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泰国韩国电影人:融外资产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11:04  新闻晨报

  专访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访问学者沙扬:融外资,说英语,“海归导演”扛大旗

  晨报记者 朱美虹

  上世纪90年代末,泰国电影突然发力,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行业井喷,不但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导演和影片,更诞生了《鬼妻》、《暹罗之恋》等成功的商业片。

  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沙扬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从2008年开始接触这一国内学者较少研究的领域,2009年,她前往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传播艺术学院电影与摄影系担任访问学者,实地研究泰国电影。

  看电影氛围浓

  “无论是否周末,每次去看电影都要排队”

  在泰国访问交流期间,沙扬去电影院看了不少电影,当地看电影的氛围让她颇有感触,“我记得无论是否周末,每次去看电影买票都要排队,每部电影的上座率都能达到六七成以上,不像我们这里会出现一个厅才坐了几个观众的情况”。

  泰国电影院的平均票价是120-140泰铢,相当于24-28元人民币,而且无论是泰国本土电影还是好莱坞大片都不会超出这个价格范畴,有时候还能打折到80-100泰铢,票价非常低廉。学生、白领群体是主流观众,“泰国观众还能自带饮料、食物,这让我初到那里时感到挺意外的”。

  每年在泰国放映的外国电影约100部、泰国电影约50部,好莱坞大片都是同步上映的。沙扬称,泰国的观众和中国观众一样,看外国片也喜欢原声而非配音,“在曼谷播映的大多数外语片都是原版配字幕,只有在泰国的农村地区才会有配音版”。而除了发达的商业院线外,曼谷还有艺术院线,以供观众做多元选择。

  泰国本土电影基本出自三大电影公司,其中最大的公司是“沙哈蒙空”,出品了《拳霸》、《冬荫功》、《初恋这件小事》、《暹罗之恋》等;仅次于它的电影公司是GTH,出品了《小情人》、《曼谷轻轨恋曲》、《你好,陌生人》等;第三大电影公司则主要出品针对农村市场的影片。和国内流行高投资、全明星的大片不同的是,泰国电影擅长以小博大,大制作并不多见。2007年,讲述泰国最具传奇色彩国王的《纳瑞宣国王》上映,该片导演为查特里亲王,他曾留学美国,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同学。《纳瑞宣国王》是泰国首部大型历史片,得到了皇室的经济支持,最终获得4.7亿泰铢(约9478万人民币)的票房,该系列目前拍到了第四部。

  国际化程度高

  “拍摄计划书能直接用英语撰写”

  沙扬首度接触泰国电影是在2004年,“那一年上海电影节首次推出亚洲新人奖的评选,我看到了电影《小情人》,感觉很新鲜,从而对泰国电影产生兴趣”。几年研究中,学界公认1997年是泰国电影新浪潮的发端,“这一年起,一些得过国际广告奖的泰国年轻导演将国际理念带回国,一下子将泰国电影和国际接轨了”。这批导演大多为70后,几乎人人都有在海外读书、工作的经历。

  比如,因《能召回前世的汶密叔叔》而获2010年戛纳金棕榈奖的阿彼察邦·维拉斯哈古,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电影硕士学位(2007年他曾来过上海国际电影节,2011还在北京举办过个展);《爆头》、《宇宙只有我和你》导演彭力·云旦拿域安,则是在泰国读完高中到美国纽约普莱特学院学习艺术,并以自由艺术家和设计家的身份打工,学成之后返回泰国。这些导演学到了成熟的电影运作方式和包装技巧,加上广告片的从业背景,更关注画面质量。新鲜血液的注入不久便将泰国电影推向了国际。其中1999年的《鬼妻》以完全现代的手法和理解,演绎了这个在泰国电影史上被翻拍过无数遍的老故事。

  沙扬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朱拉隆功大学电影与摄影系甚至采用的就是英语教材,“他们全盘接受了美国电影的那一套体系,所有学生无论是在校作品还是拍摄计划书都能直接用英语撰写,而我国的导演和演员要走向国际时,语言往往是大难关”。

  三大类型受捧

  “生活节奏慢,喜剧是最爱”

  目前,泰国电影主要的类型片分为校园青春片、恐怖片和动作片。沙扬表示,这正是国际化需要所造成的,“泰国是个佛教国家,生活节奏慢,喜剧片是他们的最爱,但其实我们所谓的泰国电影很难说完全是泰国的,因为影片的融资渠道是国际化的。而无论是为了票房还是国际影响,泰国导演和制片人都不能仅仅考虑本土市场,必须放眼于亚洲甚至全球共通。毕竟现实题材的影片需要更多相关背景知识与文化认同,你看冯小刚(微博)早年的喜剧电影过长江就死一半,但他转向《夜宴》、《唐山大地震》时就不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2007年,泰国通过了分级制,并于2009年8月施行。而在此之前,泰国的情况和中国相仿——由一个专门的审查委员审查。

  对话泰国国家电影协会联盟外事处副秘书长:扶持不多,靠汲取技术经验崛起

  晨报记者 朱美虹

  省视自身,泰国电影人是怎么看待本国的电影行业?晨报记者近日邮件访问了泰国国家电影协会联盟外事处副秘书长素婉妮·清秋湛。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泰国政府对于电影行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

  素婉妮(以下简称“素”):泰国设立了泰国国家影视委员会,但目前泰国政府还没有出台专门扶持泰国电影的相对稳定和规范的政策,偶尔会有专项的扶持资金,如两年前泰国文化部设立“泰坚强”专项资金,共2亿泰铢以用于支持大约10部泰国电影的制作。

  记:有一种说法是,近年来泰国电影的崛起,是因为有彭氏兄弟等电影人带去了港片的拍摄手法与运作方式,你觉得呢?

  素:这或许只是其中之一吧。其实很早之前在泰国电影界就有多位著名的制片人和导演,他们有和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合作的经验。现在泰国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新电影人,他们吸收了各方面的新技术和经验,包括在与一些在泰拍摄影片的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合作时得来的经验。

  记:能否比较一下曼谷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

  素: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说是得到中国政府支持而举办的活动,而曼谷电影节的主办方都是私人,政府机构只有很小部分的参与。曼谷电影节因预算不足而不能持续举办。1月,泰国国家电影协会联盟在华欣举办了泰国华欣国家电影节。

  专访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妼贞:有辉煌,有泡沫,反思之后获重生

  晨报记者 邱俪华

  韩国电影在2000年前后的十年中创下辉煌,过去6、7年,经历震荡,回归淡定。寻路“申莱坞”,或许,近邻韩国电影的经历是一个好的模板。日前,晨报记者专访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穖贞(韩),请她讲讲韩国电影的故事。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 (Korean Film Council,简称KOFIC)的前身是创建于1973年4月3日的电影促进会 (Korean MotionPicture Promotion Corporation,简称KMPPC),1999年5月28日改名为电影振兴委员会,隶属韩国文化观光部,是由政府支持的半民间半官方机构,旨在于韩国国内和海外推广和支持韩国电影。金穖贞开玩笑说,它们就好比韩国的“广电总局”。

  金穖贞的介绍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韩国电影在走向成熟期的过程中经历的震荡和回归,而这个成长过程,对于未来被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一致看好的中国电影,以及上海电影的何去何从,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996年至2006年:黄金十年

  在金妼贞看来,韩国电影最近一次的腾飞,时间可以精准到1996年到2006年,这是韩国电影的一段光辉岁月。

  这段光辉岁月归于1996年起推行的分级制度及电影人才的培养,“很多大学都有特设的专业,比如我们委员会下的韩国电影学院,就是韩国专门的电影学院,由政府出资。很多民间大学也有电影系”。这些电影高等学府培养的专业人才有很多机会直接与业界接触,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有机会参与电影拍摄的工作,这为日后他们独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和人才培养同样重要的一块,电影技术发达也为助推韩国电影起到重要作用,“很多技术方面的‘革命’都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比如电影从后期录音发展到同期录音、电脑技术的飞跃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学院培养出来的大批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资本,因为韩国的大企业对电影业十分有信心,新资本的融入让很多年轻导演的“梦想”成为“可能”,“韩国企业很多以前是做录像带的,像三星,他们研制推向市场的机器,当然也需要有内容来配合。所以,这些大企业很愿意为年轻人提供机会,尤其是他们认为好的本子,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同样在这段时间,制片人行业越来越成熟,他们有眼光挑选好的本子,也能吸引资本”。

  而观众的观影体验,从2000年开始有了质的变化,这一变化为韩国本土电影创下票房奇迹提供可能;“综合性多厅影院时代 (2000年起)到来了,最好的例子当然是1999年拍摄的《生死谍变》,这部片子在韩国创下惊人纪录——超过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微博)》(1997年在韩国公映)的观影人次(250万人次),达到1000万人次,相当于每4个韩国人里就有1个看过这部片子。这以后,1000万人次的本土电影越来越多,《太极旗飘扬》等,都有让人十分欣喜的纪录”。

  也在这段黄金岁月,韩国电影几乎横扫世界三大电影节,出口大量增长(主要在日本市场),而韩国电影本土的占有率也达到60%。

  2006年以后:市场萎缩

  2006年以后,韩国电影敏感的“泡沫时代”开始了,经历了整个电影产业的黄金十年之后,市场开始慢慢变质。“随着制作费的不断上升,很多钱涌过来,也挤出了很多泡沫。这个过程中,韩国的电影公司开始玩钱,很多公司在科斯达克(KOSDAQ)上市,玩起了资本游戏。”金妼贞说,这样的资本游戏并没有为电影产业带来再度的飞跃,而是让市场收益率反而急剧恶化,于是资本开始急速撤离电影市场,这也让业界有点招架不住,从而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拍摄,也令韩国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下跌了40%,“这段时间有很多不好的片子出来,市场的泡沫好比蝴蝶效应,也影响到整个产业”。

  资金急速离开的同时,由于盗版、非法下载等现象越来越猖獗,电影原本的附加市场也急速崩溃。“不过这个过程并不能说就令韩国电影跌到谷底,还是出了一些好片子,像《杀人回忆》、《老男孩》这些。而整个产业也在反思,要如何发展”。

  2010年以后:逐渐企稳

  经历了泡沫时代,韩国电影开始走向冷静成熟。“随着平均制作费的下降,泡沫破碎之后,业界更为冷静直观;而反思之后,出现了大量内容充实的作品。”金妼贞说。有意思的是,经历了资本泡沫和创作泡沫,当下的韩国电影更多把着力点回归到内容本身,这样的回归立刻令整个市场再度呈现亮色,佳作开始涌现,“回归的过程中,整个产业的收益率和占有率也开始持续上升”。

  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也扮演了重要的助推角色,电影振兴委员会通过对电影振兴金库的统筹管理,以提升韩国电影质量为目的,谋求韩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目标,培养优秀人才,扩充映像产业装备,协助设立专门映像投资组合,积极推动有关电影的研究、教育和培训业务,同时还开展多项活动,比如鼓励和支持电影创作工作、拓宽国产电影的海外市场、多方面听取观众的意见及时解决问题等;此外,还建立了电影产业基础中心、电影体验教育中心、动画片技术支援中心、电影风险中心等相关机构。KOFIC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元的预算,“政府扶持这一块,会有意识地偏向于‘不赚钱’的电影,扶持力度占到每部电影的25%。这些创作暂时是无法按照市场法则来生存的,这也是政府在当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业界的反思从未停止,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在经历了震荡之后,都开始进一步思考韩国电影的未来,而思考的过程中,“内需市场有限”、“行业的垄断问题”、“附加市场不给力”被提上台面,金妼贞说,这也是电影振兴委员会两年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原因,“以后的市场一定不只是哪一个国家的市场,而是大家的市场,或者统称亚洲市场”。

  谈到海外市场的同时,不能不提一下韩国电影的配额制度,这一保证每一块银幕每年365天里必须有140天放映本国电影的国家政策,如今已经降到了70多天。而韩国人对于配额,也有不同的看法,“保护当然是需要的,这是我们至今还保留这一制度的原因,但也不能过于保守,产业要发展,总要有外国的东西,应该以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未来”。

  采访中,金妼贞一再提到,让从业者有安全感是制作出好电影的重要因素,政府和委员会在当中需要担任重要角色,“我们的工作包括协调电影人和投资公司,让他们互相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尤其让导演能够安心创作”。

  专访韩国电影资深影评人周健蔚:院线开到国门外,占领市场有门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认为韩国电影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周健蔚(以下简称“周”):政府的扶持吧,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后的银幕配额制。韩国影人也会争取一些自己的权利,而政府方面也会有专门机构扶持,比如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每年会有一笔钱来扶持电影的制作,他们很注重本土电影的宣传,会去戛纳,包括去上海电影节等等。如果你去戛纳,会看到委员会在戛纳有展台在推广自己的电影,那样的力度和规模相当大。

  记:还有呢?

  周:海外市场,尤其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现在,韩国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是C·J,排名第二的是Showbox,它们现在都向中国市场靠拢,C·J已经在中国造了好几家电影院,上海至少有两个。《深海之战》票房很好,超过《汉江怪物》了,因为它在中国有自己的院线。不仅是C·J,中国的一些公司也在帮许秦豪(微博)做《危险关系》,因为合拍片就可以在中国电影院直接放映,如果是进口片就要占配额的。韩国人这方面很聪明。

  记:本土方面呢?哪些举措值得借鉴?

  周:电影节的运作,像釜山电影节,他们已经把釜山电影节产业化、规模化。本来釜山只是一个旅游城市,现在它基本上就是和电影节相结合,去年我去釜山的时候,当地还增加了一个项目,可以参观韩剧的拍摄基地,跟着巴士去各个拍摄地点参观留念。整个电影节期间,小餐馆生意都特别好,跟大的饭店一样价钱,而且对你非常热情。在釜山这样悠闲的海滨城市,看完电影,逛逛走走,吃吃夜宵。

  记:韩国市场现在也面临海外大片的来袭?

  周:对,本土市场已经饱和了,这几年对日本的出口率也迅速下降,所以,现在把眼光瞄准中国。

  记:他们自己对配额制度,也抱着比较矛盾的心态。

  周:这个东西很现实的,但如果你自己片子好的话,一定会有票房的,去年的《弓》有七百多万的观影人次。而像《深海之战》,在韩国票房很差,引进到中国,票房就收回来了。所以中国市场还是有利可图的,像C·J这样的公司总是很聪明的,很多发行商都会找C·J,找Showbox,因为他们在中国有院线。

  记:我看你在微博上推荐影片《建筑学概论》,这两年,韩国电影是否也开始不走大片路线,改走小清新?

  周:最近两年纯爱片很少,所以这样一个小清新出来,票房很好。韩国人的纯爱片都很注重细节,也不做作,很尊重生活,还有一个,演员也很清新,用我朋友的话。就是“这种女演员是想跟她谈恋爱的那种”。

  记:在韩国,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毕业了想拍自己的电影,会怎么办?

  周:可以去申请扶持基金,韩国电影振兴协会的那些,他们一开始也不推荐拍很大规模的片子,就拍些小成本的片子。学生的小成本独立制作都会是个人的经历啊什么的,这种好拍嘛,还可以请同学来客串,出场费也没那么贵。

  记:听上去整个生态已经十分成熟。

  周:因为韩国人把这个当做产业,所以无论哪一方,都会想尽办法来调整和优化,来吸引你。我觉得,有政府参与这个事情,就好办很多,导演和演员们,他们在这个市场可以渐渐站稳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