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文:我永远是一个业余导演 电影就是请客吃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17:14  南方人物周刊

  中国作品最少的一线导演,最牛X的“业余导演”,谈自己的作品,谈冯小刚葛优发哥,谈电影业的虚火,谈自己的抱负

  本刊记者  蒯乐昊  发自北京

  “阅读障碍患者”的改编方式

  人物周刊:这次演张牧之是不是特别过瘾? 恕我直言,作为演员,好些年你没演过什么精彩的角色了。

  姜文:你说得对,特别对!但是这怎么办呢?我看我怎么说啊?我得跟葛老(葛优)学一下,别伤到别人:第一不能伤到其他导演,第二不能伤到记者,第三不能伤到自己。

  人物周刊:第四,你也不能违背了你的本意,你也不要跟我说假话。

  姜文:这是张牧之向汤师爷学习。我刚开始学,学得不像。(笑)我得说,有一种演员必须得有分量重的角色给他,他的齿轮才能带动得上。换句话说,有种演员的能量,如果超过了角色的能量,演得就没意思了。张牧之是可以让我调动起来的角色。你看白兰度吧,也演过很烂的戏,但《教父》他演得好,教父是能让他发动起来,够一定的重量。像这样的演员,就该演主角吧,演重中之重的戏。(大笑)这逼得我又吹牛了。

  人物周刊:张牧之这个角色你是怎么琢磨的?

  姜文:我确实占了一很大便宜。我是最早剧本的写作者,也是坚持从头写到尾的一个编剧,所以我用了更长时间来不断接近这个角色。另外就是我作为又编又导又演的身份,我是要负责和担当的,这负责和担当本身就为我演张牧之,做了一个最难得的生活体验。就像德尼罗演出租司机开半年车,演拳击手就学半年拳。

  人物周刊:这个角色的展现方式有点像剥洋葱,他的身份、经历,包括在政治上民主、公平的理念,一层层剥到最后。摸索剧本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人物不会这么丰满吧?

  姜文:当然。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是原小说里有根据的,但他的身世、他的细腻,是编剧们长期打磨的结果。

  人物周刊:我觉得你的改编,基本上都是原小说给你个由头,给你一个场景,一个时代、氛围,一个气味。你改编出来的完全是另一个东西,《阳光灿烂》跟《动物凶猛》那么接近,但也不是同一个东西。

  姜文:因为我有一个……他们说是一种疾病吧,阅读错乱。也是阅读障碍,比如说人家明明写着“如花似玉”,我能读成“似玉如花”。一边读一边脑子里就……

  人物周刊:重组。

  姜文:对!其实我当时读着《动物凶猛》的时候,我读出来就是《阳光灿烂》这么一电影,我没改,(笑)我觉得我从精神上最忠实原著了。我就读一遍,放那儿了,然后我开始写剧本。把我读这个小说的印象,和我对拍电影的愿望很自然写成这么一个东西,这是有点不一样,但确实给读成这样了。

  我们有个文学编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你的片子全是改自小说,但很多人没看过原小说,别说马识途的这个,就算最早改编王朔的,尤凤伟的,叶弥的,好多人也没看过,等他们把原小说看了,发现完全不一样!说我是“丧心病狂的改编”。其实我也不是故意要改得面目全非,只是你想把它翻译成一个电影,是视听的东西,那所谓忠实原作就非常值得怀疑,人家不是为电影写的,它在文字上是好东西,但你没法把它变成影像。最早我改《阳光灿烂》,王朔有段描写特好,男孩进了米兰家,感受到米兰的照片和模样充满了整个世界,这你没法儿表现啊!我就设计了个望远镜,望远镜一拉,米兰充满视野。怎么把思维变成行为,是从小说改编成剧本的重要环节。电影说到底是行动。

  人物周刊:这次电影台词节奏特别快,全是短句,听说很多是拍片现场的即兴发挥,估计上映之后就会成为流传的口头语。

  姜文:我拍的片子都有这特点,台词有意思,会被传来传去。但你说“即兴”这事不太准确,这样的台词即兴不了,这样的台词其实是处心积虑的。(笑)一年多时间改剧本,前后6个编剧,就是为了让看上去或者听上去舒服一些。节奏感强也是我固有的特点,我受不了慢的东西。

  人物周刊:这个剧本是什么打动了你?

  姜文:其实不存在大家想象的、大量的剧本送过来。可能美国有,人家吸引了那么多全球人才,哈利·波特家庭妇女都能写,美国每年有几万个剧本产生,咱们这儿没那么多剧本,更没有那么多的好剧本,反正我没碰上过,拿来就能拍的剧本,没有!

  人物周刊:听说两年里你们的剧本改过五十多稿。

  姜文:从决定改编这个小说,我每天都在写剧本,复杂漫长的时间……我不愿用痛苦来形容创作,因为那有点撒娇,这快乐大于痛苦,要不然你就不干了。我记得的都是快乐。我只做一件事,把不对的拿掉,把不想要的拿掉,留下的那就是了。

  人物周刊:有没有什么大的改动,当时改完特别快乐?

  姜文:无数次。小说我只看了一遍,小说前面写的特逗,乱七八糟的人都蹦出来,去买官当县长,有点像《鬼子来了》开头,“麻袋”进来了,怎么办呢?咱怎么把这开头弄得又简洁又有意思?这开头特别吸引我,我就欲罢不能。

  电影就是请客吃饭

  人物周刊:我们是从《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发现冯小刚是个好演员的。

  姜文:(笑)直接说谢谢我不就完了嘛!冯小刚是个非常好的演员,人家牙不整齐?把牙弄整齐很容易的一件事儿,烤瓷嘛。那天他给我配音,他说你真会把人忽悠起这么高的热情。我说因为你确实是个好演员,将来观众会说你演得好。那将来多演点儿?我说行啊,将来弄一戏你来主演,咱俩说定了。我甚至觉得他的片子近几年能够得逞,很多方面是因为他是个好演员,他的台词、他掌握的节奏是在点儿上的。

  他在《阳光灿烂》里演的胡老师特别好。多少年了,我们还学他从厕所出去的那句台词,“这是谁干的!”(笑)他演戏很认真,也享受。拍《北京人在纽约》那会儿我就发现他是能演戏的人,比他做导演可能还要出色。他现在是误入歧途了,他是看到票房了,以为他就干导演了。他要做了好演员,恐怕演员队伍就要重新排序。他得干回来,赶紧悬崖勒马,做个好演员还来得及。

  人物周刊:三大影帝的群戏,要考虑平衡三个主角之间的戏份吗?

  姜文:不考虑!这不是正经人应该想的事儿。(笑)我当然愿意用好演员,赶巧这几个好演员也是名演员。但名演员不一定是好演员,很多有名的是烂演员。好演员是不会争戏份的,这儿不该有我,大哥你千万别让我坐这儿。那会让人耻笑!得让大家看一个完美的故事,里头有姜文有葛优有周润发廖凡……他们一起组合了一个乐队,该谁吹谁吹,该谁唱谁唱。你不能说我多唱两口,那算您独唱音乐会,不带这么聊的。

  人物周刊:你觉得电影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间你最难以控制的环节是什么?

  姜文:没有。都能控制。这不是费劲的事儿,只不过搭功夫就是了。你要想偷懒,就找个借口说难以控制。搭功夫就会让很多人跑了。我每次干活,开始5个人跟着,干着干着,哎走了两个,成仨了。

  人物周刊:这状态跟张牧之很像啊,到最后兄弟都走了。

  姜文:跟着我,好玩,但不轻松!对我来说,就是所谓意志的胜利,拍电影嘛,能有多大事儿?再长两年也就结束了。我这次非常感动,以葛优为首、以廖凡为辅的一批人居然一直呆在组里,有戏也在,没戏也在。这让我想起当年在戏剧学院,我排完了看人家怎么排,包括我最早拍电影时那个状态。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演员们)变成了没事儿就查档期,拍一半了说我现在得走,嗖飞走了,嗖飞回了,这太庸俗了!我拍电影跟请次客似的,这饭、菜一道道上,他妈的这里吃一口那里吃一口,这饭还怎么吃啊?不讲究!

  这次我拍了4个半月,葛优开拍前就来了,呆足起码5个月,老婆也带去了朋友也带去了,搅他的事也带去了,健身房也带去了,状态特好。他们知道老姜要拍一个讲究的东西,不是一个可以拿各种借口来让他短平快的人。

  人物周刊:发哥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