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第四十七届金马奖评审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1日23:24  新浪娱乐

  Michael Berry (白睿文)
    华语影片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现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副教授。中文著作包括《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与即将出版的《痛史: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的历史创伤》和《光影记忆:对谈侯孝贤的电影世界》。中英译作包括王安忆《长恨歌》、余华《活着》、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等。

     老嘉华
    影评人、编剧。淡江大学毕业,为“兰陵剧坊”及“笔记剧场”成员。曾任联合晚报、自立早报记者,及自立晚报影剧艺文版主编,参与过《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电影拍摄工作;曾以《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入围第30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1983年起,持续撰写影评及电影相关文章,目前为《壹周刊》特约专栏影评人。

    何平
    编剧、导演。美国纽约雪城大学电影艺术硕士。何平的影像风格独树一帜,内容/形式充满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 不同于台湾新电影以降的写实主义叙事风格。他的电影作品《18》(1994)、《国道封闭》(1998)、《挖洞人》(2002)等片皆入选柏林影展, 《挖洞人》并获得当年柏林影展唐吉轲德奖,而他也以《国道封闭》入围第3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奖。

    李富雄
    资深电影美术工作者。曾参与《饮食男女》、《无言的山丘》等多部电影美术设计,曾五度入围并获得四座金马奖,其中包括《无言的山丘》荣获第29届金马奖最佳美术及造型设计、《红柿子》获得第33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沙河悲歌》获得第37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

    姜秀琼
    导演、演员。曾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入围第28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之后从事多年电影幕后工作,逐步展开她坚定的电影创作之路。 2008年编剧导演的剧情短片《跳格子》一举囊括金马奖、金穗奖、台北电影节等大奖肯定;电视作品《艾草》获得2009年旧金山影展最佳电视电影奖等多项国际奖项。最新作品为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2009),入围第4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并获得第12届台北电影节百万首奖、最佳纪录片。

    朗天
    曾任职报社,是香港资深编辑与作家,从事文字、影像、装置艺术等创作,亦撰写影评、剧评等。著作丰富,近作有《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后九七与香港电影》、《行者之错步——误解老子与悟解老学》、《永远不能明白的经典电影》等。

    张元
    出生于1963年的张元,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妈妈》立即引起国际瞩目。 1997 年以中国第一部同性恋电影《东宫西宫》入选坎城影展;1999年完成《过年回家》荣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奖。张元导演风格多变,作品包括《北京杂种》、 《儿子》、《广场》、《我爱你》《绿茶》、《看上去很美:小红花》等。他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坏孩子”;也是《时代周刊》“21世纪世界百位青年领袖”之一。 2006年获得梵蒂冈颁发的罗伯。布列松奖;同年以《看上去很美:小红花》获得第43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郭力昕
媒体评论、学者。英国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媒体与传播系博士,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曾任《人间》杂志图片主编,《中时晚报》媒体/摄影评论专栏作者,著作包括《电视批评与媒体观察》、《新频道:电视。传播。大众文化》、《书写摄影:相片的文本与文化》等。

    陈乐融
    身份多元的文化创作人。现任鸥业新媒体公司首席创意长、银河网路电台主持人,并为Elle、Self悦己和Traveler Luxe旅人志专栏作家,华视训练中心讲师等。发表“潇洒走一回”、“感恩的心”等流行歌词逾五百首,“我爱红娘”、“我要成名”、“星光依旧灿烂”等舞台剧、音乐剧、影视剧本共十余出,《日安。我的爱》、《我,作词家——陈乐融与14位词人的创意叛逆》等着、译作二十余部。

    曾壮祥
    导演。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广播电影电视所硕士。曾任中央电影公司以及汤臣电影公司导演,以及世新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的专任讲师。电影作品有《生命线》、《儿子的大玩偶》、《雾里的笛声》、《杀夫》等片。专长为电影制作与电影方法学。目前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专任副教授。

    舒琪
    导演、影评人。 197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81年执导第一部作品《两小无知》,迄今共导演了七部电影,其中《虎度门》获得第33届金马奖两项提名。期间成立“创造社”发行独立艺术电影。著作有《大路之歌:孙瑜回忆录》(合编)、《香港战后国、粤语电影比较研究:朱石麟、秦剑等作品回顾》、《六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编辑)、《许鞍华越南三部曲”剧本集》等。 2002年加入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现任该学院院长。

    黄建业
    学者、影评人及舞台剧导演。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及电影创作研究所专任副教授。曾任北艺大剧本创作研究所/剧场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电影资料馆馆长、台北电影节总策划。著作包括《杨德昌电影研究》、《人文电影的追寻》、《潮流与光影》等,并主编《电影辞典》、《世纪回顾图说华语电影史1896-1999》、《跨世纪台湾电影实录》等专书

    杨力州
    纪录片导演。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毕业后,拍摄多部纪录片,国内外获奖无数,为当今台湾重要纪录片导演之一。作品中《打火兄弟》(1997)获得金穗奖纪录片类首奖,《我爱(080)》(1999)获得瑞士国际真实纪录片影展最佳影片、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评审团特别推荐奖,《新宿駅,东口以东》(2003)获得电视金钟奖非戏剧类最佳导演,《奇迹的夏天》(2006)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宁浩
    导演、编剧。 1977年生于山西省,1999年到北京依次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 2001年的《香火》和2004年的《绿草地》让他的艺术创作力在国际影坛获得肯定;2006年《疯狂的石头》入围第43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并获得最佳原著剧本;2009 年《疯狂的赛车》也在第46届金马奖获得最佳影片等四项入围。亮丽的票房成绩,也让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亿元票房导演。

    廖本榕
    资深摄影师,曾任职中央电影公司,现任电影摄影(CSC)协会理事,昆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设计系及媒体艺术研究所教师。曾获第40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及年度最佳电影工作者、香港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布宜诺斯艾利斯影展摄影协会摄影特别奖,台北电影奖最佳摄影。作品有《香蕉天堂》、《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热带鱼》、《洞》、《不见》《不散》《天边一朵云》《黑眼圈》、《脸》等。

    谭家明
    导演、编剧、美指及剪接。谭家明年轻时写过影评,并曾加入无线电视担任导演。 1980完成首部电影《名剑》,公认为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 1982年以《爱杀》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之后并以阿飞正传》、东邪西毒》两度获得金马奖最佳剪辑。 2006年,在蛰伏十七年后,执导《父子》一片,在第43届金马奖获得最佳影片、男主角、男配角等三项大奖。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