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海报
多元化的超过世代
——《海角七号》的台湾电影启示录
台湾本土票房超过4亿新台币,被评论界认为是“最有诚意的台湾电影”,代表台湾地区参加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竞争……在上映之前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的《海角七号》,如此的以黑马的姿势一举成为台湾电影的话题之作,而它能给低潮中的台湾电影带来什么呢?
影片《囧男孩》在台湾也创造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首先,是超过世代的来临。经历了不小的辉煌的台湾电影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陷入了沉寂期,尽管还有侯孝贤、蔡明亮、李安等导演的新作在国际影展中赢得不俗的评价,但本土电影市场早已是好莱坞的天下。而《海角七号》的成功,加上近两年《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不能说的·秘密》、《练习曲》、《囧男孩》、《刺青》、《九降风之台湾篇》、《渺渺》等新导演的处女作不断的涌现,可以说是新一代导演的集体涌现,而这群新导演被誉为是“超过时代”——如影评人焦雄屏所说,“我借这个字哎形容这批新生力军,因为叫他们‘新浪潮’、‘新新浪潮’、‘新世代’都会与以往混淆。称‘超过时代’既可以期许他们‘超过’前几个世代的沉闷,更能形容他们的声势”,甚至也有影评人将其视为台湾电影走出低谷的希望,“台湾电影传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电影的沉闷和自溺中,年轻人在艺术电影压力中抬不起头来,许多人也想效法前人去弄影展,别的不学就学长镜头,学不动镜头,把电影弄得四不像。等猛然惊醒电影是需要观众时,又回头走一些最有保障的路,用恐怖片和同性恋题材争取最保守、安全的族群。电影进入黑暗期有十年了,终于又重见天日”。
其次,是对于本土生活与题材的关注。电影的海报写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书,不管是寄到天涯,还是……”,这明显是来自于当年李安导演的《断臂山》的说法,但比起《色·戒》等作品,这部影片如《单车环岛日记》等一般,是一部比较纯粹的台湾本土电影——故事横跨了六十年(从光复期至今),借助于数位身份不同、年龄各异的人们的故事,牵涉出数十年之间台湾的政治文化——尤其是流行音乐文化——的变迁(如穿插的日本歌谣,一方面反映出数十年前日据时期日本民谣在台湾的流行,另一方面则是九十年代后日本流行音乐的再度风靡亚洲),再加上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的共鸣,甚至年轻观众也参与其中寻根与“确认”身份,中老年观众则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痕迹(如原居民与外省人之间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即使是好莱坞的大片如《蜘蛛侠》系列、《蝙蝠侠》系列、《指环王》系列等也都有着生活的痕迹(《指环王》中男主角面对魔戒的诱惑便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事情),像叶念琛的根据日常生活故事所改编的影片《独家试爱》、《十分·爱》、《我的最爱》等在上映后便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主流观众,而《海角七号》、《囧男孩》、《九降风之台湾篇》(影片里还穿插了纪录片使得现实生活的痕迹更加明显)等这些超过世代的作品,往往都是与主创的生活经历有关,即使是即将上映的张震与桂纶镁主演的剧情片《停车》,也以浮世绘的方式展映了现代化都市生活的一面。
再者,各种元素的融合与多元化的尝试,也是《海角七号》的一个重要启示。《海角七号》的主线是数位原居民参加一场音乐会的波折故事,但各种或者古典或者现代的元素都被影片融合在一起,如穿插影片始终的音乐,既有数十年前在台湾流行的日本歌谣(日据时期日本歌谣在台湾有很大的影响力,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中也有所折射出来),也有现代日本歌手的流行音乐,更有本土化创作的流行歌曲,又如影片中的对白,原居民的台语、年轻人的国语、日本人的日语、国际人士的英语等,“大杂烩”在一起,与现代化的都市背景融为一体。至于多元化的尝试,既是指影片的题材也指风格。台湾电影不能仅是有侯孝贤,或者是蔡明亮,更何况他们的作品在商业性方面有所欠缺,在本土市场难以形成影响。而《海角七号》,加上近期《囧男孩》、《九降风之台湾篇》等影片的成功,将激励更多的年轻导演进行多元化的尝试。
《海角七号》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启明灯,为台湾电影带来一缕缕的光芒,更是带来了重新奋发的希望。
阿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