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春波的相见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缘由是他的电影处女作《女孩,别哭》刚剪完。我们坐在一家宾馆喷泉边上,流水淙淙,但谈话远没有这么流畅。这位来自辽宁沈阳的小个子,是个内向人物,他不会想到用一些话来圆场。但他很得意,“由歌手转为电影导演,国内我是第一个。”
-拍电影最重要的是等待
李春波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为徐枫的外地女孩,在北京做售楼小姐,闯荡北京的故事。片中除潘长江、李琦、傅玉斌等熟脸友情演出少量镜头外,女主角王红、编剧、摄影、美术、录音等主创人员,都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首次独立制作电影的新人。
1995年,在《小芳》、《一封家书》还很火的时候,李春波选择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一年。毕业后5年才推出处女作,李春波解释说是因为觉得没有能力拍片,“在演了两部话剧,在家看了几百部片子后,我才敢出来。”
出演《男女关系》、《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两出话剧对李春波影响很大。“表演有解放天性的作用。”李春波认为,“那时,你就不是你而是角色。”
李春波认为,拍电影最重要的是等待,等待机会、等待演员、等待资金、等待天气。“你急不了。拍一部电影所有的困难都会碰上。从此,我不会再骂谁的电影臭,最多不说好就罢了。拍电影每一步都比较难。”
-大学生认可了你的音乐就错不了
李春波认为,《小芳》、《一封家书》在1993年、1994年能火起来是因为当时内地歌坛受港台音乐影响大,原创歌曲很少。“1993年在中山大学首次弹唱《一封家书》时,我因感冒大夏天穿皮夹克,但唱一句底下的学生鼓一次掌,以致唱完一遍后大学生们喊没听完整又唱了一遍,大学生的反应比较准确,他们认可了,你的音乐就错不了。”
1998年李春波和索尼签约后推出《贫穷与富有》,和3000元拍《小芳》MTV时相比,包装精致多了,下的力气大多了,但发行并不好。“从此,我就觉得出唱片对我意义不大。”
-喜欢电影多于音乐
李春波说,当年选择学电影是认为并不影响做音乐,“这次电影《女孩别哭》中的两首歌,就是我唱的。”
但他自认为更喜欢电影一些。“电影受众面更广、更立体,还包含音乐。音乐已融入我的血液,因为做的时间太长了。”(文/本报记者刘江华)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