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晓鸽纵论电影投资 陈红谈中外合拍方式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6日16:54  新浪娱乐

  熊晓鸽谈电影投资:不需要像好莱坞那样费钱

  江平:韩三平先生一发言,咱们现场气氛就开始活跃了。现在我们继续证婚,下面给大家介绍熊晓鸽先生,本来今天IDG董事长麦戈尔应该在这里发言的,但是考虑到大家的语言能够直接交流的更便捷一些,所以委托熊晓鸽先生把他们的主旨他们的思想可以在这里直接地交流,所以我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麦戈尔先生。熊晓鸽先生现任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和中国总裁,是IDG创业投资基金的创始合伙人。93年他协助麦戈尔先生创立了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96年熊晓鸽先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级管理班。98年熊晓鸽先生获得了波士顿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杰出校园奖。05年波士顿大学全票通过担任董事。熊晓鸽先生近年来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此同时也投资于电影产业,他已经先后投资拍摄了像《高考1977》等一批影片,都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在有请熊晓鸽先生。

  熊晓鸽:谢谢大家,既然要我在韩总后面讲对电影的事情,我诚惶诚恐,不敢说什么话。我想说今天为什么坐在这里,首先一定我们是做风险投资的,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风险投资需要眼光,看的更远一点。我们做投资无非从三个方面去评估要不要做这个事情,第一个市场,这个市场有没有成长的空间和未来发展的规模,第二你做什么样的东西,第三什么样的人来管这个团队做这个事情。除此以外我们做这个投资的话我们能帮助他们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无非是这四个方面来考虑我们应不应该投做这个事情。

  我们公司在中国做风险投资是93年正式开始做,也恰恰是在上海,当时我们做了第一个基金,2千万美金,到今天我们现在管理24亿美元,成长非常快。昨天在论坛上麦先生也提出来我们的投资期待最后回报超过30%到40%,中军说做不到。事实上我们的第一个基金93年开始,第一个基金一共投了7500万美元,到我们99年结束的时候只有不到7年的时间,我们的年均回报超过了40%。但是也有一点,头一两年基本上摸不着头脑,投一个失败一个。投资我一直在说,就像划船高山漂流似的,你只要看中了方向朝前划,一定能够达到未来的目的地,所以也能取得很好的成功。过去别人在说我们IDG做投资有点像撒胡椒面,但是撒来撒去撒对了。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跟我们的老大们学习。我们在去年投了两个电影,一个是《胡同的阳光》,一个是《未来警察》。也跟任总一起投了《高考1977》,我们还投了别的几部片子,我们都在学习,但是我们未来肯定不会一部部片子去投。我们实际上想把中国的行业跟行业界的老大好好学习,因为电影各个产业里面的几个环节怎么样开发的,怎么样制造的,怎么样发行的,后面电影以外的产品怎么样做的,在这方面进行学习。今天谈合作的机遇,本身在电影的制造方面有很多的可以借鉴国外,利用中国现在的优势。

  现在来讲在国外好莱坞的一个片子,平均的制作成本已经超过了6千万美元,发行和印胶片的成本已经超过了3千万美元,所以一部片子加在一块儿都要9千万美元,我们要打造跟他一样的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钱呢?远远不需要。你要仔细分析海外片子,很多的钱制作成本一大半到了明星的头上。再一个制作的成本也比较高,印方面来讲,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PPP指数,中国和美国大概是1比4点2,美国1块钱的美元在中国可以当4块钱花,这样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节约。第二,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要说中国的事情,现在也不需要有美国那么大的2千万美元一部片子的报酬的明星,而且我觉得中国的未来出现更多的明星,是一个合适的合理的价格,这样的话使得我们的生产有效益。再一个中国有一个好莱坞也不拥有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在美国听不到某一个人投资搞电影院,而在中国电影院来讲我们现在有4千块银幕,和美国比10比1都不到,我们有很传统的投资的空间。第二个我们的手机,我们的无线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已经是6亿多,加上互联网的用户超过3亿,超过美国的一共10个亿用户的市场。我觉得在这方面美国永远也赶不上,他的人口也比我们少很多,只有3亿。所以谁在意义上来讲加上刚才谈到的这些非传统的市场渠道,我认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市场远远超过刚才韩总说的300亿的规模。

  我们在几年前也投了很传统的,可能美国好莱坞的领袖们都觉得非常有创意的,比如我们跟张艺谋导演搞一起印象系列,我们现在已经有四个地方印象的一些合作,我请了美国好莱坞的大的做主题公园,他觉得非常有创意。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对于投资人来讲有非常多的空间,也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未来。

  电影行业在中国上海是电影的发源地,有一百多年历史,上海一直是全中国电影产业的领头羊。现在来谈实际上是传统的行业,可是充满生机,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在中国有巨大发展的空间。前不久到一大,一大的代表们有5个是湖北人,有4个是湖南人,我觉得这挺有意思,我正好是湖南人,在上海论坛上谈我们未来的发展,那时候共产党的成立很不简单的事,几个人星火燎原,做的这么大。在我们现在很好的环境中间,只要大家努力,可能会比刚才韩总讲的规模会发展的更大。我们是一个新兵,希望在这中间跟大家学习,也希望通过会议找到更多合作的机会。谢谢大家!

  陈红:合拍方式有利于传达文化价值和话语权

  江平:感谢熊晓鸽先生。下面介绍陈红女士,陈红女士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参演多部电影及电视剧,目前又从台前转至幕后,担任多部影片的监制与制片人。下面有请陈红女士发言。

  陈红:大家好,其实站在这儿真的是有点不太好意思,因为我觉得我作为电影的制片人,其实还是一个新兵,虽然演了那么多年的戏。但是通过这一次2008年拍摄的《梅兰芳》,这次他们给我的命题也是通过《梅兰芳》谈一谈合拍电影的优势,后面的命题比较大,文化使命,其实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比较难。我就是通过《梅兰芳》谈谈自己的感受。《梅兰芳》是由中国电影公司主导,香港英皇公司,台湾中韩公司共同拍摄的。这部电影写的人物梅兰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我想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在从弱势转化为强势的过程当中,一定会寻找自己在历史当中曾经有代表的文化人物。

  我们为什么选择《梅兰芳》呢?我认为对传统艺术的延续,以及京剧的改革,我觉得这是构成《梅兰芳》文化价值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不仅他是华人的《梅兰芳》,我想梅兰芳这个人物应该是属于世界的。所以这次两岸三地共同投资这部电影,我想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因为合拍电影,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不管使《火烧圆明园》由华人导演完全拍摄的,还是《末代皇帝》由西方人独立拍摄的影片。在上世纪中国的合拍电影都是以我们的微薄的人力和器材设备构成了形式,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中国文化我想在世界上越来越被世界关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对世界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电影工作者借助自己的方式,其实可以有效地传播我们中国人的一些文化,一些精神。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合拍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梅兰芳》中影集团为主导,香港和台湾一起共同拍摄,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更加有利地传达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和话语权。美国的电影从刚开始也是自己一家公司共享风险共享利润,可是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也逐步形成了全世界多元化文化的电影合拍。这就导致大家文化的互相激烈的碰撞,而产生了竞争力,表现自己国度文化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电影前景的美好发展,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民族为根基,以外来资金共同打造具有中国自己文化特点,和中国自己在历史上曾经优秀的历史人物为内容的,就是传播力更强,话语权更强的经典作品。谢谢大家!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