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年度盘点欧洲电影之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19:40  新浪娱乐

  重要奖项:

  最佳影片金狮奖

  《色·戒》(Lust, Caution)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李安客串自己的《喜宴》时的那句台词:“你看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却没想到他会以《色?戒》长达三十分钟的床戏来震撼观众。这显然是一场预谋,在他通过不断的商业成功而获得稳妥的“权力”之后,他意在为压抑已久的文化母体注入点刺激性的新元素。

  李安说:“我们不是拍成人电影的,可是我们戏剧的欲望很强,觉得这是终极的演戏,那些身体的扭曲,那些缠斗……很刺激,也很痛苦,但又是必须要去的地方。这常常让我想到地藏王,地狱里没有一个鬼了,我们才能成菩萨,我们都很珍惜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表演的机会。”

  影片俄罗斯套娃式的结构最终在民国历史、汉奸、张爱玲、刺丁案等多方面都触发了社会、历史和文化领域的强烈反映。在大收票房的同时,也成为本年度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特别金狮奖

  《十二怒汉》12 razgnevannyh muzhchin

  1991年就已凭借一部《Urga》获得过水城最高荣誉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此番获得特别奖,首先是因为这个奖是以向导演全部作品致敬为名誉颁发的,分量并不低;其次是因为评委在评审方向上有分歧,所以错过了金狮奖。

  影片翻拍自1957年悉德尼·吕美特的同名经典影片,当年由亨利·方达主演的原版曾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获得过奥斯卡多项提名。米哈尔科夫这个版本的故事却发生了极大的逆转,成为一个关于今日俄罗斯生活的影片,确切地说,是一部涉及了民族恩怨的心理悲剧片,故事讲述一个18岁的车臣孤儿,被指控杀害了他的养父,一个俄罗斯退休军官。法庭上,在证人的目击作证后,12位评审团成员将对这个男孩有罪与否做出最终裁定。

  对影片能参赛威尼斯,米哈尔科夫说:能代表我的国家参赛威尼斯这样古老的电影节,是我的幸运和荣耀。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能有尽可能多的俄国观众可以看到这部影片。这也许谈不上层次和荣耀,但是,为了某些原因,我希望我没有弄错,这部影片在今天非常非常重要。做为人类一员和一个公民,在影片中,我寄托了许多希望。

  法国《RTL》评论说 :在一个舞台式的封闭空间,米哈尔科夫将他的主人公变成俄国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代表人物,我们看到一个机会主义的电视制片人,一个种族歧视的格鲁吉亚外科医生,一个粗暴的出租车司机……过于浮华的拍摄,导演最后展示的那些战争导致的悲剧性的画面里搞得人头晕眼花,硝烟弥漫、雨中鲜血淋淋的尸体、却没有给观众停供足够的元素理解车臣纠纷。

  最佳男主角

  布拉德·彼特(《刺杀神枪侠》 )

  不仅彼特本人没有料想到会获奖,他在威尼斯做完新片宣传后,就转道法国参加“多维尔美国电影节”,之后赶回美国参加新片首映,并最终无法赶回威尼斯领奖。这也让这一重要的奖项遭遇了尴尬。媒体也对这一奖项的颁发存有异议,也让很多人想起去年本·阿弗莱克封帝时的哗然。在颁奖典礼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立刻引来喝彩。

  不过客观地说,彼特的表演无论对其本人还是杰西·詹姆斯的形象来说都具有很大的突破。作为一个经典的西部片题材,杰西·詹姆斯的故事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多个版本的小说、电影中都被渲染得过分英勇无敌,甚至是近于林肯那样的威严的角色。彼特的表演试图探寻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背负着过于隆重的名声的压力,既为此受到追捧和疯狂的崇拜,也要担忧随时丢掉脑袋。影片的名字或许该改成《提心吊胆》。这个为痛苦所困扰的形象,其实更接近历史真实中的杰西·詹姆斯。影片弥漫着一种忧郁、沉思的气质。彼特的表演纵然不能盖过其他演员的精彩,至少也不该受到指责。虽然他大概没有料到自己的第一个影帝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

  评委会大奖、最佳新人奖

  《种子和鲻鱼》La Graine et le mulet

  和大多数法国小资电影自我陶醉、卿卿我我的气质完全不同,克胥西的这部电影通过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写意表现,以诚恳的现实风格和人文关爱,打动了观众。在某种意义上丝毫不逊于另一部法国参展影片,德高望重的侯麦的《阿斯特蕾和瑟拉东的爱情》。影片在媒体场和首映式的热烈反映证明了这一点。首映场的观众甚至集体起立,报以长达10多分钟的雷鸣掌声,这让第一次走上大银幕的业余演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影片片名来自阿拉伯特色佳肴蒸粗麦粉,其原料是小麦磨成的碎面,汤料则来自鲻鱼。另外,前者还代表了还代表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再生的寓意。

  作为在法国成长的突尼斯移民后代,导演的拍摄想法是希望向父亲代表的老一代移民致敬,这个十几年前的想法因为父亲这一代人的不断逝去而变得越来越紧迫。在找到新的演员后,他迅速启动了拍摄。为了原封不动地呈现这些阿拉伯移民社区的日常家庭生活,导演在剧中有大量生活对白,日常的用餐场景也占据了相当篇幅,这和以往对阿拉伯移民形象的庸俗表现很不同。导演说,他要用电影挖掘更多的层面,甚至赋予父辈们一种英雄概念,他要让人们知道,他们也和普通的法国家庭一样,也有自己的悲欢情爱,有人结婚生子,也有人离婚和背叛。

  这种献给父亲的感情为观众所捕捉,并最终被奖项所确认。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个奖项仍然有些轻。

  最佳导演银狮奖

  德·帕尔玛

  《节选修订》Redacted

  以嗜血和狂暴著称的德·帕尔玛选择用一部政治意味明显的影片来参赛,或许是一个很讨巧的做法。结果也足够他满意的了。这个对电影技术兴趣浓厚的导演赋予此片浓重的实验色彩,并因此使得政治意图的表达更富冲击力。这的确是导演的胜利。

  影片借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制造一部虚构的纪录片的灵感来源于一则现实新闻:2006年,伊拉克一个十四岁少女在家中被美军强奸、枪杀并焚尸,他的家人也难逃厄运。利用从英特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图像做基础,将这个残暴罪行重新组织,借此展现伊拉克的真实现状,是德·帕尔玛拍摄此片的最初动机。

  风格迥异的图像,有的直接就是网上下载的博客视频,有的是士兵的录像日记,既有战地摄影师图片、电视新闻,又有在约旦的直接拍摄和通过各种监视器、微型摄像机的取景画面。从几个美国士兵的视野出发,用这些我们每天接触的现代交流工具炮制的图像组合,强化了事件的真实效果。它们被导演组合在一起,记录片的表现手法和毫不删剪的血淋淋画面,带给观众的刺激和震动,绝对是关于伊拉克战争最有力的反战宣传。

  德·帕尔玛毫不保留自己的反战立场,多年前他就曾拍过越战影片,影片中他审视这场战争给当地人带来灾难的同时,对美国士兵,也是一次地狱之旅。他们在履行军人义务的同时,面临死亡威胁和道德压力的双重夹击,素质决定了一部分人就此迷失沉沦,他们用憎恨发泄内心的恐惧,是更多罪行的制造者;有的人则开始反省,却无力逃脱。影片结尾,一个从伊拉克返家的美国士兵,面对亲人朋友回忆自己的经历时,痛哭流涕。德·帕尔玛说,解救战争的创伤,唯一的办法就是及早结束战争。他希望借助看过这部影片的美国观众,可以要求政府从伊拉克撤军。

  评委会大奖、最佳女主角

  《我不在场》I'm Not There

  凯特·布莱切特

  音乐功底深厚的托德·海恩斯,曾在《天鹅绒金矿》等作品中让影迷见识了这一点。他拍出的这部关于鲍勃·迪伦的传记影片,能够获得后者的首肯、提供音乐版权,本身就是奇迹,他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没准备能拍出来。这也说明了影片的魅力。首要的就是他采用了六个演员分别塑造迪伦生命中不同阶段的做法。包括让凯特·布莱切特来反串。后者也凭精彩的演绎获得影后,有的媒体甚至嘀咕,如果够大胆,他们应该给她影帝的称号。

  总体上说,托德·海恩斯制造的这个奇妙的视觉图像组合,像一个万花筒,让你从不同角度进入这个神秘而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内心世界。新鲜、刺激而却又如痴如醉,至少比斯科塞斯的那部纪录片更有意思也更有诚意。虽然不该把这两种形态放在一起比较。在颁奖典礼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以意大利导演克利亚莱斯、墨西歌导演冈萨雷斯为代表的评委们,对影片带来的神奇视觉组合赞不绝口,使劲追究导演采取了什么样的神思遐想,为大家带来一部如此引人入胜又琢磨不透的作品。

  凯特·布莱切特以六十年代流行的大爆花头型,黑色墨镜,一根细雪茄,赢弱的身材传神地塑造出迪伦思想上的桀傲不逊。

  最佳编剧

  《自由世界》It's a Free World

  去年凭借《风吹稻浪》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肯·洛奇自然不会乐观到,凭借类似创意的作品再得到威尼斯的肯定。一个最佳编剧对这个71岁的可敬的老人来说,也算有个交代了。

  《自由世界》是一次讽刺的使用,因为其镜头对准的是西方社会对移民工薪阶层的劳动剥削。为了真实表现这一阶层的生活状况,许多场景都是在自然背景下完成的。

  虽然不是第一次表现这一题材,但这一次,肯·洛奇展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过程中的副作用,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人的心态变化,以及那些廉价出卖体力劳动的移民劳工,工作条件恶劣,甚至连基本收入都不能得到保证的现实。引导大家对现代社会提出思考:这种争取一切机会挣更多钱的诱惑,其后果为何?代价为何?散人/文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