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视作品里的中国纪事:蹉跎岁月(1966-1978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10:07  新浪娱乐

  3.蹉跎岁月(1966-1978年):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指出,发生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另一场主要针对年轻人的运动,当时有大约1400万知情青年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在后人的记叙中即有人沉湎于乡恋的美好或者陶醉于自我的无怨无悔青春,也有人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如史学家刘小萌所说,“上山下乡运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并没有使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改观,也没有使城市、乡村间深浚的壕沟有所填平,甚至连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经济目标也随着下乡知青的大举返城而完全落空”。而文革后到1978年年底提出改革开放,则是一段过渡期,全国恢复了高考政策,知青大返城,对文革的反思也逐渐的开始……

  揭批四人帮的丑陋行为成为七十年代末中国电影的一种主流,包括《南疆春早》、《同志,感谢你》、《主课》、《希望》、《严峻的历程》、《走在战争的前面》、《峥嵘岁月》、《不平静的日子》、《失去记忆的人》、《风浪》、《蓝色的海湾》、《苦难的心》、《苦恼人的笑》、《小街》《芙蓉镇》、《被遗忘的角落》、《巴山夜雨》等,是对刚刚过去不久的文革十年的反思。其中,《苦恼人的笑》、《小街》、《芙蓉镇》、《巴山夜雨》等打破了一般这类电影的模式,甚至被赞为在艺术上是“中国现代电影的艺术探索”。

  知青题材的作品是以文革为背景的影片的另一个重要题材,从七十年代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到八十年代的《我们的田野》、《孩子王》、《村路带我回家》再到新世纪的《美人草》《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等,其中,《我们的田野》讲述的是在北大荒的一群知青的故事,而《美人草》是云南知青故事;电视剧则比较波澜壮阔的表现了知青时代的生活,包括反映五十年代响应回到农村、改变农村的早期回乡知识青年的生活,如《青春曲》、《红柳歌》等,而《孽债》、《今夜有暴风雪》、《蹉跎岁月》等传颂一时的作品也都以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为背景。不过,与文学发展方面对知青时代的多元化描写(如仅是八十年代初就涌现了伤痕式的知青文学、乡恋式的知青文学及无怨青春式的知青文学三种不同的模式,而新世纪后又有韩东的《扎根》、魏微的《流年》等回忆知青生活)相比,影视作品对于知青的描写虽然更具影像化,但深度与广度上难以与风起云涌的知青文学相比拟。倒是根据梁晓声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雪城》,反映出当时返城知青在久违而陌生的大城市里的茫然失措。

  此外,恢复高考,也是这段时期的重要事件,八十年代初有电影《人生》(改编于路遥的同名小说)以此为背景,今年的《高考1977》也直接描写了当时的一段历史。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则将七十年代给予美化了不少。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