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密《闪闪的红星》:那个年代最红的儿童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00:27  金羊网-新快报
《闪闪的红星》海报 《闪闪的红星》海报
潘冬子剧照 潘冬子剧照
衍生动画片 衍生动画片
《闪闪的红星》剧照 《闪闪的红星》剧照

  专访刘江:我演的胡汉三凶狠毒 演反派要招人恨

  在过去,红色题材电影里,与儿童相关的并不多,但有两部电影令人印象深刻:《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虽然这两部电影拍摄时间和反映的时代背景都不同,但主角都是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故事也基本反映了他们在战争时期遭受的伤痛与成长。但《小兵张嘎》是躁动而有激情的,《闪闪的红星》却充满了一股浓浓的感伤。多少年过去,不能忘怀的是儿童团员潘冬子的眼神,小小年纪竹排上凝视红星,饱含对理想的向往与热情。而在大土豪胡汉三的家里,准备烧死胡汉三时,潘冬子眼睛里的火焰,不仅仅是仇恨的火焰,更是大义凛然的火焰。

  闪闪的红星

  出品时间:1974年

  制作方:八一电影制片厂

  导演:李昂、李俊

  原创音乐:傅庚辰

  独唱:邓玉华、李双江

  主演:

  刘继忠-椿伢子

  祝新运-潘冬子

  张桂兰-潘冬子(配音)

  薄贯君-吴修竹

  赵汝平-潘行义

  刘 江-胡汉三

  故事梗概

  影片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母亲的死,让潘冬子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台前幕后

  【定剧本】

  响应号召:给孩子们拍电影

  1972年10月,中央文化组在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来自八一、长影、北影、上影、新影等制片厂的样板戏摄制组主创人员和负责人,汇聚开会。会上江青突然想起刚刚看过的南斯拉夫儿童片《铁道儿童》,兴之所至,说了一句:“你们要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服务。我向你们呼吁,给孩子们拍些电影吧!”

  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彭波回到八一厂后,即刻召集创作人员,琢磨创作事宜。大家一致认为拍故事片可以从儿童片入手,因为这样既可以响应号召,又容易出新。大家精神一定,分头寻找创作题材。曾因拍摄《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而出名的摄影张冬凉,背负着八一厂主创人员的担子,四处寻找创作素材。有一次,他回到家中,心里正琢磨着儿童故事片的事情。无意间,广播评书的声音在耳际飘过。他发现孩子们正在专注地听广播,就顺便问了一句:“广播的是什么?那么吸引你们。”孩子们扭了一下头:“中央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闪闪的红星》,说的是儿童团员潘冬子的故事,可好听了。”张冬凉眼睛不觉一亮:“儿童团员潘冬子!”他也俯下身子听起了小说连播,果然很吸引人。张冬凉马上找来小说仔细看了一遍,觉得很有改编电影的基础,便向彭波作了汇报,建议拍成电影。

  【选演员】

  祝新运面试朗诵了一首儿歌

  当时,选演员最费功夫的是寻找扮演冬子和椿伢子的演员。李俊导演在精心构思剧本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少年演员的筛选工作。为了能够选到满意的少年演员,李俊把选拔和培训冬子演员的任务交给演员出身的副导演师伟去做。师伟为了寻找两个小演员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她每天拿着公共汽车月票在北京每个区的小学里转悠。1973年的初夏,天已经变得出奇的热,很多人都窝在家里避暑,但是师伟没有打退堂鼓,依然顶着毒太阳到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师伟他们很快找到了椿伢子的扮演者。那是一个13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名字叫刘继忠,马上就上初中了,孩子长得活泼可爱,憨厚朴实,非常符合椿伢子的气质。李俊导演看后非常满意,当即定下来。

  扮演椿伢子的小演员定下来,潘冬子的演员却依然没有着落。师伟已经前后看了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录像资料,但是都不满意。对于冬子演员的选择,摄制组极为苛刻,因为全片所有情节都要围绕潘冬子展开。

  “六一”儿童节马上来到,师伟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到处观看孩子们的节目演出。最后,师伟把目光锁定在三四个孩子身上,其中两个孩子师伟印象最深刻。一个是三年级小学生祝新运,长得浓眉大眼,机灵可爱;一个是二年级的洪剑涛,乖巧好动,招人喜欢。毕竟年龄有些小,洪剑涛见人有点胆小,怯生生的样子。有的同事就开玩笑说:“洪剑涛这么胆小,见了胡汉三就吓得没法表演了,还是祝新运更好。”师伟仍然有些拿不定主意,觉得洪剑涛这个孩子也很有天赋,将来有机会可以起用。

  不久,有个朋友也给师伟推荐说,她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看到一个孩子,特别精神可爱,让人过目不忘。师伟赶忙找到那个孩子,巧得很,这个孩子就是师伟已经重点圈定的祝新运。祝新运是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为他1962年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召开,就取名新运。师伟把祝新运带到李俊面前,请导演最后拍板。

  祝新运到了八一厂,摄制组领导让他表演一个节目。祝新运开口便朗诵了一首儿歌,题目叫《小蜡笔》。“小蜡笔,手中拿;小弟弟,会画画;红的画太阳,黄的画葵花;棕的画土地,绿的画庄稼;画出未来的新农民,建设我们的大中华!”祝新运边朗诵,边表演,惹得大家掌声不断。李俊导演看后,觉得这个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当场敲定下来。

  潘冬子是当年的童星“腕儿”

  这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上世纪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共产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人物原型

  潘冬子是多个红军将领后代的综合

  “潘冬子”身上既有许光,也有鲍声苏,还有千千万万与他们有相同经历的红军子女的身影。原著作者李心田曾在部队速成中学当教员,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都曾跟他上学。他俩都是长征前留在家乡、全国解放后找到父亲的。还有一个故事,江西根据地有一个红军的儿子,父亲出发长征时,他只有三岁,当他长到六岁时,母亲被白匪杀害了。母亲被杀害前,曾交给他一顶红军的军帽,帽子里有他父亲的名字。解放后,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这顶帽子找到了父亲。

  这些人和事吸引了作者,正是了解了这些革命后代特有的经历,才有了《闪闪的红星》。可以说潘冬子的原型不止一个人,而是取自许光、鲍声苏等一批有类似经历的红军将领后代。

  主角类比

  不同版本的潘冬子

  电影《闪闪的红星》,1974年出品。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一角,出色地刻画了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山娃子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经历,12岁的祝新运因该片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童星。影片拍完他就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团里最小的演员。他相继参加拍摄了《萨里玛珂》、《赣水苍茫》、《十天》等影片,饰演了一个个真实自然、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形象。

  动画片《闪闪的红星》,2007年10月1日上映,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潘冬子的配音人员为超女许飞,原版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在动画片中给冬子的爸爸配音,冬子妈妈则由蒋雯丽配音。原版胡汉三扮演者刘江为动画版胡汉三配音。“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也再现银幕。

  电视剧《闪闪的红星》,2007年发行。为了挑选“潘冬子”的扮演者,制作方煞费苦心,千挑百选,一次制片人偶然看到电视里重放《激情燃烧的岁月》,扮演童年石海的小演员令他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小孩再大几岁正符合他心中“潘冬子”的形象,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当年小石海的扮演者陈星旭。那时刚刚十岁的北京小学生陈星旭几年来已经拍摄了多部影视剧,很有表演经验,形象也符合制作对“潘冬子”的要求,于是他幸运地成为新版“潘冬子”的扮演者,剧中其他三位小主角椿伢子、胖仔、细妹子也都是由三位“童星”来扮演。

  经典阐释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一提起胡汉三,人们就想起他那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人们了解认识胡汉三,是从《闪闪的红星》开始的。胡汉三是《闪闪的红星》里面的地主恶霸、还乡团头子,有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当时,农民激烈反对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沦落,但“坏人活得长”,他总是一再恢复地位。胡汉三最初被农民运动给镇压了,仓皇出逃。但是在农民运动走入低谷时,胡汉三当上了还乡团团长,镇压农民运动。在回来的时候,得意地叫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后来由于看这部电影的人多,“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话便流行了起来。大家用它形容某人又恢复了从前的地位或重出江湖了,多含贬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责编: sunny)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