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国大业》:主流市场大片如何与时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22:10  瞭望东方周刊

  今天能把这些拍进电影,得益于思想解放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特约撰稿孙陆芳|北京报道

  “一定不能拍成宣传片。”《建国大业》导演黄建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脑子里一直有这根弦儿。

  原剧为宣传政协会议而作

  《建国大业》片头的第一幅字幕为“谨以此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六十周年”。

  编剧王兴东告诉本刊记者,《建国大业》本来为宣传政协而作。

  2006年春,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和副主席张和平,把王兴东和其他几位从事影视编剧的政协委员找去,表示想 通过影视作品来响应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王兴东提出,写第一届政协会议。这个选题又向上一级领导请示,得 到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批示,同意立项,并最终确定在庆祝政协成立60周年时推出这部电影。

  于是,“政协会议”成为原剧本的故事核心,围绕“开了一个政协会,建立一个新中国”,主要表现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共领袖如何开成、开好这个会。

  而黄建新另有看法,“开个会就建立一个国家,哪里那么简单?(共产党)不把南京占领了哪有会开?一定是推翻一 个政权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实际上是共产党跟国民党之间的较量,包括政治和军事。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事在这上面。”

  因此,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三平和黄建新接手此片后,情节内容调整为“国民党如何失败,共产党如 何胜利”,较原剧增加了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国共力量此消彼长的广阔背景。在 成片中,这条线已然变成主线。

  一小时1500个镜头,符合现代人节奏

  “一般的电影一小时大概有六七百个镜头,而我们拍得快一倍多,1500个镜头,有点像大商业电影的镜头数量。 这是符合现代人节奏感的。”黄建新说,“这样做,是对院线的适应,因为院线决定电影在市场上的发行量,现在已经订出1 600个拷贝了,算卖出拷贝最多的电影之一。一般的电影只能订出几百个。”

  作为一个政治类型的历史片,《建国大业》在人物和情节上也都有所突破。

  比如这两个情节:得悉冯玉祥遇难后,周恩来大发雷霆,怒斥我党特工人员失职;国民党轰炸城南庄时,毛泽东穿着 睡衣,被担架抬到防空洞。

  影片中,另一个引人注意的新人物形象是蒋经国,他以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出现。

  “蒋经国是一个受过苏联共产主义教育的人,有抱负有理想,回国之前是苏联红军中尉。他一生很复杂,我们看了一 些台湾的书说他是很亲民的一个人,推动了台湾变革。”黄建新强调,今天能把这些拍进电影,得益于思想解放。

  “你在南京天王府可以看到那么多关于国民党的书,几百本,不同的研究,以前根本不可能。今天我们拍这个,是因 为历史(进步)到这儿了。”黄建新说。

  他还说,《建国大业》是他拍过的电影中审查最顺利的一部,提出修改的也主要是关于史实出入的部分。

  不可复制的“主流市场大片”

  影片中,王宝强扮演的一个解放军通讯员跑过来,向葛优扮演的解放军将领说道:“报告,前面有一个地主大院,围 墙太高,爬不上去。”葛优拿望远镜看了一下,然后用无线电通讯向后方报告“已经到了北平城下”。

  在媒体看片会上,放到这一段时笑声不断,恍若看一场明星反串的喜剧。

  “它的政治立场,情感立场和叙事方式没有变,就是添了一些色彩给大家,让那些枯燥的戏变得有趣味。”黄建新说 ,拍片时有意加入了一些喜剧元素。

  他说自己拍这个戏时脑子里有这样一根弦儿:“一定不能拍成宣传片。”

  “以前很多这样的电影拍成了宣传片,情节、人物都不够生动,很枯燥。那样还不如我们去剪一部纪录片,把所有历 史素材重新剪一回,更有力量。所以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要做一部电影,一个故事电影。”黄建新说。

  他甚至不愿意别人把此片称作“主旋律”,“这个词没有错,但是一提主旋律,大家都约定俗成地把它当成最不好看 的那一种。我们压根就没想过要依靠文件让大家去看这部电影,就想针对市场拍一部好看的电影。”

  黄建新建议用一个新词汇来定义《建国大业》:“主流市场的大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