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策划:再解《三枪》 张艺谋打造疯癫喜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22:40  新浪娱乐
策划:再解《三枪》张艺谋打造疯癫喜剧

张艺谋加小沈阳碰撞出浓烈的化学反应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部

  文:木雕禅师

  前言:张艺谋曾经说过,“我要表现天之高远,地之深厚;我要表现人之劳作,黄河之水东流到海去不回;设色取浓郁,不取清淡;构图取单纯,不取繁复。”没错,这种思想也确实成了他众多作品的指导。如今,新片《三枪拍案惊奇》箭在弦上,以癫疯的状态打造出一个巅峰的喜剧。种种迹象显示,这回可能不再是大家熟悉的张艺谋——当张艺谋不再是张艺谋,那又会是什么呢?

  壹——开山劈石:谁是张艺谋?

  在中国电影的大词典里,张艺谋已经不仅仅是个典型的功勋符号,更代表着一种引领风尚的潮流。无论是在艺术层面上,还是在商业领域,他所缔造的高峰都被人视为追赶的标尺,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从影二十多年以来一直都在为后来人开山辟石,闯出一条条可行之路。

  在中国电影急需海外认同的时候,他与他的《红高粱》是率先闯出国门并取得辉煌成就的,短短数年之内,拿奖,已经不再是张艺谋电影要传递给人们的第一讯息,创造流行奇迹,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建树。《红高梁》让“酒神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成为八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唱之一,在西北风涌起的时候席卷大江南北,而“我爷爷”与“我奶奶”的故事也成为了坊间佳话,甚至让“十八里铺”成为硬商标,升级为畅销全国的大众酒。

  90年代末,在第六代电影人竞相以写实影像闯世界获得认同时,张艺谋有理由也有资本对这些后辈小子们说一声:“那是我玩剩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的写实风格,是现实戏剧在中国电影领域的一次革命,张艺谋发挥了自己“大巧不工”式的洞悉能力,就把这种带有先锋色彩的社会写实电影带入到了一个主流领域,以最短的时间获取了泛世界化的认同,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在中国电影急需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求得生存的时候,张艺谋仍旧是先锋的旗手。1998年的《有话好好说》可以说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中国式的喜剧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尝试,影片在当年拿到了与冯氏贺岁电影相当的票房,但其价值与意义却被滔天的舆论争议而埋没,原因只在于冯小刚再不济也是草根的代名词,而张艺谋这个名号却早已高高在上,远离江湖而身处庙堂。回溯中国电影近十来年的商业化道路,《有话好好说》的价值需要重估,而其带来的意义以及引发的喜剧潮流,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

  新世纪,在中国电影商业化整合之初,张艺谋选择了一条人人都不敢去想象的道路,倾资亿万去打造古装大片。放在当年,人人都会吆喝说此路不通,托拉斯式的电影模式必然会一败涂地,会把张艺谋带向一个死路。然而,《英雄》却以创造历史的高票房成功了,紧接着就是《十面埋伏》《黄金甲》仍旧以亿万的高票房威势将这个潮流延续下来,方引得这五六年来中国电影的古装大片创作风尚,几乎都使投资人们有所斩获,甚至还有很多以往濒临死亡的电影机构因此而爆发积累下发展的资本,可以说,古装大片是截今为止中国电影唯一的一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算是硬道路。

  在大家都去追风古装大片的时候,张艺谋敢抽身而退息影去搞奥运会开幕式,很显然他又创造了奇迹。而在大家还在沉迷于古装大片与小成本喜剧的利益链条中时,张艺谋却一转风向玩起了通俗喜剧,而且砸下了八千万的成本令喜剧电影开始告别低价市场开始具备规模。由此可见,张艺谋这个名字的意义远已不是单纯的电影招牌,更已经上升到一个有着绝对民众基础的娱乐符号、文化符号,提到这三个字,人们第一想到的往往都不是奖项或金钱,而是潮流,一个随时都会在中国文化产业内爆炸并造成热力辐射的核武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