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当今电影创作的主要问题,是抛弃传统制作模式和观念的种种束缚。突破传统束缚的最有效方法,是为个人作者提供充分的写作空间。
既有作品中关于类的影像已经够多了,影像中的历史与现实大多由群体创造而成,个人总是缺席的存在。
呼唤个人影像时代,意味着向类告别,向群体影像时代告别——这不仅意味着个人可以自由写作,更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影像中看到更多的个人。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过程中,独特的国情与历史文化传统使中国人的现实境遇既与前人不同,并且同一个人的境遇也在不断变化。也与其他许多国家的人不尽相同,甚至是在同一个国家里也不尽相同,并且同一个人的境遇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时间留给人们的重要印象是——它将迅速转化为历史。这种生活体验为影视创作打造个人印记提供了最现实的土壤。旧事物、旧名词的消亡速率加快,新事物、新名词不断加速涌现,城市在不断拆迁,火车一次又一次的提速,流动人口在迅速的膨胀。个人写作成为历史备档的最重要步骤。
在这么一个驳杂纷繁、变幻莫测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个人,也将不再有历史,不再有艺术。
DV,为个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影像写作空间——不仅专业人士可以借此尽情自己的任何狂野、冒险的想法,而且常人也可打破媒介对影像的长久垄断,从而拥有记录自己和他人日常生活的权利,甚至可以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于是,2000年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生电影节增设了“全国大学生录像短片竞赛”单元。
我们呼唤个人影像时代的来临,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创造突破范本、颠倒惯有模式的作品,从而使影像的可书写性大大提高;二是团结国内青年创作同仁,推动相互合作交流,为中国影视建立人才库,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影视创作的活力之源和希望所在。
今天,“全国大学生录像短片竞赛”已经走到了第三届,看着片库里源源而来、日益厚积的参赛片,我们的心中充满喜悦和冀望,在这之中可能就蕴藏着未来中国电影的大师之作。个人影像时代的到来,终将催生中国电影业的又一次生机,而我们也可以因此自豪,毕竟我们也为此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