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长江七号》北美出师不利 周星驰越挫越勇(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0:47 生活新报
《长江七号》海报 “周星驰()”这三个字对于每一个熟悉或不熟悉香港喜剧电影的人来说,都意味或主动或被动的要为这个名字掏上几十元钱,去到电影院感受那种无厘头的搞笑或搞怪。当我们还沉浸在“长江7号”那只毛茸茸的玩具狗所带来的喜悦中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无情的数字 正残酷地刺穿星爷那脆弱的神经。《长江7号》经历国内的大红大紫后,周星驰真能平静地面对666美元这个看似吉利的单场票房数字吗?也许星爷也忍不住用他在以往电影里常用的口气大骂一句:靠!老美也太不给面子了。 出师不利 片商可能取消全面放映 好莱坞是周星驰的痛,以前是,以后也可能是。 随着《长江七号》在北美地区的小范围上映,国外媒体对于星爷的关注再度升温。上周,这位被誉为“香港金·凯瑞”的喜剧之王继《少林足球》和《功夫》后再闯好莱坞。谁也不曾预料,此役格外冷清。这次,周星驰猜中了过程没有猜中结局。 上周末,《长江七号》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大城市的影院小范围试映19场,尽管放映次数不同,但冷场却是不争的事实。就同一天的票房来看,首日票房冠军《公元前10000》的单场成绩为3387 美元,而《长江七号》只有666 美元,只相当于前者的五分之一。遥想当年《功夫》在北美上映,虽然首日遭遇妮可基德曼的《翻译风暴》,却创下当月平均单场票房的最高纪录———平均每场票房4.18 万美元, 一天的票房收入约29.3 万美元的骄人战绩。 和票房一样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媒体观众对该片的评价。2005年4 月,《功夫》登陆北美,英国最大电影网站“E!Online”给《功夫》的评分为A-;电影评论网站filmcritic.com 给出的评价为B+,同样给出B+的还有雅虎网站。而如今,同样是在雅虎电影频道,权威媒体给《长江七号》打出的平均等级只有C,特别是《洛杉矶时报》、《娱乐周刊》这样的大报,更是毫不留情地把D+扔给周星驰,称电影充满了令人失望的笨拙感。而至今《长江七号》在北美全面公映的时间也尚未确定,由此联想,很有可能因为此次试映的出师不利,北美片商最终取消全面放映计划。 这样的结局,无疑是周星驰没有预料到的。而在闯荡好莱坞这个过程里,艰辛和曲折,却是周星驰从不畏惧的。从《食神》的错失时机到《少林足球》和《功夫》在北美的大获全胜,甚至是如今《七龙珠》的秘密筹备和《长江七号》的意外落马,周星驰在好莱坞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狂悲狂喜。尽管这次再度水土不服,但依照星爷的个性,那不过拍拍屁股再扮一个鬼脸的事情。话说回来,我们其实一开始就知道,《长江七号》不过是一场掉了银子,换回梦想的旅程。 最后,让我们设想一下:星爷看到票房成绩很可能会像瞎子一样装死,然后出其不意地睁开眼,对着纵横遍野的星星之火仰天长叹一声:I 服了ME。 越挫越勇 感动老外只是早晚的事 其实,周星驰真的熬了太久。从20年前的“匪兵乙”熬到“喜剧之王”,从星星熬到星爷,从一盒便当熬到满屋飘香,熬得星迷终于相信,他其实不那么乐观,也不那么悲观。 熬到罗大佑(听歌)对着影迷说,可惜周星星生得晚了一点,若早一点,也一样可以和发哥扬名国际。所以周星驰只赶上个“无厘头”时代,可是谁说无厘头在好莱坞不吃香,头发花白的星爷不信。 在探索好莱坞的路上,周星驰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1996 年《食神》是他的第一个机会,当时好莱坞甚至准备撮合他和金·凯瑞共同出演英语版《食神》。三年后,星爷完成了英文版《食神》的剧本,而金·凯瑞却始终未落实档期,直至2000 年,福克斯宣告该计划无限期搁置,其中甘苦自知。当时好莱坞已经有了巴斯特·基顿和金·凯瑞,只识李小龙和成龙的外国观众不明白,周星驰的意义在哪?在筹备过程中,周星驰心有不甘,他甚至想过自掏腰包来翻拍曾让他名声大振的电影《大内密探》。当时他前后邀请了唐季礼和徐克来执导外国版。无奈前者以外国人看不懂香港笑料婉拒周星驰,后者正值外语片《反击王》遭遇滑铁卢,心灰意冷,更是无力再助星爷西方掘金。 事实上,星爷很清楚自己的长处: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不服输。而能让他骄傲的资本就是我们顶礼膜拜的无厘头。世界文化逐渐地趋同,“中国元素”与面孔,越来越受到青睐。他也不怀疑,港式的搞笑,美国人、欧洲人、爱斯基摩人乃至宠物都应该能越看越懂。从饮食到足球,再到功夫,周星驰从未放弃。2001 年,外国发行商以150 万美元买入《少林足球》海外发行权,之后哥伦比亚出资为周星驰拍《功夫》,《功夫》也创下华语电影在北美上映的单厅票房纪录,最终在全美2500 多家影院放映。特别是在《功夫》上映前,《杀死比尔》横行碟市,但一对比,《杀死比尔》全面落败,昆汀只能以设置片断的僵硬方式,逐一模仿他钟爱的武侠片,和《功夫》里处处机锋、随心所欲的表达相比,昆汀差距够大。难怪这位鬼才导演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周星驰是我一辈子的偶像。从这个角度看,《功夫》在北美的成功更多的是源于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的顶礼膜拜。 如今,星爷做电影却是要向更多的偶像致敬。然而不幸的是,这次他打出的ET 牌没有达到斯皮尔伯格的深度,后者的ET 最起码知道回家的路,而长江七号却来无影去无踪。就故事本身而言,温情有余,感人不足。你可以说他是在玩票,也可以说他是在模仿,但是如今的周星驰已经不需要再去为无谓的评论做回应。他在向斯皮尔伯格、科波拉和斯科塞斯式看齐、力图把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长江七号》就是这样一个实验品,尽管外国人不一定买账,但是国内近3 亿的票房却是铁铮铮的事实,而这个数字将为星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回过头来说,既然感动了星空,那找对了路,感动老外只是早晚的事情。 本版稿件本报记者李青青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