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年年升级,手机年年换款,一年又一年,贺岁总少不了冯小刚。都说突破自己最难,何况贺岁片已经拍到了第四部。不过从《大腕》来看,他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说实在话,如今冯小刚的贺岁片有点像电脑和手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模式,剩下的就是小技巧的不断翻新,在此不妨戏说一番冯氏定律,看看冯小刚制造的贺岁片架构。
1.冯氏框架
冯小刚选择喜剧题材的原则是游戏感要强,假定性框架、好玩的人物关系等,这是个基本路数,同时又可千变万化。
2.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星
跟葛优配戏的女星先后有刘蓓、徐帆、吴倩莲和关之琳。不管女演员们表现如何,她们给观众的感觉总是配角,葛优才是真正的主角。
3.就是她
葛优和女主角的爱情是注定要成功的,无论两个人先开始多么不搭界,只要一相遇,两人便会渐生好感。冯小刚的爱情故事总有点像那句话“一个人生在此世间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葛优总能缺少过渡地找到。
4.男人不赖女人不爱
葛优扮演的人物风格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带着自私和功利,又特贫,但基本属于好人之列,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让女主角看在眼里,爱在心上。
5.小荒诞,大真实
这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人发笑,还能折射世间百态。剧情都有点离谱,却让人在其中找到真实。
6.入木三厘
常话说“打一巴掌揉三揉”,冯小刚虽具有刺刀的锋芒,但也不可能入木三分、一刀见血,只能入木三厘。所以片中冯小刚的智慧比讽刺更突出。
7.最后突然发力
每部戏最煽情的地方在结尾,《没完没了》结尾那段让人特伤感,《甲方乙方》的结尾也让人不免有欲哭之情。
不过四部戏都这样看过来,发现有点像学生写作文,总想安上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却难免有了做作的痕迹。
8.影片看过,留下流行对白
每部贺岁片都有一些台词让人至今难忘“打死我也不说”、“人在哪、人在哪”“OKOKOK”“no money no women”“冷静、冷静”
9.小人物更出彩
也许是贺岁片拍多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发挥余地越来越少,彩都出在了配角上,《没完没了》就让“话说1957年”的傅彪火了,《大腕》中英达、李成儒、傅彪都让人印象深刻。
10.可以不帅但不能不贫
几部影片放眼望去,男演员都不怎么好看,但贫起来属于一流。女演员倒是都挺美的。
11.走向“国际化”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把讲故事的空间扩大一些,冯小刚的每部影片总能跟国外沾点边,《甲方乙方》——过巴顿将军的瘾;《不见不散》——在美国拍的;《没完没了》——刘小芸从新加坡回来;《大腕》——中外演员合作。
12.京味十足,票房飘红
每部电影都会留下不少流行语,这与电影的京味十足有莫大的关系,“记得美国有一哥”、“吃了吗?没吃回家吃去吧”这些句子都是典型的京式语言,而基于这种调侃语言之上的冯小刚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票房的保证。
不知道观众是否对贺岁模式有些厌倦,如今,冯小刚的贺岁片再也不像当初那么红得发紫了,许多人渐渐生出一种喝茶的感觉——越来越淡。冯小刚以王朔风格的讽刺和调侃在经过了那么多年之后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失去了语言的力度,电影的魅力也会随之下降。
一种模式一朝诞生,它的命运就是被突破,不知道变换另一种贺岁影片模式的任务将由谁来完成。此外,冯小刚的《大腕》欲寻求海外市场,不知他的语言风味能否被海外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这种角度来说,冯小刚若想拓宽发展道路,还需求变。文/本报记者萧扬 张嘉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