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资料:影片《赎罪》背景资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16:56  新浪娱乐

  关于小说

  由获奖无数的著名畅销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撰写的《Atonement》,在2003年问世即被认为是伊恩成就最高的作品。而此书亦不负众望,除登上卫报畅销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外,更曾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文学奖。2005年,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100大英文小说(The All-TIME 100 Greatest Novels)。

  《赎罪》故事改编自曾获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的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曾赢得多项大奖包括国家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和WHSmith Literary Award文学奖等殊荣。

  这本如史诗般的爱情故事,透过13岁小女孩贝安妮的叙述,描绘出战争对人性的影响与考验。伊恩以泰利斯家族成员的戏剧化遭遇,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令人痛苦的世事变迁,在冷酷的表层下,故事人物被灼热的欲望侵蚀,致命的罪恶感在体内伏流四窜,阴霾如影相随。如此细腻表达情感的笔触,难怪有评论家认为,伊恩如同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精准的描绘出人类道德上的两难。

  关于电影 你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

  忠于原著 从中世纪走到现代

  《Atonement》是一个关于爱情与亲情、战争与阶级枷锁、宽恕与忏悔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自省、对人欲穷一辈子解脱罪疚感的探讨。

  导演乔·怀特深感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打从一开始便决定电影必须忠实地跟从小说细腻的写作风格,因此对原著的细节如何在大银幕表现出来,也特别认真和执着。

  诚然,如原著作者伊恩·麦克尤恩所言,一开始知道导演乔·怀特要改编自己的作品,也为他感到苦恼。要将洋洋十多万字的小说,在保留个中精髓及情感的同时,能撷取成不多于二万字的电影对白,谈何容易?加上《Atonement》是一部较深沉及抑压的小说,改编工作更形困难。

  然而,乔·怀特就具有这种过人之处,他身体力行事事参与,不厌其烦地解释,让每一位演员及工作人员都明了他想说的故事及表达形式,因他相信这样才能造出好的电影。如演员们在正式开拍以前,需经过三星期的现场实景彩排,确保他们适应并投入那个年代和处境。

  擅长拍中世纪影片的祖坦言,此类片叫他着迷之处,就是剧中主人公的情感关系、思想方式、面对命运摆弄的无力感等,往往令现代观众产生共鸣。《赎罪》亦恰如其分地搔到观众痒处,那种划时代的震撼是无时间、无地区性限制的。

  三位女角 三个阶段 体味同一种人生

  导演分享令他跃跃欲拍《Atonement》的原因,乃因故事主要由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角贝安妮自白构成,叙述形式与别不同,他深感这绝对是制作电影的一大挑战。

  三个不同年龄的贝安妮分别由童星西尔莎·罗南,萝玛拉·嘉瑞,和资深演员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演出,小西尔莎已不是新人,9岁就开始拍电视,导演对她的演出百分百赞赏;萝玛拉·嘉瑞是三人里最后一位加入的,可她浑然天成的演技,加上后天努力:如不时观察西尔莎走路神态和小动作,以及自发安排切合角色的声音训练,令她演起来得心应手。而演老年贝安妮的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是影坛老将,出场时间相对较短,但她的演出部份给贝安妮增加了新的层次,也是对电影结尾最完美的诠释。

  曾执导《心计》、《乱世情天》和《别问我是谁》的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亦在影片客串一角与瓦妮莎·雷德格瑞夫作对手戏。安东尼是祖迪罗的伯乐,喜欢以上电影的朋友记紧留意他的惊喜演出。

  技巧高超 匠心独运的长镜头与画面设计

  《赎罪》的摄影机不只用来纪录场景,它本身也透过镜头来说故事。

  摄影师和导演乔·怀特在制作上花了很多心思和功夫,特别是那些大型场面,用上了连贯推进的镜头,让观众欣赏到宏伟的场面之余,也可同时了解多个角色的行为及态度。对不同时期亦用了别出心裁的方法表达:如战事以前较安逸的部分,摄影师以名牌子Christian Dior的丝袜作镜头的滤镜!表现出一种炫目而柔和的繁华感;战事爆发以后多采用手摇镜头及突然切出的拍摄手法,令观众需屏息静气,才能跟得上画面一浪接一浪,扑面而来的战争恐怖和叫人发狂的绝望感。

  其中一幕在沙滩上拍摄的大型战争场面,摄影师和导演作了大胆的决定 ─ 以一气呵成、不经剪辑的长镜头完成。说的是全场二千位演员与工作人员同时参与,大型布景包括摩天轮、战舰及经战争洗礼的建筑;还有同时进行的合唱团演唱、士兵们在骑马、踢足球等都要配合精确的拍下。一个长镜头充分表现出焦躁、思乡、战争的残酷,以及军人们看不到明天的绝望,诗意洋溢、气势慑人。这个长镜头经排演多次才完成,但当中控制情节及人物情感的超水平表现,相信日后必为影迷所津津乐道。

  金像班底 美术、服装与配乐的完美结合

  前作《傲慢与偏见》同时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及最佳电影配乐,《赎罪》起用原装幕后班底再次合作,炮制叫观众由视觉到听觉都有高层次享受的作品。

  由于《赎罪》的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美术与服装设计的配合十分重要。电影的前半部尽是绚烂华丽的色彩,无论布景设计及角色身穿的华衣美服都是当代最耀眼的设计,揉合环境声响的配乐,成功让人在炫目的光影下隐隐感的到不安和动荡。

  电影的后半段转用素色及靡烂的造型,配乐与前半部有强烈的对比。动人的音乐及细致的美术配合,在兼具史诗的格局和细微的人物刻画之上,成就《赎罪》的不可多得。

  幕后精英

  导演乔·怀特

  今年才35岁的英国导演乔·怀特,入行以来产量不多,却每每一击即中。人称奇才的他小时候却原来曾有阅读障碍,中途辍学。长大后却脱胎换骨,考入英国著名学府 St. Martin's修读美术及电影,并取得奖学金完成短片。

  1997年,怀特凭短片《Crocodile Snap》获“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大奖”提名,随后获得首个执导电视迷你连续剧《Nature Boy》的机会,赢得击节好评,并获“英国电影电视学院”提名“最佳剧集”;2003年执导的古装电视剧《Charles II: The Power & The Passion》更成为脍炙人口的剧集,此剧亦终于为怀特赢得“英国电影电视学院”的“最佳剧集”大奖。

  2005年,怀特首出执导电影《傲慢与偏见》,影片上映时技惊四座,好评如潮,此片荣获奥斯卡4项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服装奖及最佳原创音乐奖;怀特亦获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大奖”颁发最佳新晋导演奖,可谓实至名归。

  2007年,继《傲慢与偏见》后,乔·怀特再次施展其拿手好戏,把《赎罪》这个中世纪故事拍得出神入化,定叫观众看得如如痴如醉。

  编剧及作者 伊恩·麦克尤恩

  生于1948年﹐是英国当代文坛重要作家。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

  1975年,伊恩以短篇小说集《First Love, Last Rites》夺得毛姆文学奖,在英国文坛迅速崛起,从此便创作不断,除长短篇小说外,还兼顾剧本和评论,且经常获颁各文学奖。《The Child in Time》荣获惠特布德年度长篇小说奖,《The Comfort of Strangers》﹑《The Innocent》和《Black Dogs》都进入了英国小说大奖“布克文学奖”的最终回选拔。至1998年,《Amsterdam》一书为他带来了“布克文学奖”的殊荣。

  伊恩的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可算是改编自1998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Enduring Love》,由《摘星奇缘》导演罗杰·米歇尔执导及新詹姆斯邦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爱无可忍》。

  伊恩迄今着有十本长篇小说包括本片的原著《Atonement》、两本短篇小说集及数部剧作。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列表:

  长篇小说

  The Cement Garden (1978)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1981)

  The Child in Time (1987)

  The Innocent (1989)

  Black Dogs (1992)

  Enduring Love (1997)

  Amsterdam (1998)

  Atonement (2001)

  Saturday (2005)

  On Chesil Beach (2007)

  短篇小说集

  First Love, Last Rites (1975)

  In Between the Sheets (1978)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