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友情岁月之有话好好说(1990-1996)

前传:友情岁月之有话好好说(1990-1996)
2009年11月03日 00:26 新浪娱乐
张艺谋与张伟平的合作起始于《有话好好说》 张艺谋与张伟平的合作起始于《有话好好说》
张伟平(左)和张艺谋的合作由来已久 张伟平(左)和张艺谋的合作由来已久
张艺谋(左)和张伟平 张艺谋(左)和张伟平

    张艺谋:最早我劝他,这是一个泥盆子,你别把脚伸进来。我怕他进来之后,弄得一身脏,不高兴,

  张伟平:我说把这片拍完了,帮你把这坎过了,后面投资一跟上,我还干我老本行。

  第一回:相见欢

  二张的相识很偶然,那是1990年的春节,一次朋友聚会,张艺谋去了,张伟平也去了。之前二人并不相识,当晚却一见如故,从此结为好友。如今想起,张伟平不由感叹:“人在一块主要是缘分,他是把所有的话都放在心里的人。我是一个可能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的。我们俩在一块,我是他的心理医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可以无话不说。”

  刚认识那几年,二张不经常见面,隔半个月一个月坐一块吃顿饭。张伟平生性豪爽,从来不让人请客,所以这么多年都是他请张艺谋,时间长了,张艺谋也不好意思了,也张罗要请,但每回都被张伟平“镇压”,后来也就习惯了。日子一久,哥俩交情越来越深厚,什么都聊,但是很少聊电影,因为张伟平对电影了解很少。

  在张伟平看来,张艺谋生活能力很弱,很能凑合。创作《活着》时,张伟平经常去他的住处,基本没有下脚的地方,满地都是稿纸,屋角一摞方便面。他可以经常几个星期不下楼,就是方便面陪着他,然后不断的写剧本。张艺谋是张伟平见到最能吃苦的人。亲自写《活着》剧本,连余华都拿不准哪些东西改了,最后都要看艺谋监视器里的素材。

  第二回:投资难

  张艺谋与巩俐的组合曾经叱咤国际影坛,但二人分手后,张艺谋新片《有话好好说》的投资出现了问题。当时观众关注的都是银幕上的明星,没人在意导演是干什么的,更别说制片人了。对于张艺谋来说,巩俐是其电影的品牌,当品牌失去的时候,投资商对他的信任度就会大幅下降。

  除了资金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电影市场也相当混乱。拍电影的民营企业很少,都是国企的事,国家拿钱,等于国家是制片人。“得奖是目的,仓库是归宿”,这是当时对我们国产电影的一个形容,很准确。至于电影院,《英雄》之前,北京像样点的只有首都和大华几家而已。《英雄》公映的时候,张伟平去首都电影院调查上座情况,从后面胡同上的二楼,进去很吃惊,二楼居然改成了一个舞厅,上面挂着一个圆的彩球。电影院没有想到还有让他们赚钱的电影,只好临时找折叠椅卖票,剩下影院都是礼堂改装临时上马的。

  最近给全国各院线老总放《三枪拍案惊奇》,南方院线老总赵军特感慨跟张伟平说,《英雄》之后,发现电影能赚钱,才开始盖电影院,之前没有人敢盖电影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来。“第一个做这事,肯定要冒最大的风险。”——1996年的张伟平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在电影圈冒那么大的风险。

  第三回:帮兄弟

  张伟平发现张艺谋遇到资金问题,是因为那段时间张艺谋很闲,经常来家里找他。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有话好好说》的资金没到位。过了一个星期,张艺谋还是没搞掂投资,张伟平说话了,“我说实在不行就我投吧。当时说这话,完全出于一种很简单的想法,艺谋是我哥们,他如果遇到困难,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他问真的?我说真的,如果再过一个礼拜,那个投资还没有到位,我就投,到时候你给我打电话。这事说到这儿,我俩就不提了,聊别的了。”

  又过了两个星期,张艺谋才给张伟平打电话,问上次要投他电影的事,还记得吗?张伟平说记得,还投吗?投啊。就这么简单把事定下来了。

  张艺谋深知张伟平根本不懂电影,但也了解这个人的性格,说了肯定要办,所以处处为张伟平着想,一直没找他,后来打电话,实在是资金一直落实不下来。“既然艺谋迫不得已跟我提了,这事儿我一定要办,绝不能掉链子。”张伟平决定拔刀相助。

  第四回:有点悬

  张伟平准备帮张艺谋的时候,正在做地产项目,为了投资张艺谋电影,临时把两个地产项目停了,因为地产项目前期也要有投入。《有话好好说》投了2600万,作为一部都市题材,当时成本相当高,主要投入还是花在演员的片酬上,姜文正因《北京人在纽约》走红,李保田刚拍完《宰相刘罗锅》。还有李雪健葛优赵本山,都是一线非常火的明星。

  从《有话好好说》可以看出艺谋很关注中国电影市场,很关注观众的感受,所以他拍了一部都市题材轻喜剧。但作为投资人,张伟平仓促上阵,毫无思想准备,也没有长远打算,“艺谋知道我的想法,我们哥俩也在一起聊过,我说把这片拍完了,帮你把这坎过了,后面投资一跟上,我还干我老本行。”

  拍电影需要现金,张伟平问张艺谋需要多少钱,当时就把现金按照指定账号全部打进去,然后就忙别的去了。拍摄期间,张伟平只去过一次现场,还是张艺谋要用他的奔驰车,另外让他客串了一次。那一场是打姜文的戏,张伟平拍得很累,“因为是假打,真打不累。”后来电影拍完,张伟平在亚运村火锅城请全体剧组人员吃关机饭,将近200人。过了两星期,张艺谋找到张伟平,说片子现在开始剪了,得开始想发行的事了。张伟平才想起还得卖片子,反正也不懂,只好有病乱投医,找了几个所谓发行界有经验的人士了解情况。结果几位说得都一样,就是带着导演、演员见一下媒体,出几份报纸,然后上电影院就可以了。张伟平觉得挺简单,但又听他们说,“现在盗版猖獗,给你盗版以后,没人去电影院看,都买家里看了”,就觉得不是什么好事,“这看不住啊。”

  第五回:不专业

  对于《有话好好说》,张伟平原本考虑,如果有合适的发行商就往外卖,万不得已就自己发。张艺谋之前执导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佳作,所以国外发行商一直很积极,尤其也关注张艺谋第一部都市片拍得怎么样。当时,江志强(后来发行了《卧虎藏龙》《英雄》)和哥伦比亚的芭芭拉都找过张伟平,国内是董平。“当年国内民营企业做电影有点模样的,也就董平的公司。因为董平同志锲而不舍的追着我,后来就同意把片子卖了。第一次谈的时候是只卖国内,但董平说国外也卖给我吧,我说国外好几家找我呢,你发国外行吗?他说你放心,我一定把国外给发好。”最后张伟平把《有话好好说》的国外版权也卖给了董平。

  按照合同,国内版权卖了800万,国外1800万,当时就是270万美金。张伟平没想赚钱,就想把投资你拿回来,帮艺谋一把拉倒。结果却出人意料,《有话好好说》国内发了3000多万,是年度票房冠军。但国外版权却迟迟不见回音,张伟平开始觉得大事不妙,“董平跟我合同签的付款时间是三个月之内付款,但是一拖就半年没有信。我这个人特别不愿意为钱追人家,觉得挺没劲的,所以三个月之内一个电话都没给董平打过,过半年了,我给董平打电话,后来又专门去香港面谈一次,但他始终拖着不给钱。那就只能打官司了,我也专门咨询了律师,黑纸白字签的,百分之百赢。”但是谁也没想到,张伟平决定放弃打官司追债的机会,“如果为了200多万美金与董平对薄公堂,媒体肯定会爆炒,这是张艺谋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部电影,就算董平还钱给我了,但是对艺谋声誉不好。”

  张伟平最终要回了《有话好好说》的海外版权,但电影就像吃菜一样要趁热,放凉了再卖,就变成剩饭了,所以这部片子的海外至今没有卖出去。回想当日,张伟平总结经验如下:“这说明我们的电影人太不专业,董平算是当年做得最好的民营电影公司了,之前大洋比他做得大,但一部《秦颂》就消失了。《有话好好说》这事董平做得很不专业,我也不专业,当时哥伦比亚在好莱坞很有地位,江志强也是专业人士,如果他们当中任何一个就不会赔钱,但我讲哥们义气,没卖给专业人士,卖给业余了。”

  《有话好好说》赔了钱,张艺谋很着急,认为连累了朋友,张伟平反而安慰他:“不是张艺谋电影不赚钱,是因为我们的不专业造成了这部电影的损失。”

  张伟平是一个从来不会认输的人,《有话好好说》的失利,反而激发了斗志,他决定开始真正做电影。“我跟艺谋说,看来谁都靠不住,得靠自己,我们成立一个专业拍电影的公司吧。”张艺谋同意,回去想了两天,第三天给公司起了名字叫新画面,张伟平鼓掌叫好,“我们以后拍电影,给观众的第一感觉就是全新的画面,电影主要故事固然重要,但是画面不可或缺,可以给观众直接带来视觉冲击。”

  1997年,新画面成立,二张传奇正式掀开序幕……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