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窃听风暴》:德国电影的继往开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17:22  新浪娱乐

  2006年是值得德国庆贺的一年,不仅足球在世界杯上得以复苏,电影《窃听风暴》《香水》也在这一年诞生,尤其是《窃听风暴》横扫各大电影奖项,为德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重新赢得了尊重。

  作为歌德和黑格尔的后代,德国人一向以严谨的性格和无处不在的哲学思考闻名于世,卡尔-梅育、弗里茨-朗格和茂瑙属于远古的辉煌,战后的德国新电影四杰在继承老一辈导演精髓的时候,将日耳曼民族精神的理性成分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他们的镜头,我们看到了和其它电影无法复制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持续思考。

  通过两代电影人的代表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共同点:他们思考对象和素材无不来自于脚下的土地,是德意志广袤的土地和深邃的历史给他们迸发的源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德国新电影运动渐行渐远之后,德意志的沃土上又孕育出了一代新兴电影势力。

  其中《窃听风暴》的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无疑是新一代电影人成绩最为出色的一位,2006年的《窃听风暴》在德国本土上映11周就轻松收获了1100万的超级票房,相比于票房《窃听风暴》在电影节上的表现则更加出色:在获得巴伐利亚电影节4项大奖之后,又以创纪录的11项提名7项大奖笑傲德国国家电影节,随后欧洲电影节的上6项提名让《窃听风暴》征服了欧洲,而在华沙电影节上击败阿尔莫多瓦的《回归》夺魁,说明德国电影已经重新被欧洲所承认。

  虽然好莱坞的娱乐氛围和德国电影的严肃气质看起来不怎么协调,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绝对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能被全世界普罗大众接受的标准,而奥斯卡对《窃听风暴》的最终认可,可以看作是德国新一代电影和电影人复苏和重新崛起的标志。

  从2003的《再见列宁》,到2006年的《窃听风暴》,再加上今年《在人生的另一边》,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新电影发展、成功、升华的轨迹和规律:《再见列宁》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政治生活在加入了个人性感之后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窃听风暴》也就顺理成章地从这一角度继续深挖,影片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德国新兴电影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像费斯-阿金这样的年轻导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费斯-阿金的电影比《窃听风暴》和《再见列宁》更加生活化,更容易被德国以外的观众所接受,也就更可能延续《窃听风暴》的辉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