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在第25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国际影评人联盟奖。这是导演麦婉欣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 -独家解密
第58届威尼斯影展竞赛名单已于日前公布,麦婉欣的《哥哥》获选参加“影评人周”部分。而陈果的《香港有个好莱坞》则获选竞逐金狮奖。本报今日独家报道这部神秘影片的内容。《哥哥》曾在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与《门口狗》一起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编者
-阵容
导演:麦婉欣
编剧:麦婉欣
摄影:叶绍麒、刘思宏
原创音乐:王磊
监制:麦婉欣
演员:谭国明、金彩霞、蔡涛
制作:华莲战队
-导演
麦婉欣70年代生于香港,1998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系,1993年开始电影、电视及广告制作,曾任场记、副导、制片、美术助理及服装指导等工作。1998年的毕业影片《了了》获香港短片及录像比赛剧情组优异奖。同年她与另一录像工作者许雅舒创立“华莲战队”,支持香港独立电影、录像以及多媒体艺术创作,2000年第一次为香港电台编导《录像新人类》单元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哥哥》是她的第一部剧情片作品。
-简介
内地有许多许多小村落,其中有些甚至无人知晓。这些村落和大城市有何分别呢?村里头和村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也许人们的情感可以共通,但环境和语言必不相同;各种因素加起来就构成了两地的重大分别。
而那些所谓爱与历险是否是人与环境的根本关系?或单纯是信念才最具决定性?
哥哥消失于在内地的游荡中,弟弟凭着一张由青海寄来的明信片,决定到内地走一趟,一心想见哥哥。
一个挂着小口琴的藏族女子,可能是哥哥的情人;骑电单车的北京男子又好像与哥哥有深厚的感情,弟弟言语不通,一路上竟与曾接触哥哥的人碰上,却可惜对哥哥的事仍一无所知,但他深信哥哥曾在此出现过。
弟弟觉得好像要完成什么似的,决定继续找寻与延续“哥哥”的感觉————因为他找到了哥哥的……
-导演访谈
我的鼓舞与失落
彭:先说得奖感受?
麦:得奖对自己来说是个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当然是个很大的鼓舞。真的,我本身在商业电影圈工作过,几年下来特别失望,是来自对香港电影的失望,还有对自己的失望,我曾经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去做电影工作。
《哥哥》在青海取景,影片中浓郁的民族风情引人注目。
彭:你认为《哥哥》为何能获评审青睐?
麦:《哥哥》的故事其实相当简单,外国观众对电影的好感会大一些,可能因为中国对于香港人始终半生不熟,反而大西北这地方对外国人会好奇一些,文化的冲击比较强烈,而处理手法上,我在电影里多用长镜头,为观众提供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比起长篇大论去说道理容易接受得多!
彭:近期香港电影低迷,在国外却很成功,而一些有争议性的题材正在走向毁灭。
麦:我不希望这个是现实,但似乎是这样子。其实,台湾已经毁灭了,但我不觉得香港电影会这样。至于低迷,其实这2年制作的作品反而是增多了。
彭:你觉得《卧虎藏龙》怎么样?会觉得是华人电影的代表作吗?
麦:是的!
彭:独立制作在香港是否引起关注?
麦:香港独立电影制作的时间非常短,虽然现在我们的市场运作有进步,从完全被人忽视到现在开始受到注目,我们仍然努力去做。尽管有点悲观,但悲得太多也没用,不要想结果,去做就行了。就像贾樟柯导演在日前和我说过,自己的影片仍然无法顺利拍摄是件非常难堪的事情。
彭:下一个拍摄计划?
麦:我暂时要努力赚钱还债,不过,我希望下部电影的题材也会围绕藏族文化,我一直很想开拍一个关于喇嘛的故事,想拍摄喇嘛日常生活的一面,具体内容还要靠资料搜集!
彭:怎样进入电影圈的?
麦:很小的时候就支持电影,进了演艺学院学电影,没进之前,也有做广告,后来很自然就进入电影圈。毕业的时候,刚好是香港电影最低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电视台,但我不想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我做的第一个工作是余力为《天上人间》的制片工作。(本报特约记者彭永坚)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