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资料:影片《决战以拉谷》题材背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20:22 新浪娱乐
本片的英文名“In the Valley of Elah”,出处大有讲究,乃是来自于《圣经·撒母耳记》第17章中的记载——在3000多年前,就是在以色列的以拉(Elah)这个地方,少年英雄大卫身负沉重使命,与巨人葛利亚展开了激烈交锋,最终击败了巨人。编导保罗·哈吉斯对此隐喻曾亲自解释:“当年国王派大卫来到以拉谷对付巨人葛利亚的时候,他身上只带着五块石头作为武器,我看到这个就问自己:有谁能够完成这种使命?谁会派一个年轻人去对付一个巨人?”而《决战以拉谷》这部电影,正是以“以拉之战”这个典故象征战争带来的紧张残酷以及善与恶的正面交锋,它更深入揭发和探讨的是,政府派无数青年上前线作战,面对生死考验,人性慢慢发生褪变,应该由谁来负这个责任?以作为战争题材影片,《决战以拉谷》触及的是由战争带来的比肉体上的伤痛更难医治的心理创伤,反映了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后遗症和终生挥之不去的恐惧感。 现实世界中,美国军队进驻伊拉克已经四年有余,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士兵曾前往伊拉克服役参战,他们在远方战场的经历看似辉煌,个中痛苦与伤痕只能独自吞咽,不少美国士兵在回国后患上了战争后遗症,而整个美国社会,也都从最初在政府煽动下的群情激昂中慢慢冷静下来,开始对这场战争的本质进行反思:现在美国进行的这场战争,就像当年大卫与巨人的对决一样,即使打败对手,返乡以后却只能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人生,与当初在战场上一时获得的所谓骄傲与光荣完全无关,而哈吉斯目的正是通过这部充满隐喻的电影,深入揭开伊拉克战争在美国人心中留下的难以抚平的伤疤。 保罗·哈吉斯最初本来是为老搭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创作这个剧本,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哈吉斯文思泉涌,并对故事的情节与人物产生越来越深的共鸣,于是最后决定自己亲自上阵来执导这部影片。对于这一涉及真实世界事件的残酷故事,由观点犀利、笔触尖锐的保罗·哈吉斯来执笔探讨无疑最为妥当,曾经有一位著名影人这样形容哈吉斯作品的残酷性:“每当我看到一部哈吉斯电影上映,都会想,我是花几块钱进去看看,还是直接回家割脉自杀?”——可见哈吉斯对现实世界黑暗面的洞察力和毫不留情的深度揭露。《决战以拉谷》自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以来,受到从影评人到普通观众的交口称赞,更可见保罗·哈吉斯的全才王牌称号,绝非浪得虚名。Saturn/文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