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视作品里的中国纪事:建国大业(1949-1956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10:07  新浪娱乐

  1.建国大业(1949-1956年):

  1949年到1956年,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政治与军事上,共产党以“民主协商”的方式与各民主党派和平共处,严防、打击部分不法份子的企图推翻新政权的活动,并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经济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的三大改造是这时期的一个重点,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文化方面,毛主席在四十年代初的“延安文艺讲话”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对《武训传》的批判、对文学作品的讨论等,则为五十年代中期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这时期的电影,被一些学者称为“历史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自觉地步入了整个中国社会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记录现实生活,体现国家的意志,反映民众的心愿,称为当时中国银幕上共同的创作指向”,其中,为新中国呐喊便是重要的主题。

  对于开国大典的银幕反映,1989年的《开国大典》是代表作,影片以俯瞰历史的方式回顾了1949年前后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并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呈现了出来;而今年的《建国大业》也将会涉及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

  不过,更多的电影作品,并没有直接的表现开国大典,而是以间接的方式,表达新中国的建立带给广大人民的幸福。1950年的《白毛女》是典型的代表。《白毛女》原本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歌剧,推出后引起很大轰动,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就被水华改编为电影,并作出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动而配合新生政权的成立,如原作的结局喜儿依然是满头白发,但在电影版的结局改为满头黑发,这个细节强化了影片的主题而配合政治议题,即“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看似简单的形象对立,实际上饱含着对于新生政权的歌颂。

  《丰收》、《李双双》、《暴风骤雨》、《葡萄熟了的时候》、《槐树庄》、《三年》、《凤凰之歌》、《洞箫横吹》等则反映了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涉及到当时的土地改造或“四清运动”、农村建设等方面。其中,《凤凰之歌》与《洞箫横吹》都是以农业合作化为背景,但前者关注的更多是当时的妇女应当如何争取自己的幸福,后者也不仅仅是为当时的农业合作化唱颂歌,相反的,还反映出当时一些官僚主义的作风。另外,林农导演的《一场风波》有些类似于《凤凰之歌》,着重于当时的农村保守势力与新时代年轻人之间的矛盾;根据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改编的《花好月圆》,讲述一群生活在1953年的华北农村的年轻人推广合作社的故事,表达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汤晓丹导演的《不夜城》则聚焦于当时的工商业改造。

  反特务还是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卢珏在1957年导演的《羊城暗哨》是其中的代表。影片以五十年代初的广州为背景,并将惊险的侦探故事与浪漫的爱情故事穿插着进行,成为反特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另外,《激战前夜》、《寂静的山林》、《前哨》、《铁道卫士》《冰山上的来客》、《霓虹的下的哨兵》、《海霞》等都是这类题材影片的佳作,《十字架下的魔影》在反特的过程中还带有恐怖片的色彩,而《羊城暗哨》在2006年时还被改编为电视剧,近期热映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等,也都反映到五十年代初中共与敌对特务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新政权的巩固。

  至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英雄儿女》《上甘岭》、《激战无名川》、《长空比翼》《长空雄鹰》(这两部影片都是讲述新中国的空军如何在抗美援朝中投入战斗的)都直接的表现了当时的战争境况,并留下了“英雄赞歌”等经典歌曲,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也涉及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电视剧方面则有《火人的故事》、《自豪》等都直接聚焦于抗美援朝。

  值得一提的是,五十年代还出现了多部以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的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如《阮文追》、《不屈的阮文追》、《像他那样生活》等,侧面反映出这时期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良好国际关系。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