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摄影师出身的人做导演特别合适,因为电影就是用镜头说话,摄影师的想像力都特别丰富,他们会找出“美的语言”,他们的观察力也敏锐,所以摄影师中出了一批特别优秀的导演,我也有做导演的可能,现在已经计划导一部戏了。”日前顾长卫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一番心声--
优秀摄影师的素质
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的摄影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眼光,这看法和色彩、光线、构图有关,你对人、对生活、对所有事物的理解都包含在里边。透过你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以及你对这些东西的态度,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说实话,我挺害怕给自己一个固定风格的概念。有一个概念有时候会好,可能会发挥自己的长处,但有时候也会让自己受限制,如果自己老想着我是这样风格的人或者我喜欢做这样的东西,就会重复自己,我希望不要走一个简单的很容易被形容出来的模式化风格,自己应该适当有所保留,也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样才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创作思路,不走老路。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时很普通,不算刻苦也不算不用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张艺谋,他是我们班的老大哥,他总是在那儿看书,认真地琢磨事儿,他也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他写字时,嘴有点歪,但字写得特别工整,大家都公认他是我们班的“学生领袖”。思考和勤奋,也许就是他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我说即使当摄影师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思维。
摄影师必须具备和导演相互协调的沟通能力。我和姜文、张艺谋都合作过,和姜文合作了4次,我挺愿意和他合作的,拍电影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在一块出主意想办法共同来做一件事,当然是以导演为核心。姜文真的很有才气,这可以明显地从他对艺术的理解和他的作品中感觉出来。摄影师是导演的左膀右臂,要协助导演来完成整部作品,在每场戏每个镜头的处理上意见不会总一致,好多想法都是在讨论中产生的。有时候意见一致挺好,大家对内容有一个共识,是一种兴奋一种鼓舞,有时有不同的想法互相争论,也是一种启发,当然没有原则的冲突,否则就不能坐在一起看监视器了。姜文的性格也很有魅力,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我们每天拍戏,在一起生活,聊天,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们就这样在一起不断探讨、不断总结,都觉得越拍越像电影了。
在美国拍戏不轻松
拍电影最大的一个希望就是比较随意地把自己的感受拍出来。在美国拍电影,相对来讲空间自由度挺大,但因为太商业化,纯商业概念和艺术是有冲突的。他们在电影开拍前两个月就恨不能把每一天拍什么全都计划好了,一切都必须按照那个时间表走,超出时间就意味着要多花钱。假如这天你需要拍日景是阴天的天气,可实际上是个晴天,那也必须要拍。通常周期安排很紧,你没有选择。由于经济的制约,对于导演、摄影包括整个艺术创作还是有很大损失的。而在我们这边就好得多,如果气氛不是我们期望要的,我们常常可以花一点时间去耐心地等待或想办法把它做出来,哪怕多些时间多些费用,如果值得我们也会这样做。但是,由于我们整个电影的成本比较低,在器材设备条件上受到一些限制。在美国则比较方便,你说要什么都可以有,设备的先进就有可能使一些有难度的想法得以实现。
中国电影声威日盛
我1994年去美国拍片,并不是到美国去发展。现如今,电影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反过来说整个电影圈却越来越小,我希望自己有多一点机会和不同的人交流,拍不同的电影,不要把自己的范围只局限在中国。我在美国拍了几部电影,是完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觉得特别好玩。这几年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影的评价越来越高,我虽然去好莱坞拍片但并没有离开祖国。一次为了和姜文合作,我推了那边好几个戏,其中有一、二个剧本非常好,但我还是觉得同姜文拍电影更重要,事实证明我们拍的那部片子特别好。
总的来说,国内的环境对电影人来说还是挺宽松的,在洛杉矶街头就有20万人是从大学学了电影以后没有在制作电影这个工业系统中找到一个差不多的位置,还在圈外边溜达。全美国有一百多所大学有电影系,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学生觉得很好玩就去学,但是他们很难找到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你没有真正做出好东西,就没有人会相信你,可能会有人和你谈,永远谈不完,但没有人能拿出钱来让你拍电影,那些人最后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写剧本,写成了,如果有人喜欢,就给别人拍,如果写了好剧本,才有可能自己拍,否则永远没有机会让人了解你。只有写剧本是成本最低也最有可能混出来的途径,有很多导演都是靠写剧本出来的,相比之下,国内的环境挺好的。
一部好的外国电影我们喜欢看,一部好的中国电影他们也会喜欢看,人和人是能够沟通的。对于我来说,英语不太好有一点小困难,但不是原则上的困难,因为人性相通,在现场工作简单的话我都能说,可开会、讨论剧本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个翻译。但现在已经越来越自如了,我拍过的几部片子对我是很好的经验,很好的导演、很好的剧组,就跟我在国内和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这样好的导演和好的剧组一块工作的那种气氛特别像。新报记者冯杏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