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5日)是东京电影节公布中国两部入选片的日子,之前我采访章明时,他就表示非常有信心,尽管另外几位竞逐者中有张艺谋,有郑晓龙。章明呆在北京很多年,但还是没学会北京人的善侃,就像《巫山云雨》给人的感觉一样,对白不多,有点闷,但并不阻碍与外界的交流,他的思想从画面表达流露。这次的《秘语17小时》也是有点闷,虽然有七彩的泳装、有一帮青春靓女、有看似离奇的情节,但其实都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章明说这是一部与中国电影拉开距离的影片,然后又感叹他自己太超前了。记者或许也只能感叹,可 能这又是一部影评界评价颇高的影片,但知音难觅。--本报记者谢晓
跟中国电影拉开距离
记者:看完片我觉得影片中的演员虽都是新人,但有几个表演不错,你对他们的表演作何评价?
章明:我认为电影靠演员来完成,但不靠演员来支撑。演员只是一个元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完成得不错,而且很整齐。从来都是只有差导演没有差演员……这样说我是想承担责任的。(笑)
记者:原先的剧本是个悬疑惊悚片,后来经电影局审查修改后听说完全变了一个故事。
章:原来的主题是说人需要一种刺激,电影就会给他们这种刺激,让他们受到惊吓以后觉得生活有意义。现在的这个片子考虑的基本点不是票房号召力,这是一部跟中国电影拉开距离的影片,原想做成馒头,现在却做成了米饭,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没什么好坏之分。人物、环境没变,但故事完全变了。原来电影局审查时不通过主要是两条意见:一是过于恐怖,二是涉及文革,故事的结尾是人全部都被杀死。
《秘语》的故事主题
记者:这部影片虽然有惊悚元素,但看得出故事并非往这方面发展,你希望探讨的是什么呢?
章:主题就是从常规的事情中找到一些不常规的意义:人的想像跟实际发生了冲突,但他依然要我行我素或者铤而走险,生活的动机如是这般。片中江边浮着的模特,大家一看总觉得应该有什么故事发生,实际上没有;金小蓓不见了,如果按常规就一定要找到她不见的理由和结局,我没有那样拍。其实就是这样,有很多东西就是那么平常地存在,只不过我们总期望发生点故事,由此开始我们可以进行编造,或者开始尝试去想像平常的意义何在。我一直想做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不要特殊的人物,就像一个画家只画向日葵那样。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你我这样的小人物身上,比如说片中大家都在等待于栋找船来接,而于栋也不为什么特别的道理就有这种渴望去接那帮人。这是我理解的人道主义精神。
拍电影的出发点
记者:我注意到你的两部影片找的演员都不是明星,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章:我没有用现成的明星面孔,人长成什么样、是否出人头地都是一个人,为什么只能找有名气的呢?我觉得不大人道主义。常规肯定是不好的,一定要有先锋、拉开距离的东西。在这个电影里,不起眼的人才有代表性,从这个角度说他们能起到明星起不到的作用。比如片中那个守洞的刘师傅,别说是用明星,就算是用一个演技极好的职业演员,未必又能演得出这样的效果来。如果用明星,就不是现在这种拍法了。
记者:相隔六年来拍第二部片,你一定是有一种冲动想表达吧,拍这部片的冲动是什么呢?
章:电影肯定是表达一些无法言语的东西。我的影片不能归类,这是打倒常规的方法。片里所有恐怖的因素彻底都去除了,我没让故事朝那个方向发展,很多看似与剧情无关的细节,其实与主题有关,我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实际上这种态度是一种有意的选择。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是一个人精神的分水岭。
张艺谋是个艺匠
记者:你认为下部片的投资人会不会受这部片票房的影响?
章:肯定会。识货的人总是存在的,同一样东西对某些人是黄金,对某些人则是粪土。
记者:这次送选东京电影节的四部国产片,其他几位都是大导演,你对这部影片入围有没有信心?
章:大导演?就是那种人往电影院门口一站,观众就会蜂拥而至来看这个人的导演吧,其实这样的明星不用拍电影了,他只需站在电影院门口就好。说到电影节,影片怎么样,当然选片委员会有基本的艺术标准。
记者:其它几部送选片有张艺谋的《幸福时光》、郑晓龙的《刮痧》等,你对这几部影片怎么看?
章:我只看过《幸福时光》的VCD,它基本的想法是非常有前途的,受《美丽人生》的启发,只是大人对孩子的谎言没编圆,没给演员表演找到准确的方向,不知朝哪努力,摄影风格完全失去了主张。不过张艺谋是个艺匠,他要是感觉对了,找到下力气的地方,影片就能拍得很结实,有说服力。
记者:经过审查,故事完全改变后,现在拍出来的想法与你原先预期的相差多远?
章:可以这么说,原先是一个气球爆了,现在却只有一个针眼大的洞漏出气来。我认为在这个范围内,包括投资、审查的范围内算是另有天地。
拍商业卖座片很容易
记者:你对影片的摄影、美术等的配合满意吗?
章:我对摄影美术都很满意,只与录音的沟通不够。因为这位先生的话太多、太多了,不能招架。
记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存在哪些遗憾呢?
章:最遗憾的就是规定的那个范围,投资以及剧本审查的限度。
记者:但如果投资再大一些,你的拍摄压力是否也会相应大一些呢?
章:我对卖座是没任何压力的,要拍商业卖座片很容易,我的压力只来自于艺术上的,中国的商业片传统与国外根本不一样,而且超过400万投资的电影在大陆一般很难收回成本,所以投再多钱也没用,没有国外那样市场细分的机制。
记者:你觉得一部电影拍出来,更多功劳是剧本好还是拍摄现场发挥好呢?
章:剧本也是完成一个想法,拍摄也是完成一个想法,关键是想法对不对。剧本主要是提供给投资方、审查机构和剧组人看的,对导演来说它只是一份备忘录。
“闷”电影的价值
记者:以前你自己都说《巫山云雨》挺闷的,这部片我看也有点,你认为呢?
章:我自己肯定觉得闷啦!“闷”是一种价值的途径。就像富人在阴天找太阳晒,穷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
记者:你的影片是否都有明显的章明风格?
章:应该说是希望有一种品质。中国电影可能需要许多新的质地,精神才会丰富起来。其实中国电影可以像韩国电影那样发展,好的坏的、商业的艺术的都同时存在,各得其所。
记者:你的两部影片都选在四川拍摄,是否因为对自己的家乡比较熟悉的缘故?
章明:我一回到长江边就有感觉,我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年,直到去年才有感觉,我准备将来拍部故事发生在北京的影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哪里人就决定了他的灵性就是哪样的。
记者:过了五六年再回到家乡拍片,这部片相对前部会有哪些不同的气质呢?
章:经过五六年,一切都在变,比如说那会就不可能随便有一帮年轻人自费旅游的事,现在就很常见了,环境、人的变化对自己的想法都有影响。影片的形态质地变了,更不通俗了,没有新民俗那些MTV、DV、手持运动等等眼花缭乱急于亮相的东西,让你觉得不平常是很难的。
记者:如果让你向观众推介一下你的影片,你的理由会是什么呢?
章:喜欢“闷片”的人总有一大撮。看“闷片”是他们的乐趣和德行。电影市场现在是做成了一个大锅饭,小灶的市场还没有。我没有理由对此估计乐观。就算是有了这样的地方看此类片子,但如果把它宣传成是《还珠格格》,那么来看《还珠格格》的人会把它骂得狗屁不如,不看《还珠格格》的人就无缘得见。这种风格的影片可能在中国电影里操之过急了。
记者:你与朱文合作《巫山云雨》,你又看过他的《海鲜》,你觉得这部获奖片怎么样?
章:有一些想法,片中警察被“鸡”打死之后的想法体现出其作家本色。没有妓女的主角、拿掉那些性镜头会好点,就比如说我们还处于见怪不惯的格局下,如果一部电影没有妓女、同性恋、吸毒、犯罪暴力、和功夫神怪还能拍成好电影的话,就真的了不起。
记者:电影在电影节上获奖重要吗?
章:我想获奖会对影片发行很重要。艺术是另外一种商品,电影节是产品展销会。过去能够拍部电影大家都已经觉得挺牛,但现在不了,过去只有一米八的人才能扛起摄影机去电影节,现在一个一米六的人同样能操持一个掌中宝拍部电影去电影节,电影界的神话在破灭。中国还很封闭,但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比过去随意一些了,中国有更多的闲人和财主了。
记者:你在拍片时是先考虑投资人的利益还是自己的艺术呢?
章:这从来不是一个矛盾。我认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你不会拍电影,投资人就不会找你,肯定是你有点意思他才找你。如果他给你大投资,导演就可以在那样的资金基础上催生明星,同时拍出自己理想的电影。
记者:你会不会考虑拍些商业片?
章:会,下次就拍一部赚钱的大“闷片”。(本报记者谢晓实习生王秋花摄影/储璨璨)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