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詹天佑诞辰140周年纪念,由著名表演艺术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孙道临导演的历史人物故事片《詹天佑》正在全国热映,值此之际,我们倾听了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讲述关于拍摄影片《詹天佑》的前后经过。
“电影正式投入拍摄是1998年,其实我跟这个题材接触已很久了。”孙道临说:“19 63年我在北京拍摄《早春二月》,住在北影招待所,北影厂的导演凌子风来找我,他说要拍《詹天佑》这个戏,找我演。”
“凌子风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导演,由他导演的影片《红旗谱》曾给我很大的冲击,因此能演由其执导的影片,我感到十分高兴,欣然接受了邀请。我忙里偷闲地看了由北影厂编剧岳野写的剧本,但后来影片没有拍成。”
对于没拍成《詹天佑》,孙道临十分感慨:“那个时候拍知识分子题材的电影是很难的,1963年那个背景,气氛很紧张,知识分子差不多都成了对立面,所以,像《早春二月》里的萧涧秋那样的人物都过不了关,拍完后就入库了,后来做批判时放映,直到“文革”后才正式公映。萧涧秋算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么像詹天佑这种人就更不要说了。”
孙道临和凌子风的这次合作没有成功,是中国电影史上遗憾的一笔。所幸他俩在“文革”后拍摄《李四光》中有了成功的合作。
孙道临说:“‘文革’前仍有导演想把詹天佑搬上银幕,‘文革’中就自然没有人提起。”孙道临的命运和他主演的《早春二月》一样,被打入冷宫遭到批判,艺术生涯整整断了13年。
1993年,孙道临到北京拍戏,当年《詹天佑》的编剧岳野找到孙道临说他写了八集电视剧本《詹天佑》,希望孙道临来导演。孙道临爽快地答应了。但当他看了剧本,感到这么大的题材,八集电视剧难以很好地表现,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计划电视、电影一起拍。由于种种原因,拍片始终没有起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孙道临说:“1994年丁关根同志知道了这件事,表示把这部片子拍成电影吧,并明确指示由上影厂和铁道部合拍。”
1999年12月,几经修改的剧本终于审查通过,78岁的孙道临和摄制组一起开始拍摄的准备工作。
屈指数来,当年凌子风请他演詹天佑,到他导演《詹天佑》,前后跨越了整整36个春秋。回首往事,他悲嘉交集:喜的是年逾七旬执导影片,了却凌子风的当年夙愿;悲的是机遇姗姗来迟,岁月无情催人老啊!
孙道临努力把《詹天佑》拍成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具有震撼力的电影。他激动地说:“通过詹天佑先生修建铁路的生涯说明一个问题,他所做的事情不是简单修几条铁路的问题,而是让外国人控制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来控制命脉的问题。日本《朝日新闻》曾报道说,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在铁路两旁,言下之意控制铁路就是控制中国。詹先生认为中国要强大,非得修铁路不可,非自己搞不可,当然他并不反对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影片也是体现詹先生在斗争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电影已拍摄完毕,孙道临仍沉浸于影片中鼓舞人心的场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孙道临很少直呼詹天佑其名,总是恭敬地称呼詹天佑为“詹先生”或“詹天佑先生”,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敬仰、虔诚和推崇之情。他毫不掩饰地说,詹天佑先生的事迹实在感人,他和编剧在研究剧本时,谈着谈着就会禁不住眼泪掉下来。
1997年孙道临在导演十集电视连续剧《孟丽君》后,曾说:“在一个愿望和理想下团结起来的人,力量是无穷尽的。”影片《詹天佑》的成功拍摄,再一次证明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整理/本报记者姜薇 摄影/范继文)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