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访冯小刚:诀别巴顿 《集结号》拯救大兵(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0:31  南方周末
专访冯小刚:诀别巴顿《集结号》拯救大兵(图)

《集结号》剧照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林怡静

  《集结号》

  张涵予(blog)饰演的连长谷子地带领的47名战士伤亡惨重时,由廖凡饰演的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

  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听到集结号意味着部队可以撤退了,但谷子地本人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阵地,结果47名战士全部阵亡。

  从此谷子地开始寻找真相,当他找到号手时终于得知:集结号的确没有吹响,由胡军饰演的团长明知这个连的战士必然战死,最终他还是把任务交给了和自己交情最好的谷子地。谷子地这才明白,焦大鹏临死前的这句话其实是存有私心,想给整个连队留下几个“活种”。

  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人员”,谷子地的后半生就一直寻找47具遗骸,为追认他们的烈士身份而奔走……

  《集结号》的海报上有句话:“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也是冯小刚本人目前的战争观。

  冯小刚小时候家住市委党校大院,同伴们一起玩,一起吃食堂,一起为《地道战》、《英雄儿女》《南征北战》《红日》等国产战争片中的英雄激动不已。

  大院里的孩子们模仿电影,分成两拨,有人戴着空军的大盖帽,把家里的窗帘杆都卸下来当枪使,那边一举枪这边还得配合躺下。

  青年冯小刚在北京郊区南口当坦克兵,每周能看两次电影。刚粉碎“四人帮”那会儿,《解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啊,海军》、《虎虎虎》、《巴顿将军》等战争电影重新激发了冯小刚的战争梦。那时候他想,能拍一部《巴顿将军》就牛了。

  因为“巴顿情结”,后来《甲方乙方》中才有了戏拟的片段。但现在,冯小刚认为像巴顿这样的大人物是疯子,是战争狂人,他不打仗就难受。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纽约试映时冯小刚就看了:“看完电影,我开始对战争特别厌恶,因为那部片子拍出了人在战争面前的脆弱和恐惧。”

  拍《集结号》,冯小刚首先想到的是国外战争片带来的真实感受,他坦诚:“我希望我能够把逼真感模仿过来。在战争面前,恐惧和懦弱才是人的常态;对战争有恐惧的人能为别人做出牺牲,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自己的战争观变了,冯小刚评价战争片的角度也变了:“中国的战争片剧本多少年没有变化,就连《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blog)也是强调英雄、集体主义的,石光荣、李云龙和巴顿一样,其实都是战争狂人,他们喜欢战场,喜欢战争,他们都是好战分子,可以说,他们是用他人的生命成就自己。无非是它的人物生动化了,不像以前那样高大全脸谱化,但人物的塑造方式还是老式的,英雄总是打不死的,英雄总是能完成任务,英雄总是超人。”

  正因如此,《集结号》表现的是常人,是名将身后的“万骨”们。

  也许是想重现韩国釜山电影节六千人雨中观影的场面,12月18日,冯小刚新作《集结号》的国内首映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万名观众面对的幕布4倍于普通幕布——长22米,宽12米,用过之后将由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上一部《夜宴》说我‘媚外’,这次我‘媚内’,豁出去赌一把,看看《集结号》靠国内市场能不能收回成本。”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冯小刚很激动——

  英雄委屈大家也委屈

  《集结号》最早是张国立推荐给我的。他在《小说月报》上看到这篇小说,一直想留着自己拍,后来推荐给我。他把名字记成了《报告团长》,我到图书馆翻遍杂志也没有找着,后来打电话到《小说月报》,讲了故事内容,才知道小说原名叫《官司》。

  我很想拍一个与众不同的战争片……过去我们看到的战争片多是表现运筹帷幄的将军。我更愿意拍的是战争洪流中最底层的士兵或最低级的指挥员——像谷子地这样一个连长。因为在所有的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败的实际上还是他们。

  饮水思源还得说《官司》的作者杨金远,用《集结号》编剧刘恒的话说,这篇小说的文字能力一般,但选取的角度非常好,杨金远在小说里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个点子,这是最重要的。

  中篇小说改电影最合适,短篇小说改成电影需要填充大量细节和内容。在找到刘恒前,我找了好几个编剧,有些人写出来可能会比较主旋律,不是我要的;有的人不知道细节该怎么补情节该怎么放。

  刘恒看了小说,当时就表示,这个小说有意思,虽然改编存在一定难度,但他愿意写剧本,并希望能够把这个电影做得干净点。我说我不想趟雷,刘恒说他也不想。

  怎么才能“干净点”呢?刘恒说,“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我就写一个故事:英雄受了委屈。惟有这条路才能让电影和观众见面。”

  我很同意刘恒的角度。我们原先打算这个电影的结构,战争一个小时,和平一小时,但如何能让观众在没有视听冲击力、没有爱情、没有美女的情况下跟着剧情走,这是电影最难,也是刘恒最头疼的地方。从目前电影放映的效果来看,观众最入戏的恰好是后半部分。

  在拍电影的时候,我准备了3个不同的结尾。拍摄时我一直在琢磨,结尾能不能不那么光明?比如谷子地最后没有走到兄弟们的坟前,手里拿着半个干馒头,冻死在路上;或者他没有帮兄弟们讨回公道,疯了。这样的结尾可能更好,但可能通不过。后来为改结局这事我给刘恒打电话,刘恒急了,他说绝对不行!小刚你要知道,观众是相信神话的。神话是什么呀?就是英雄最后会站在山顶上!谷子地不能死!

  最后《集结号》还是用刘恒的剧本结尾,谷子地找到了一个证人,证明战友们是烈士,而不是失踪人员。

  很多人对我把《集结号》放在“贺岁片”里有异议。其实我觉得,生活中我们一家人除夕吃年夜饭时,酒过三巡,一家人除了聚在一起说些高兴的事,还会倾诉一些委屈,以期亲人的安慰和同情,这个年夜饭吃得欢快,还很温暖。《集结号》这样的电影,会让观众看到谷子地的委屈,跟着谷子地把这一年的委屈宣泄出来,这也是非常有快感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