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邹文怀传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12:47  新浪娱乐

  嘉禾贡献:龙虎斗京华

  1970年4月,邹文怀正式的脱离了邵氏公司,以40万港元成立了嘉禾制片公司,并带走了他之前在邵氏时期的下属何冠昌、蔡永昌、梁风等;同时,嘉禾还获取了国泰制片公司在牛池湾斧山道的永华片厂的管理权,增强制作电影的实力,试图与邵氏相抗衡。但实际上,嘉禾公司最初也是延续着邵氏公司的经营、制片管理模式(毕竟这已经是成功的典型例子,而邹文怀也参与不少),当时还拉来王羽与日本公司合作拍摄《独臂刀大战盲侠》(“盲侠”是五六十年代日本武士片系列《座头市》的主角,当时也很有影响力),而被邵逸夫告上法庭侵权,且邵逸夫当时采取拖垮邹文怀的策略,这场官司也打了好几年……

  嘉禾的电影历程的转折点,来自于李小龙的功夫片系列,而这也促进了独立制片人制度在香港影业的开始与发展。当时,以罗维为主导(他也参演过数部邵氏的武侠片)的四维公司,到美国想找已经结婚息影的郑佩佩(blog)复出影坛,但郑佩佩已经无心复出,于是,四维公司无意中找到了李小龙(此前李小龙从美国返港想要与邵氏合作,但因为提出片酬1万元、拍摄时间不得超过60天、剧本必须李小龙本人同意等条件,而邵逸夫没有答应),并由嘉禾从泰国找来资金,四维公司带着李小龙在泰国开拍《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后迅即取得320万港元的本土票房,高高的刷新了香港票房的记录(此前票房最好的香港本土电影是《龙虎斗》,取得将近210万港元的票房,而与《唐山大兄》同年的邵氏出品的《拳击》、《新独臂刀》分别取得173万、160万港元的本土票房),嘉禾也由此让人刮目相看。翌年(1972年),由李小龙主演的另外两部功夫片《猛龙过江》、《精武门》分别取得531万、443万港元的香港票房,再度的刷新了自己的票房记录,这也给嘉禾公司带来了价值可观的利润与生存空间,就如电影产业研究者钟宝贤所说,“李小龙拍摄的影片虽只有五六部,但这些影片不仅把‘嘉禾’的名字推向国际市场,而且令‘嘉禾’更依赖外判制作,其制作的功夫片也行销140多个国家及地区”,而张彻也表示,“在短暂的电影生涯中,他(注:李小龙)只拍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几部片,最后一部《死亡游戏》且未完成,但影响极大,由于他而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功夫’……‘嘉禾’不但在香港站稳,邹文怀也挟李小龙的声势步上国际影坛,制作了多部西片,间接也引带成龙(第27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邹文怀传奇(2) 听歌 blog)进入美国和日本市场”。

  1973年,李小龙突然死亡,这给嘉禾公司带来不小影响,“寻找李小龙”甚至也成为某段时期的风潮,但毕竟李小龙只有一个,虽然嘉禾也找到了成龙等,但他们往往只是停滞于对李小龙的模仿;嘉禾仍然采取独立制片的制片方针,先后拉拢来许冠文、成龙、洪金宝等,写就了八十年代香港电影业的辉煌史,就如论者所说,“当时,许多独立制片的小公司出品的第一目标是‘嘉禾’,要排不上‘嘉禾’线才转其它院线;反过来,这些大牌明星在‘嘉禾’的独立制片人制度下,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许冠文的讽刺性动作喜剧、成龙的高难惊险谐趣打斗、洪金宝的功夫、喜剧、鬼怪混合片种都成了他们卖座的正字标记,同时,在‘嘉禾’他们都可以成为集制、编、导、演于一身的多面手,洪金宝还有自己的‘宝禾’,成龙也有属于自己的‘威禾’”。

  作为一个知名的制片家,邹文怀不仅是满足于这“独立制片人”的制作策略,更是如前文所说,他将制片的眼光投向于更为庞大的国际市场,以投资或者是合作的方式,开发美国、日本等利润丰富的国际市场。而且,这与早前邵氏公司针对东南亚市场所不同的是,因为国际市场富有地区文化差异性,嘉禾公司甚至制作了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版本,如成龙主演的《威龙猛将》,据说就有美国版、香港版、日本版等三个针对不同地区的版本,其中美国版聘请美国导演詹姆斯·格力克斯执导,以好莱坞式的制作模式进行摄制并在好莱坞后期制作,而香港版和日本版则是由成龙在香港制作完成。而当时由嘉禾制作的好莱坞电影,影响最大的则是《忍者神龟》,此片去年还重拍了好莱坞版。此外,嘉禾公司后来还成立了子公司“泛亚影业有限公司”,并取得美国联合国际影片公司(即UIP)的影片港澳发行权,发行派拉蒙、米高梅、环球等公司所制作的影片,而据说邹文怀希望借此而培养一些惯性的西片观众。阿木/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