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韩三平畅谈作家电影 对中国电影未来充满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1:23  新浪娱乐
韩三平畅谈作家电影对中国电影未来充满信心

讲解作家电影

韩三平畅谈作家电影对中国电影未来充满信心

笑答记者问题

  加强主流意识 做好中国电影

  第三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主流意识。传统叫主旋律,这方面我个人经验非常丰富,从20年前开始参与到《焦裕禄》等等这些影片,一直到现在的《云水谣》。它宣传主流思想、主流道德观、主流的价值观念。这些影片我们当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们不断地在改进,不断地在摸索,不断地在追求。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意识形态。主流道德观,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道德观。除暴安良,我相信大多数人追求这个,绝对不会除良安暴,这是肯定的,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同情弱者,打击邪恶,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另外爱国、爱民族、爱父母、爱儿女、爱爱人,不是讲爱吗?肯定不是说恨国、恨民族、恨爱人、恨儿女,这是主流意识形态,不然就乱了套了,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是主流价值观。这个国家改革的现实,国家、民族蒸蒸日上,必须要歌颂,只能来歌颂,没有一个立场来讽刺它、嘲讽它。要么他别有用心,要么是弱智。而且谁不希望我们好?我们是什么?我们是中国、中华民族、中国电影,我们具体化就是这样。而且我是一个中国导演,我是一个中国摄影师,我是一个中国作曲,我是一个中国演员,这个观点要牢固树立,不树立这个观念,国家没希望,民族没希望,我是反复强调这一条,我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是做中国电影的一员,我是宣传中国电影,我是评论中国电影的,我是发行中国电影的。我是中国人,我做的是什么?我做的是中国电影,我宣传的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当然怎么把它做得好看,恐怕我们要延续这个东西,因为主流,因为主导,因此简单化。恩格斯早就说过,宣传的东西要在你的情节和人物刻画中渗透出来。

  这一条我们会更多地来研究。去年我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幸福敲门》,跟很多人都谈过。非常有能力或者精神非常伟大的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他成功了。他成功体现在哪儿?他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就是一个穷人经过自己的努力、经过合法劳动、经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个富翁,或者是建立了一个有价值一亿美金的保险公司,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过程,这是需要鼓励和大力宣传的,电影拍得非常好。演员叫威尔·史密斯,可是美国的大明星,但是其中表现的过程就是儿女情、夫妻关系、他和老板的关系、他排除了一切困难和干扰,追求一个东西,他成功了。我们就宣传这个,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怎么借鉴它?美国的爱国主义到了什么程度?人类每一次遇到灾难,美国人来拯救人类。太空人来了,美国人拯救人类,一个邪恶的要毁灭世界的怪物出现了,或者是一种东西出现了,谁来拯救全人类?美国人。这也是爱国主义,你不能否认。它没说拍一个电影,谁来拯救人类?中国人,不会拍这样的电影。我们不会拍一个电影,谁来拯救人类?美国人,那就乱了,而是中国人。科幻片不就是这样吗?这个东西不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吗?谁不愿意做强?谁不愿意做第一?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人,都追求这个东西。当然我们回过头来说年轻导演、年轻演员。

  解读“作家电影” 突出扎实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我们做一些探索,一些网络、媒体非常关注我提出的一个观点“作家电影”。我提出“作家电影”是没有别的更多的含义或者是针对性,因为我还是看传统电影长大的。前苏联电影、前日本电影、中国电影,还是看这些电影长大的。我认为这些电影有两个东西,现在恐怕是有一点儿缺失。什么呢?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这个故事中间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缺这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靠大场面、高科技、豪华摄影是出不来的。立体音响、SRD、重金属音乐,出不来,怎么弄也出不来,脍炙人口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类有些东西是从它诞生那一天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是无法改变的:动情。人类站起来行走那一天产生感情,到今天感情的力量非常强大,它能改变很多东西。在感情中间来塑造一对人或者是一个人,靠重金属、音乐、场面是塑造不出来的,故事也是这样。

  怎么样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又必须是当代、现代的,它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可改变的故事。比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大批优秀作品,《安娜卡列妮娜》、《复活》、《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简爱》等等都是经典,经典是一个故事中留下了一个人物。比如说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个人物是那个特殊时代、特殊环境的特殊代表。我们都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中华民族也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改变着自己。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30年的经济改革或者是改革开放,有没有一个电影和这个电影中间的人物只能产生于这30年?这个故事只能产生于这30年,把它放在另外一个时间中根本不成立,你把它放在另外一个空间中也不成立,有没有?这是第一。

  第二,这个人物怎么去导,挪一点点都不行,只能是改革开放30年,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一百年以后、两百年以后回过头来说,有一个人物形象,现在我们来说白瑞德、郝思嘉、安娜·卡列妮娜、孔乙己、祥林嫂,你把祥林嫂放在今天根本不成立,今天没有族权,没有神权,你放在今天根本不成立。大家都觉得在这个时代,就以北京来讲很简单,每个人三年以后回到北京都不认识北京了,你说它的变化有多大?这个时代特定的很多故事,产生它的特定历史人物形象。

  我没有去研究过去的电影中有没有,比如有些电影,包括我们极为推崇的一些电影,当然是艺术价值很高,《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艺术价值非常高,但是它不属于这30年。

  这是我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写这30年,写这30年特定的历史过程、环境和特定产生出来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会影响当代人流传到以后,流传到中华民族的下几代人。这是我提出作家电影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因为它要有一个扎实的故事和一个人物形象,不要过多地去依赖投资和高科技。这也是我的想法,我不是反高投资和高科技,不是这个意思。不要去依赖这个东西。

  第三个问题,它的成本自然就相对比较低。因为我们现在还属于发展的初期,有些事我们真要像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成本相对比较低。

  这个逻辑过来是这样的,我觉得这30年缺这样的作品。我们30年有没有?安娜·卡列妮娜、白瑞德这样的典型人物?我相信肯定有。这些人物肯定有故事。这个故事肯定是发生在这30年,当然不能是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地去弄,那也弄不出好作品来,缺乏艺术魅力。我把这个观点跟刘震云(blog)反复讨论,他很赞同我的想法,30年有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渗透着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是这30年特定的,反映时代,通过这个作品渗透出去,看到了中国的今天,而不是看到昨天,甚至也不是探讨中国的明天,2050年是什么样的,2110年是什么样的,或者我们说它的现实意义比较大。三个因素,现实题材、好的故事、渗透出来典型人物形象,不要依赖大场面、高科技,成本相对比较低。

  投拍《我叫刘跃进》(blog) 让作家体验电影产业

  我们最近拍的你们也听说了《我叫刘跃进》,而且我们把刘震云放在这个过程中,放在整个工艺制作过程中,放在整个产业过程中,还是想让他体会一下这个过程。他体会蛮多的,反复跟我讲,这样的试验有可能失败,但是问题不大,我们经过严格测算,不就是550万吗?550万我跟刘震云和马俪文反复减压,海外发行一点就可以了,成本就回来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就挣回来了,因为50年的产权、版权是属于我的,进入我的片库,几乎可以保证没风险。发到1000万票房,就可以给他800万再走下一步。另外我们的一些作家,比如刘恒,刘恒也提出这个观点,愿意这样合作,我说那很好,而且仔细研究刘恒、刘震云,有很多东西他们自己想拍,不满足于写一个小说、剧本导演去拍,不满足这一点。其实工艺过程对他们来讲不负责,往下看,你看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作过程,因为我是从照明干到今天,因为它复杂,但是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优秀的人在那儿给你撑着,有一个好的摄影师、服装师、美术师、配光员、化服道的领班,每个环节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就完了,这个过程也没有太复杂。另外我们的制作也比较小,制作大了当然是非常复杂。

  对中国电影未来充满信心 相信中国电影前途无量

  所以,“作家电影”你们要让我说,它不光是一个文学概念,甚至不光是一个电影概念,它是一个电影产业的概念,我现在提的“作家电影”就是一个电影产业的概念。好的故事、现实题材、成本比较低,进入电影院、海外、电视台、网络。比如《爱情呼叫转移》(blog),当然开始肯定是比较稚嫩,毕竟大家要记住一个观点,我们搞市场经济30年,我们提出电影产业化也才5、6年,是有过程的,我更希望一大批人如雨后春笋地起来。一个汽车经过一段坎坷的山路、弯路,现在上到高速公路上,它可以比较高速地往前行驶了。飞机通过滑行道,通过弯道进入了起飞线,加足马力以后起飞了。所以,我个人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源于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有广阔的市场,我们有13亿人口。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就有5、6千万人。200多个中等城市,5、6亿人口的农村市场,可以建立起立体的电影消费体系。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南京,这十几个城市已经有一个多亿人口。1亿人口你们想一想,是香港的15倍,韩国的1.5倍。

  第二、再说中等城市,石家庄、邯郸、保定、杭州、苏州、无锡等等等等,这部分我们再算3、4个亿。还有县城、农村和城镇,还有5、6个亿。我们举例,如果《我叫刘跃进》在这三个市场都能拿回一些钱来。第一,大城市我们拿回200万,第二个100万,这就是300万,农村再算50万,就是350万。电影频道再拿回100万,是450万。网络拿回30、40万,就是500万。海外再拿回一点,保本了,甚至赚钱了。反过来讲,我算这200万,200万是什么概念?500万、600万票房,600、700万票房,到时就算票房。宁浩拍的《银牌车手》,我们这次给他提高成本,我们信守诺言,700、800万左右,他已经有一定品牌了,因为《疯狂的石头》(blog)。我们还有一批青年导演,大部分是第一次拍戏,我是督导他们扎扎实实做剧本。我们有一些现象,因为我们这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这30年,整个经济高速发展,很像二战以后几个发达国家的现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过10年到15年的调整,也就是60年代初期、50年代末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速发展,德国、日本,大概有20年左右的发展,到了70年代、80年代,我们很像他们那个时代,非常像,他们的发展你们去考察资料,那是非常快的,包括美国这样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为美国作为战胜国,经济实力、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跟日本和德国来比。它的各个行业都发展得非常快,包括日本。

  我们只要是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电影会前途无量。现在20岁左右正在大学上学的有志于电影产业的年轻人迎来了最好的机会、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你们的平台很大。我们可能有些数字是一除很小,但是我们一乘,积非常大,百分比也非常大。理论上中国人的1%是1300万,你的电影在全国有1300万观众人次,一个人10块钱,票房就1.3亿。当然不能简单这么算,但是我们立体地来看待这个市场,三个大块:第一,大型城市和主流城市的商业电影。第二,一般城市的数字放映甚至流动放映。第三,农村的放映。农村不一定收钱,可以收广告费。中影集团跟北大方正也成立了相应的公司来发展这一块。

  再次强调中影发展六环节 突出制片环节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回过头来说强调这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恐怕中影集团是关键的,制片、基地、制作,民营公司几乎很难介入这一块。第三是营销宣传,中国电影集团还有电影频道,品牌很大,影响力也很大,还有杂志。当然办得好不好?我们总是努力去做,使今天比昨天好。我们再努力去做,明天将比今天好。我们是采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现状和未来。这是第四,电影院。第五,后电影的开发和新的视听产业的研究开发。

  这几个环节齐头并进,当然中国电影集团自身要有内部改革、自身改革,部长跟我们探讨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新的机制。机制说白了非常简单,就是分配机制,就是按劳取酬。当然做起来肯定难,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就这么简单,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相对好解决,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当然更重要的是建立全行业、全集团每一个人的事业心。前苏联有一部电影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努力是没有用的。弱者只会被同情,但是弱者永远不会有成就,这是我基本的观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扎扎实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努力工作、努力创新型地工作五年,到2012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会在整个国际世界电影制片的电影产业中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是这六个环节,特别是制片环节。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关注电影、支持电影,特别是有志于这个行业的青年人,你们的前途是无量的,你们的未来是灿烂的。但是你们要得到灿烂的未来,得到发展的前途,其中有一条,你们个人的努力,你们个人的拼搏,你们个人的吃苦,你们个人的才智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对国内外敞开胸怀,吸纳一切愿意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贡献的公司、社团、个人来跟我们合作,把中国电影做好、做大、做强。

  我先讲这些多,也是一些体会。

  《投名状》故事生动 人物值得回味

  主持人:韩总其实刚才对中国电影集团有一个全景式的描绘,可能对业内的人来说,你讲的这些具体的每一个条块、每一个资源的分配很感兴趣,可能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观众,喜欢中国电影的普通人来说,他们更多是从作品来出发,关注中国电影集团。

  韩三平所以我说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制片业。

  主持人:我刚刚从中国电影集团办公楼走来,看到《投名状》的大海报,非常醒目,这部电影而言也是今年,不管是媒体也好还是老百姓也好最关注的一部华语电影,而且在媒体看来,也认为这个电影是2007年度国产片里面最有可能创造票房冠军的影片。您刚才讲,您刚刚看过粗剪的版本,一方面是想听您讲一讲看完的感受。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从前面的《无极》(blog)到《云水谣》,每年贺岁档都有中国电影集团出品的大片。在宣传营销上,除了我们发拷贝之外,也要在广告上,在其它的宣传渠道上做出自己的新意和特点来。就今年《投名状》这部影片来说,您讲一下。

  韩三平:首先就这个电影本身,陈可辛导演跟我来谈我非常支持这部电影,陈可辛导演首先改变是张彻的原来的电影。比如讲这个电影,这个电影中间,很简单一句话把这部电影讲完,三个人素不相识,有两个人是一个村子里的,有一个素不相识,结拜为兄弟,这样一个过程就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不认识,素不相识,偶然因素撞到一块儿,结拜为兄弟,同生死,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么一种关系。故事继续往下发展,向仇杀、相互杀掉,或者要消灭你。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命运发生重大的两次转折,咱们俩素昧平生结拜兄弟,这是一种转折。咱们俩结拜为兄弟同生共死,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要杀掉你。这是两个大的转折,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和故事非常扎实,这是第一个特点,讲故事。

  第二,陈可辛导演是集中了三个华语电影的大明星,或者是中国电影的大明星:李连杰(blog)刘德华(听歌)金城武(听歌)。电影不得不承认明星对观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确实三个演员都是极有成就的,女演员徐静蕾(blog)也是在中国大陆非常有成就的女演员。

  第三,它的背景是战争,而不是武打,战争和武打是有区别的,它是战争。清朝末年的战争,是它的历史背景。

  我看了这个电影的粗编版,两小时多一点点,我是被故事和人物感动。首先是你跟着故事,故事让你一口气想看完,人物让你回味,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基本评价。

  当然陈可辛导演本身是一个有功力的导演,他的制作品质也是比较高的,投资也是比较大的。这部电影我们在12月中旬在国内发行,跟东南亚各国同步发行。

  因为电影是一个文化产品,它和物质产品是可以互动的。现在有一个趋势,物质产品艺术化,包括一双皮鞋都给它赋予了特别多的艺术,特别是女孩子穿的服装,已经带有非常强烈的审美和艺术功能,它的使用价值当然还保留,但是已经不是它追求的唯一了。也就是物质产品艺术化,艺术产品的物质化。大家要喜欢看,喜闻乐见,要爱这个东西,要喜欢这个东西,这是一个基本前提。这中间就是我们和物质产品怎么互动,就是营销招商,我们专门成立了这么一个公司、机构办这个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