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讯:据说《秘语17小时》中有几位身材很好的女孩子,全片80%以上的场景是泳装场面,这可能创下了内地电影的一个“新高”。这是否是章明这位“艺术的”导演为影片增加的商业色彩呢?章明则表示:因为《秘语17小时》本身是讲述暑假在江边游玩所遇,男女演员着泳装是根据剧情需要。他并不想突出泳装的噱头作用,反而更看重自己影片对三峡风光的记载。因为《秘》片拍摄地就将被淹没,那么该片将成为最后一部用胶片形式“向三峡告别”的艺术品,这种意义跟国外电影界流行的环保、旅游题材相当切合。
6日晚9时40分,湖北有线影视频道将播出对导演章明的访谈。以下是其中的摘要。
从电影节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整个电影的水平
章:我刚从釜山电影节回来,参加东京电影节是在釜山电影节之前,这两个电影节的差别非常大。电影在日本不景气,从业人员对电影的兴趣也在下降,观众的兴趣也在下降;韩国电影刚好是方兴未艾,电影节上人山人海,跟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日本,几乎没有什么年青人看电影节的电影,
可能年青人惟一能看的电影就是好莱坞的电影,本国电影没有什么人看;但在韩国最卖座的是它们本国的电影,而且韩国的电影很多元化,特别先锋的也有,特别大众化的也有,所以说它整个发展态势比较良好,也就是说处于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实际上电影节是集中反映这个国家电影状态的焦点所在,你能够从电影节看见这个国家整个电影的水平。
釜山电影节是中国电影人去得最多的地方
章:除了我的《秘语17小时》,另外还有两部中国电影参加韩国釜山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比赛。韩国釜山电影节邀请的中国电影是最多的,中国电影人也是去得最多的。它在亚洲可能是最大的一个电影节。
韩国也是前几年不久才开放的一个国家,它的电影审查制度也刚刚取消,它的各种可能性都有反映。观众看电影非常踊跃,因为在韩国买一张DVD非常贵,比电影票贵多了,所以大家一般不会买碟看。中国是很穷的年轻人买碟在家里看,有钱了才去电影院。
一部电影在国外去放时,可能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影片本身
章:不同电影间的文化差异是由于互相之间的了解不够造成的,其实电影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不了解,消除这种文化的隔阂。
这部电影在韩国、东京放的时候,他们都会提出一些中国观众可能不会提的问题,因为文化视角不一样。中国观众看很多事情是很自然的,没什么可问的;但外国观众却觉得是一个问题。
比如在釜山,观众会问他们怎么现在中国的年青人都跟我们打扮差不多?他们觉得这很奇怪,因为他们过去看的电影可能都是比较老的电影,农村题材的比较多,然后解放前的历史题材比较多,真正当代中国题材的他们看得比较少。电影是一个窗口,可能有的观众从电影里面看见艺术、看见文化;有的观众看这个国家年青人是怎么玩的,在干什么。电影是一个很多信息交织在一起的艺术,它会给观众提供很多不同的信息,每个人从中得到的感受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一部电影在国外去放的时候,可能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影片本身。
《秘语17小时》的故事很简单
章:《秘语17小时》的故事简单到很多人认为它不值得拍成一部电影,但是我觉得一个事情有意义不在于它简单,而在于你能从中发现意义。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是:一群北京的年轻人到长江边去玩,然后碰见了一个高中同学。这个同学还在那儿当警察,生活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里,然后这个警察说,我会来接你们。结果他走了之后,一直到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办成这件事情。
实际上不管是在长江边玩的这群,或者是做警察的这个在城里边的人,他们实际上都希望能过得愉快一点,他们实际上在寻找一种愉快的生活。因为在和平年代,没有特别大的事情发生,没有当英雄的机会,你甚至都没有很悲壮的时候。这个时候,能找到一点愉快的事情可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了。
任何一个电影如果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述的话,肯定会离它的真正意图有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我觉得用语言很难把它的重要性描述出来,所以才把它拍成电影。我觉得影像的表达对我来讲是最能够传达我的想法的一种方式,起码比我的语言要好得多。《秘语17小时》涉及到了当今人们的精神出路的问题。
我拍的《巫山云雨》和《秘语17小时》都和长江流域相关
章:可能是因为长江被人表现得太少,我就狠狠地表现了一下;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童年的时候生活在那个地方,长到十几岁才离开,对它很熟悉,而且有一种不管我在什么地方,我都可能会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地想到我是走在长江边上的感觉。一个人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不管离你的故乡有多么的遥远,可能有一些信念还是靠故乡的精神支撑,才能昂首阔步地走在任何一个跟你不相干的地方,我觉得可能是有一个支撑点在某一个角落,这个角落可能就是你的故乡,你跟那里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觉得绘画和电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章:高中时对电影的了解更多来自杂志。那时候电影很少,有电影大家都是跑很远的路去看。露天的电影院,而且买票的时候打得头破血流,那个时候要看一个电影很难,所以那个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对我来讲影响非常大。因为小的时候一直在画画,我觉得绘画和电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到大学的时候也不知道考电影学院,但是对电影仍然热情不减,但要说我梦想有一天会拍电影是痴心妄想,我的同学看见我每天不务正业,业余时间都是在看电影方面的书,都会嘲笑我说你都不知道摄影机的开关在哪儿还梦想要拍电影,这是很可笑的。那个时候觉得跟环境格格不入,会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但这个时候书籍变成了你的朋友,你跟它产生了一种很紧密的关系,它可能会支持你的生活没那么孤独。
大学毕业之后知道了电影学院还可以考,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我可以考研究生,也可以接近电影,所以考研进电影学院是当时想接近电影的惟一的途径。那时不像现在有很多DVD都可以看到,那个时候资源最丰富的可能就是电影学院。我的同学分到电影厂的也有,分在电视台的其实很容易就进去了,但他们并不爱电影、电视。我那么爱却没有被分去。
电影是一条不归路
章:刚进电影学院觉得浑身都在颤抖,觉得终于进这个地方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电影学院会让你失望,可能是离想像差得很远,因为在我的想像当中把它神圣化了。一下又回到一个新的现实、新的起点。但我起码有可能拍电影、电视剧了。
电影是我的一种现实,不仅仅是梦想。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还得干。这是条不归路。方岩
背景资料《秘语17小时》
身为中国影坛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章明此前虽然只拍了一部《巫山云雨》,但已经跻身得奖专业户行列。《巫》片在国外拿奖拿到手软,如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瑞士佛里堡电影节大奖等等。而现在这部《秘语17小时》更是“未拍先出名”,由章明自己创作的剧本去年即获得韩国釜山电影节剧本大奖,并获1万美元奖金。事隔8年再度拾起电影执导筒,章明心里是憋足了劲。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