由此进入影坛。

  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终于迈出了导演的第一步。开拍处女作《姿三四郎》,黑泽明努力使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满意,正值战时缺乏娱乐的日本观众狂热地涌入影院,黑泽明也因此确立了自己作为导演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当时正值二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盛行,电影创作也受军部的直接管辖,导演没有创作的自由。黑泽明在自传中不无羞愧地写到:“战争期间,我对军国主义是没有抵抗的。很遗憾……没有抵抗的勇气,只是适当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绘战时女子挺身队在工厂里的劳动生活,借以鼓舞斗志的影片。抛开影片的政治目的,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无论摄影角度还是构图,或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都是颇有成就的,这也是黑泽明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品式的电影。当然,《最美》还带给了黑泽明终其一生的伴侣--矢口阳子。

  1951年9月,正当黑泽明为其新片《白痴》在票房和评论上的双重惨败而烦心不已时,传来了《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的喜讯。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次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又颁给了《罗生门》),从而开启了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日本的评论家都说:那两个奖不过是评奖者出于对东洋式的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但事实上,《罗生门》全面展示了黑泽明精湛的导演技巧和他开掘人类心灵的深度。此外,在运动镜头、光影处理等电影技巧方面,本片在当时也是无与伦比的。难怪多年以后黑泽明仍对日本评论界耿耿于怀:“日本人为什么对于日本的存在毫无自信?为什么对外国的东西就那么尊重,对日本的东西就那么鄙视?”《罗生门》得奖以后的10年之中,黑泽明在各大影展中频获大奖,成为国际影坛的风云人物。其拓展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黑泽明被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坚定的性格,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他易怒的脾气一同被人们谈论和称道。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泽明的创作低谷。1971年因电影票房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他曾试图自杀。不过,很快他又站立起来。曾自喻为鳗鱼的他说:“电影作家这条鳗鱼,看到养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干枯了,他没法在这样的地方产卵。”于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远涉异域,比如在1975年苏联的河面上产了卵,即获莫斯科影展金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尔苏.乌扎拉》。电视和好莱坞对日本电影的冲击,以及日本电影生产机制的僵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失使日本电影全面衰退,这是真正令黑泽明神伤的事情。

  晚年的黑泽明与儿子黑泽久雄创办了黑泽制片公司,在1991年他还拍摄了关注核辐射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八月狂想曲》。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85岁高龄时,黑泽明仍雄心勃勃要创作一部古装巨片,因意外摔伤而未果。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泽明导演的电影超过了30部,包括《罗生门》、《七武士》、《蜘网宫堡》和《乱》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尊称黑泽明为电影大师。而在日本他被指责过分地迎合国际观众,以及过多地将日本社会暴露给西方。

  作品:

  《姿三四郎》 1943

  《美的寻求》 1944

  《姿三四郎续集》 1945

  《踩虎尾的男人》(1945年完成被禁演,1952年首映)

  《创造明天的一群》 1946

  《我于青春无悔》 1946

  《那个辉煌的星期天》 1947

  《酩酊天使》 1948

  《静静的决斗》 1949

  《野犬》 1949

  《丑闻》 1950

  《罗生门》(1950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白痴》 1951

  《生之欲》 1952

  《七武士》 1954

  《生物的记录》 1955

  《蜘蛛巢城》 1957

  《深渊》 1957

  《战国英豪》 1958

  《懒夫睡汉》 1960

  《大镖客》 1961

  《大剑客》 1962

  《天国与地狱》 1963

  《红胡子》 1965

  《电车狂》 1970

  《德苏乌扎拉》(197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影武者》(1980坎城影展金棕榈奖)

  《乱》 1985

  《梦》 1990

  《八月狂想曲》 1991

  《一代鲜师》 199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