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影片《我在伊朗长大》影片简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16:50  新浪娱乐

  《我在伊朗长大》身为动画片,简单粗线条的平面构图似乎在这个以3D为主打的动画时代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生发感慨,动画只是电影表现形式的标签,《我在伊朗长大》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它的真挚内容与独特气质。

  由于从原著构建到电影执导改编,全权由玛简·莎特拉皮根据个人经历来创作,影片在对伊朗社会变迁的描绘上有着同类影片无法相比拟的真实感,虽然影片故事折射出伊朗近三十年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现状,但玛简从一个纯粹平民视角,叙述主题并没有局限在伊斯兰专政当时对一批人的迫害和打击造成的创伤,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娓娓道来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其讲述苦痛经历的自嘲口吻,回顾往事笑中带泪的情绪表达,无不令人动容而感同身受。

  莎特拉皮本人曾这样描述创作《我在伊朗长大》的重要性;“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从中不难见莎特拉皮创作此原著系列及改编电影的深沉用心,影片除了对造成民不聊生现状的政治时局的控诉,更让人心有戚戚的是那种身遭束缚者迷茫的心态,国家的动荡使人终生在一种无归属的心境中游荡,无论在怎样安逸的环境中,都难以扫去身为异乡人的阴霾。

  虽然导演玛简·莎特拉皮和文森特·巴罗纳都是初次执导电影长片,但由于两人的漫画家身份,以动画形式表现的《我在伊朗长大》丝毫不见技术方面的生涩,漫画分格技术本就与电影分镜头相类似,因此技术方面的表现二人相当得心应手,夸张的画面感配以忧伤的心境,令影片抹去了同类题材所固有的沉重感,在不失幽默的叙述方式下透露出浓重的哀愁。

  影片虽然原著颇具影响力,但改编电影的过程和宣传都一直相当低调,直到去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悄然亮相,便以超级黑马的姿态拿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也正因为在戛纳夺得大奖以来,影片人气大增,名气如滚雪球般日渐响亮,最终挤掉了今年法国影坛的奖项热门大作[玫瑰人生],代表法国参加200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虽然动画片在此奖项争夺历史上鲜有问鼎者,但实力强悍的[我在伊朗长大]却在今年一众外语片中呈领跑之势,俨然是今年奥斯卡外语片争夺的头号种子选手。Saturn/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