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陈可辛回应场面血腥质疑 我的尺度是“不卖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21:12  深圳晚报

  本报记者黄蕾报道

  《投名状》(blog)上映后收获了不少来自观众的评论,其中关于导演陈可辛驾驭大片能力方面的好评偏多,影片的口碑也相当不错。记者昨晚与陈可辛电话连线,他表示很欣慰地获悉大部分观众看懂了影片,并产生了共鸣。但导演对自己要求很高,他认为口碑虽好,但自己在技术上还有三点遗憾:篇幅短了点,时间紧了点,节奏快了点。另外,就观影后“血腥暴力场面多”等热议话题做了认真回应。

  篇幅短,情绪铺垫不足

  在《投名状》上映后,不少观众认为李连杰(blog)扮演的大哥和徐静蕾(听歌,blog)扮演的二虎妻莲生之间的爱情来得太突然,感觉情绪铺垫不足。“电影的篇幅没办法更长了,考虑到120分钟是针对电影院排期的最佳片长,所以在很多细节上只能压缩。”陈可辛表示,影片的篇幅确实比他希望的短了点,“这样会导致无法将故事展开描写,有些人物之间的情绪铺垫时间不够,才会让观众感觉到不太适应,不像看文艺片那样容易入戏。”

  很多观众在观影后认为徐静蕾的演出不到位,让人失望,导演认为这也跟篇幅问题有关:“徐静蕾本身是一个配角,服务3个男主角的工具,她连死的那场戏都是为了突出金城武(听歌)的戏分,观众不应该以主演的要求来对待徐静蕾。因为篇幅有限,影片根本没有给她足够的发挥,而且我对她的要求就是这样的,不要惊艳和过分的性感,要温暖感觉和满热的性感。”陈可辛认为徐静蕾达标了,演得不错。

  时间紧,靠感觉分镜头

  在拍摄电影前,一般的导演都会完成剧本和分镜头台本,其中分镜头台本是导演在拍摄前对每个镜头运用的设计说明和图示。陈可辛告诉记者,由于在拍摄《投名状》时采用了顺序拍摄,剧本也是一边拍一边写的,所以时间比较紧迫,没机会提前分镜头,“只能在拍摄时凭直觉和经验来处理,其实有些镜头可以安排、设计得更好,让观众从视觉上感觉更加舒服。”探讨到技术上的问题时,记者发现陈可辛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

  谈到镜头的处理,记者提出血腥、暴力镜头的尺度,《投名状》有不少血肉横飞的场景。陈可辛说,他的尺度是 “不卖弄”。“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是写实战争片的经典了,但我认为导演有一两个镜头是在卖弄血腥和暴力。比如说,一个人把被炸断了的手拣起来,还有一个人肚子被割破了,肠子掉在地上,用手拾起来。这些都是在拍戏,很卖弄。《投名状》没有这些东西,几场血腥暴力场景都是有必要出现的,而且都是写实的战争场景。最残忍的是一个士兵为了救大家,用自己的身体堵炮口,被炸成灰。”

  节奏快,担心观众感压抑

  在影片中,陈可辛认为自己在某些场次与场次之间的空间留得不够,会让观众觉得过度较急,导致影片节奏太快,让观众产生压抑感。“影片的内容太丰富了,要表达的情绪也很多,所以在场次与场次之间,有时候留下的空间很少,会给观众不停地施加压力的感觉,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踵而来。有评论会觉得我这样设计得比较像商业片,节奏感超级强,但我希望的其实是稍微再慢一些,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陈可辛不愿具体举例说明哪些场景给观众带来障碍,“我不想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观众,他们会有自己的偏好。”

  很多观众看完影片觉得压抑,4个主演全都死光,因“投名状”而起的兄弟誓言到头来就是这样惨烈的下场,“我一直强调,这个剧本是边拍边写的,在拍摄时你会知道,这一切发生得合情合理,李连杰为保自己让刘德华(听歌)死,金城武为了保刘德华而杀了徐静蕾,李连杰又因为朝廷的阴谋而送命,金城武最终因为‘投名状’而自尽,情绪到了就应该做那样的事情,阻止不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