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01:56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

《六号出口》起用新人,最大牌的就是彭于晏

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

《功夫熊猫》热爆上海电影节,试映座无虚席

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

曾志伟监制的《九降风》吸引了众多观众

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

像《美国黑帮》这类好莱坞片仍是观众的首选

  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周昭

  第11届上海电影节开幕9天之后顺利结束,与过去10届一样,说它要降级的传闻依然在影城楼下的真锅或者星巴克里流传,但已经没有人再去积极求证了。因为,谁在乎呢。降了又会再升上去的吧?其实,这个年轻的电影节仍是有进步之处的,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和电影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留给我们思考的也有一连串的问号:内地电影何时能够不再是折磨观众的自恋产品?内地导演又集体“失踪”去哪里了?

  求“是”篇

  寂寥落幕但有进步

  虽然第11届上海电影节前晚举行的闭幕式由于明星不多而显得寂寥。不过,根据电影节官方统计来看,这个年轻的电影节仍是有进步之处的。

  ●今年的电影节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1094部影片前来报名,放映了近300部共700多场电影,其中满场记录达106场,涵盖22个国家和地区,为历年之最。

  ●组委会组织了100多场观众见面会。

  ●国际学生短片单元收到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400多部短片的报名。

  ●86家海内外展商与409位专业买家在电影交易市场进行了洽谈,最后达成交易200多项。

  ●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与合拍片项目洽谈共收到162个项目报名,入围的40个项目在短短一天中接受了200多位投资人现场预约洽谈,最后3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国际论坛共邀请到61位国际业内外高层在10场论坛头脑风暴,为产业发展指路。

  ●本届电影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405家1016名记者。

  “非”难篇 内地导演、内地电影去哪了?

  但是,在本届电影节上,苛责一下中国内地的导演似乎必不可少。因为,在这为期9天的电影节里,不断有人在问:内地的导演去哪里了?对于这些本应是电影节主人却在本届变成“失踪人口”的人们,不好好问上几句,内地的电影院里难免依旧是数量庞大、折磨观众的自恋产品。

  1、请问国产片何时能多几盆菜?

  最初,是陈丹青(blog)在本届金爵奖评审会主席王家卫的主席论坛上顺带谈到了内地现在为什么没有都市电影的话题。是的,内地从前是有都市电影的。王家卫说,他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北京的电影资料馆里看了很多30年代的电影,那些电影的手法和题材让他惊诧,原来30年代内地的电影就已经很时尚。可惜现在呢?没有丰富的品种,只有一窝蜂的烂片。第五代导演奋力在开辟内地电影“市场化”的道路。如何市场化?古装合拍超级烂片!《英雄》十面埋伏(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无极(信息时报:论尽上海电影节的“是”“非”)(blog)……一部部被影评人狂雷。当然,他们的确有“功绩”,他们让内地的观众养成了固定档期去电影院的习惯,尽管是花了很多钱然后骂着出来的。

  中国内地的电影不解决多样化的问题,市场潜力再大又怎样?烂片看多了,人们又会窝回家里去看碟。看看本届上海电影节上露面的国产片,《长调》、《月亮》……每部都有很多外国人进去看。因为这些电影不是拍摄了蒙古族长调就是侗歌,全是卖的民族风情。但是看片途中不断有人离场,影片结束后有影评人表示不可思议,怎么这些片子的制作水准还停留在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这样拍电影,做个纪录片就完了。整个电影节期间,还不断听到这样的评价:“金爵奖的片子里最难看的就是内地电影。”我们的电影是否应该停止副业而回到对于电影本身的关注上来?不要再用市场作为借口来拍大量同类的烂片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