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之城 《拉贝日记》
出品人:王中军、米沙??霍夫曼
导演/编剧:傅瑞安??加伦伯特
主演:乌尔里奇·图库尔、张静初、安妮·康斯金尼、达格玛·曼泽尔、丹尼尔·布鲁赫、史迪夫·布切米、香川照之
出品:德国贝塔电影公司
联合出品: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豪夫曼和佛格斯娱乐公司
监制: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国内发行: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历史/剧情/战争
上映日期:4月28日
1937年,商人约翰·拉贝(乌尔里奇·图库尔饰)和他的妻子多拉(达格玛·曼泽尔饰)生活在中国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作为西门子中国分部长久以来的负责人,拉贝并不愿将自己的工作移交给他的下任沃纳·弗里斯(马戴斯·赫曼饰),他情愿留在中国保持自己的声望,也不愿回总部当雇员。在庆功欢送舞会上,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城,眼看街头恐慌事件升级,拉贝不顾阻挠地打开公司大门让寻求避难所的中国员工及家属涌进来。
轰炸稍微消停后,在德国犹太人外交官乔治·罗森(丹尼尔·布鲁赫饰)的倡议下,南京的外国人们决定建立一个保障老百姓生命的安全区,一直被看做是日本人同盟的德国国际社会主义民主党人拉贝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从此,拉贝开始与对他一直持有偏见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史迪夫·布切米饰),以及罗森博士和女子学校的主任瓦勒黑·杜裴(安妮·康斯金尼饰),拼尽一切保护安全区里的南京老百姓甚至士兵……
(文 罗洋)
史实
你有一副菩萨心肠,
你有侠义的品质,
你拯救了千万不幸的人,
助人于危难之中。
愿上天赐福于你,
愿幸福常伴你,
愿神祗保佑你。
你难民收容所的难民。
——1938年难民们集体送给拉贝的新年祝福
1882年11月23日,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出生在德国汉堡,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人,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了大约20多万中国人,被世人尊称为“中国的辛德勒”,而在南京老百姓心目中,他是一个“活菩萨”。
我们是劳动者的士兵,
我们是工人们的政府,
我们是工人们的朋友,
我们不会抛弃困境中的工人(穷人)。
——摘自《拉贝日记·1937年9月21日》
1908年,26岁的拉贝带着在非洲的经商经验,受西门子中国公司之聘,开始在中国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工作。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工业发展牵系着德国的工业、进出口业和国防,这段时期也是拉贝的事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1937年至1938年前后,时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的拉贝,目击了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制造的种种恐怖行径,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和其他外国友人共同建立起一个近4平方千米的安全区,力所能及地保护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其间,他也曾天真地写信给希特勒请求援助,但随着日军轰炸、攻击、扫荡的无孔不入,拉贝的纳粹身份可以庇护的人终究是有限的。而作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手臂上的袖章可以让他畅通无阻,可以帮他从日本人那里拿到抵抗糖尿病的胰岛素,但无法救赎所有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南京老百姓。
西门子公司没有我的工作--我失业了……根据军政府的规定,我必须持我的基本生活保险单到施潘道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登记。我工作多年积蓄的1027多镑都在格雷特(马格丽特·拉贝之女)的手中,我想,这笔钱已经没有了。上个星期天,我和妻子呆在克桑滕大街(拉贝被炸毁的寓所所在地)。有人打坏了地窖的门,把我的打字机、收音机和其他东西偷走了! 现在多拉只有44公斤重--我们都已经十分虚弱了。夏天就要过去了--冬天会带来什么呢?从哪里能找到燃料、食物和工作?我眼下正翻译田伯烈的《战争意味着什么》。但现在还不会有收入。或许,我应当弄一个更好的食品供应卡,……所有像我们这样的德国人都有了。
——摘自《拉贝日记》
1938年2月,拉贝听从总部调遣回到柏林,被德国国务秘书授予红十字功勋勋章,又在斯图加特获得德侨银质勋章,以及中国政府授予的蓝白红绶带钻石勋章。孰料继续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南京大屠杀报告的他,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而他在南京拍摄和记录下的大量影像和文字也被毁坏。希特勒对拉贝提交的报告无动于衷,甚至下令禁止德国讨论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一是因为自1936年德国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后,日本已取代中国成为德国的合作伙伴,德国要借日本与英国、美国的对抗来坐收渔人之利。二战结束,拉贝又因是纳粹党员而被苏联和英国逮捕,直到1946年才被释放,生活穷困潦倒,靠国民政府每月的接济度日。1948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相当于当时的2000美金),南京市长专程到瑞士用4个大包裹装满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等食品寄给拉贝,解放后的南京人民每月给拉贝寄食物,南京人民永远欢迎拉贝返回中国。
现在,我已在上海舒适而暖和地(像树与树皮之间的一条蠕虫)坐着,觉得很像是“胜利部队进入柏林后的吹牛家”。每个人都相信我是一位英雄,这使人十分难堪。因为我看不出自己身上或在内心有什么堪称英雄的东西。每当有人唱起赞歌时,我就会一再想起一首美丽的诗歌。这首诗是说有一个汉堡少年,他救了一个快要淹死的伙伴的生命。晚上被救者的父亲去拜访他(他已躺在床上),感谢他救了他儿子的命,他说:“救了命??哦,没有的事!”满不高兴地又翻过身去睡了。
——摘自《拉贝日记·1938年2月26日》
1950年1月5日,快要被世人遗忘的约翰·拉贝,在西柏林中风去世,1997年他的墓碑从柏林搬到了南京,而他那些写在中国的宝贵日记资料也由他的孙子公之于世,即《拉贝日记》。
同样值得深思的是许多曾经组织南京安全区的外国人的命运。尽管他们竭尽全力帮助南京的中国人,但他们从未从生活和后人那里得到他们所应得的。还没有一本描写这些被遗忘的二战英雄的著名图书,当然也没有一部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强烈地吸引起全世界人民注意的影片。他们的精神主要藏在从柏林到美国森尼韦尔的档案和阁楼中——由于他们曾像活菩萨一样拯救过南京,他们的精神也为中国的幸存者们铭记在心。
——摘自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幸存者的命运》
于是,我们有了这部电影《拉贝日记》。
(文 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