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以下简称《山楂树》)尚未上映,片中的男女演员已经未映先火。尤其是女主角周冬雨,引发了媒体及其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最早的偷拍照片到后来发布的剧照、电影试片,整个过程中,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就是:“静秋漂亮吗?清纯吗?”对于一个还没有任何作品面世的新人而言,这样的影响力让人惊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前面有一个称号,叫做“谋女郎”。
张艺谋是如何选中了这位新任“谋女郎”?他自己如何评价周冬雨?南方都市报日前独家专访了张艺谋,听他首次解答。
媒体试片之后,关于电影的一些可能引发的质疑也传到了张艺谋的耳中。他如何回应这些疑问呢?他会不会像冯小刚一样“烦透了娱乐圈”?
从畅销小说到电影,对于张艺谋的改编,“山楂迷”们是否满意?有待9月16日电影上映后才有定论。
又一个“谋女郎”的诞生
“如果有人说她不会演戏,我第一个不同意”
多年来,张艺谋的电影或许毁誉参半,但经他手挑选出来的女演员却多数都让人印象深刻,以“谋女郎”出道的巩俐、章子怡已经成了国际影坛的巨星,董洁在国内影视界也拥有众多影迷……足见老谋子挑选女演员的“慧眼”。
南方都市报:周冬雨是从多少个人中选出来的?是唯一选择吗?
张艺谋:这次的女演员是挺难选的。是副导演们跑了16个城市,从八千多个候选人里遴选出来的。最后都快来不及了,所有一切都准备好了,最后就差女演员。其实在选她的同时也有其他的备选。但她是最合适的,脸,眼神,都特别纯。
南都:您对清纯的定义是什么?书里好像没有特别强调静秋的清纯,为什么您这次找的女主角一定要以清纯为第一标准?
张艺谋:清不清纯看眼神就知道了。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现在回头看,那时的人脸上总是有很多纯真、很多干净、很多单纯。但现代人很少有这种单纯了。
南都:《山楂树》小说中的“静秋”前凸后翘,面貌清纯,所以张伟平曾经说选角时“顾脸顾不了胸”,现在这个静秋是你心目中的静秋么?还是在不满意中挑了个最满意的?
张艺谋(大笑):小说里说静秋不仅脸清纯,身材还是个S形,这也太难了吧!从现实的角度,穿我们那时代的衣裳还能看出身材前凸后翘,这太难了。我们当时就说这是理想中,我们就知道找不到。所以根本没打算按小说里面的理想情形找。
当时定了两个标准,要感觉生动,一个演技一个效果。那时候我们就说静秋和老三在这部电影里面一定会笑30次以上。你讲了一个恋爱的故事嘛,不像《黄金甲》里面的巩俐从头到尾都没有笑--因为讲的是一个压抑扭曲的故事,让他们笑干啥。在一个电影里,要笑30次以上,如果笑容又不可爱生动,那能怎么办。所以说当时这个状况我们就定了这两个标准。很坦率地说,电影就是脸的艺术。我们现在很多成名的演员也许在身高或身材上未必完美,演得生动不妨碍他/她成为大明星。
南都:周冬雨为了演这部戏接受了什么训练?
张艺谋:没有受过任何训练,找到后直接就拍了。其实这个本子是在《三枪》之前拿到的,后来拍了《三枪》,我就想着他们应该等不了我这么久,没想到他们真的等了那么久,我就说,那好,就拍吧。所以我们筹备的时间其实特别短,又必须赶快拍完,否则就影响到下一部《金陵十三钗》的进度。最后我们在60天内就拍完了。在拍的过程中会和她有些交流,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领会得特别快。我有什么要求,她很快就领会到,并且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她真的很有灵气。如果有人说她不会演戏,我第一个不同意,要么是恶意要么是成见。
南都:电影里你给了静秋很多特写,是因为她表现特别好么?坊间很多关于你对演员要求严格的传闻,说你是特别看中演员爆发力的导演,董洁就曾经因为入戏比较慢被你骂哭过。这回的周冬雨呢?她完全没有表演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入戏难吗?
张艺谋:耐拍。董洁是因为演不出来自己哭的,不是我骂她(笑)。其实这部戏里我反而对周冬雨没做什么要求,就让她自然地表演。她却往往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比如最后一场见老三的戏。我特意把那场戏留到最后才拍,想让她充分酝酿感情。那场戏对她来说其实特别难,老三当时重病躺在那里,这场戏十多分钟,我不可能总拍围在门口的亲戚,我只能拍静秋的脸。所以她的表现就特别重要。本来我们打算用最后两天来拍这场戏。第一天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今天下午先试下戏吧,我和冬雨说,这场戏十多分钟,你就一口气演完,别管其他的。当时外面狂风暴雨大作,我们摄像机架那,她跑进来,看到老三,然后摸着他的手,后来开始哭,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十多分钟,一气呵成!当时我们都呆了。她太入戏了。这样的爆发力和表现,恐怕很多老演员都做不到。那天下午拍完后,我说,杀青了!大家都愣了,都以为只是试拍,没想到一拍就通过了。
南都:很长时间大家都不知道静秋的身份,听说剧组下了很严格的封口令。为什么要这么神秘?
张艺谋:保密是为了保护她。不想她过早地受到干扰,接触到很多功利性的东西。这对她也不好。
南都:在《山楂树》的选角花絮中,你说90后没有美女,美女都嫁大款和煤老板了。这话引起了很多讨论。
张艺谋:那就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当时选演员选不到,特着急。我后来还怪他们怎么能把玩笑话放出去。这不是我的性格,我的性格不会出来说三道四,指点江山。做宣传的时候,有些花边新闻就“bia”地出来了,张艺谋说什么什么。我也不是说对和错,担心什么后果,只是这不是我的性格。我讲那干嘛呢,就讲演员好了。我也没办法,无可奈何,也不解释了。我平常是不喜欢走出来,只有电影宣传才走到前面,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内向或者说幕后的性格。我就说中国的电影工业很特别,把前苏联的导演中心论完全地体现出来,就大家都来看导演,这不正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