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09-08-19 作者 王玲瑛)
昨天中午11点半,茅威涛经典越剧电影拍摄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始。这之前,从市区到凤凰国际创意产业园,大巴穿过车水马龙的闹市,又在山间林荫小道兜兜转转,才到达目的地——《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三部越剧电影的摄影棚,这里繁花簇簇:花做的墙,花做的门,花做的回廊,连凉亭的飞檐都是用花朵搭成。这过程仿佛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人走近越剧,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发现,是个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过程。
茅威涛以往是新闻发布会调动气氛的高手,妙语连珠神采飞扬。昨天她看起来特别憔悴,话不多,因为身体不太好。半年拍三部电影《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太赶了。“肠胃闹到凌晨2点,5点半又被工地噪音吵醒,有点心脏不适,本来以为不能出席发布会了。”
“责任”重大,导演拒绝娱乐
“我请各位媒体,不要提到床戏”,“我这儿不娱乐”;
“小沈阳不容易,在东北走出来了,但他跟我们吴越文化没关系,我不关心他”;
“我没猛男、酷男、帅男、美男;我有全女班,构建了祖国文化的一脉;我靠全女班夺市场,靠文化守根的精神夺市场、靠茅威涛个人舞台展现去夺市场……”
《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三部电影导演都是郭晓男,他的这番发言,奠定了这场发布会的基调,文化的,思想的,深刻的。他称,三部电影的拍摄,是一次“巨大的文化事件”。
因为是文化事件,郭晓男希望看待它的人有一点理想,有一点文化,“我不希望提到床戏”。这里有一个渊源,郭晓男之前为北方昆剧院排的《西厢记》,有南方媒体惊呼,昆曲上演了床戏。剧中处理张生与崔莺莺西厢幽会“筹简”一折,用艺术手法表现了两人的“幽会”缠绵,从身段到唱词都表现得颇为直观、具象。
这种“床戏”的说法让导演郭晓男颇愤怒。所以昨天他特意说,不希望记者再提到床戏,甚至为现场记者拎好了关键词,“我希望你们的稿子里,提到江南、南宋、文化……我这儿不娱乐,我这儿要守根。”
投资方代表之一、浙江广电集团编委周羽强同样提到的,也是沉重的“责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拿什么奉献给祖国,就是文化精品,在这样的文化责任下,要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保存和传承,一定要拍小百花的越剧精品。”他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浙江影视集团是一个营利性公司,但把一个公益性事业担当了起来……
茅威涛继续求变 让更多人去看越剧电影
茅威涛坐在周羽强一侧,非常疲惫。她带着眼下很流行的小礼帽,解释说,不是为了装酷,而是为了挡摄影记者的镜头。“妆化了一半,不好看。”小礼帽帽檐的阴影,遮住了她的眼睛,看不出茅威涛的眼神。
她罕见地拿起一页纸,“昨天写了几点想说的话在上面。”第一点,她说,这次拍电影,是“寻求一些思变的创作”,“做受众最大化的转化”,怎样让更多人看到电影,是非常现实的需求。
茅威涛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让越剧变得有现代味。为此她去齐秦的演唱会,和齐秦对唱;她去参加电影《女人不坏》的新闻发布会;她去拍金庸的武侠剧,演东方不败;在某次面对年轻人的越剧推广活动中,茅威涛不选陆游、不选屈原,单单选了周杰伦的歌,改成越调,慢慢吟唱……为了让越剧观众之外的更多人看到越剧,她愿意改变、尝试。
以前有一段时间,茅威涛不喜欢电视台播她的演出录像。她和所有舞台剧演员一样,希望观众走进剧场,担心舞台的现场魅力被冷冰冰的屏幕遮蔽。但这次茅威涛寄希望于镜头传出最好的舞台表演,引用电影导演陆川的话是,“让它长上一双脚,能走得很远很远。”
在普通人看来,艺术和人的关系,与谈恋爱差不多,艺术表现出吸引人的气质,我就去追你。但在从事艺术行当的人眼里,显然有另一种感觉。
“越女争锋”在杭州决赛时,央视主持人白燕升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搞戏曲的人都有一种“移民心态”,从事着它,又恨它,但又爱它,离不开它。演艺圈是个喧嚣的空间,谁的声音弱了,便会被边缘化。戏曲人觉得他们现在被主流文化边缘化了,但是国粹所代表的文化又让他们有责任站在舞台中间。这样的状态很痛苦。所以在戏曲圈,已经很少人有过去那份自信和悠然。
茅威涛的改变和尝试,也许是在摆脱这种状态。
三部越剧电影 会进入电影院线吗
昨天发布会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三部越剧电影总投资高达千万。总制片人倪政伟,浙江影视集团老总,是在电影市场长袖善舞的人物,投资过《集结号》、《非诚勿扰》等卖座影片。在他操刀下,三部电影会进入电影院线吗?
“我们正在和院线洽谈。以前与冯小刚、姜文合作,面对的是一线城市的观众;拍越剧经典,首先是我们的文化责任。”倪政伟出言谨慎,“三部电影将来也会进院线,江浙沪这三个有越剧基础的地方是重点,我们可能还会走全国数字院线,还有国家投资数亿建立的十几万个农村电影放映点……”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开始拍摄,和现在一样,全是内景,搭设了4个大棚,大棚里连河流都有。据说当时投资了100万元,但这投资显然是划算的,《红楼梦》成为中国放映拷贝数和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口,换取了不少外汇。前些年上海翻拍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曾在上海联合院线下的UME影院放映,当年最流行的“大片”题材,放在当下,在《非诚勿扰》、《叶问》、《赤壁》的热闹中,悄无声息地下线了。
40多年前拍《红楼梦》,因为它是最流行;现在拍《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除了保留这个作用,还可以推进流传”,浙江广电集团编委周羽强说,“别看它现在不值钱,再过30年、50年,(三部电影)就是现在的梅兰芳电影,否则,下一代人怎么了解我们的越剧经历。”
“我们在坚守越剧,这条路很难。”郭晓男这句话也会随这三部电影传递到下一代记忆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