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娱乐无限》记者宏凯报道:如果给你一部美国大片、一部国产片,让你选择观看,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前者。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让很多电影人都觉得迷惑;加入WTO后,中国的电影市场又会被冲击成什么样子,怎样做才能让民族的电影产业得到健康发展。8月24日,记者在长春电影节影视节目交易及城市电视台年会上采访时,与各电影厂商就此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们普遍认为,在广播影视业整体推进改革的大框架下,深化电影业改革,以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电影业自身结构、机制、资产的调整,优
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紧密产业环节,贯通产业流程,扩大产业增值,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打造现代视听产业体系,才是我国电影业切实可行的出路。
题材排在第一,是赢得市场的关键牌
香港地产大王李嘉诚有句名言,做地产生意最重要的:一是地段、二是地段、三还是地段,这句话套用在电影界就要改为,拍电影能否卖得动:一是题材、二是题材、三还是题材。深圳电影制片厂制片发行部经理李勋告诉记者,好的题材才能吸引来好的导演、引来充足的资金,请得动好演员,最终才能卖个好价钱。他轻松地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星球大战》、《辛德勒的名单》、《开国大典》、《红高粱》等等。但现在中国的电影发展却不能一味地只追求商业价值,因为电影在我国是一种特殊产业,它的品味对人的意识形态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就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一些弘扬主旋律的片子就大量出现在银幕上,这些片子虽然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却不一定会带来很好的市场回报。
对此,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参展商坦言,短期内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是不可能的,因此,各电影厂商只能多想办法出精品。
挤掉中间商人,“院线制”让厂商赚钱
一部片子的票房收入,通常50%左右归影院、25%归电影制片厂,25%让发行部门赚走,这一数字比例是从事多年制片发行工作的李勋经理告诉记者的。但当记者与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宣发部主任欧阳冲聊起这个话题时,他却觉得中间商人拿走的不止25%而是更多。关于解决方案,他和李勋经理的看法完全相同——抛开中间商,挤掉他们的水分,实行院线制,将发行成本压到最低,这样电影厂商才能赚钱,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很多电影还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补贴。据了解,今年6月1日,我国电影院线制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组建了30条院线,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行放映机制,全国还建立了10余家数字影院,电影数字技术突飞猛进。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电影正在渐渐走上市场化调整的道路。
抵御市场风险,构建7大影视基地
目前,我国的电影制片厂已从过去16个国家级电影厂发展成为现在近50家国家、省级电影厂并存的格局。针对国产影片受外国大片冲击较大的现状,国内电影厂已普遍意识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因此,国内电影制片厂集团化运做正方兴未艾。目前,已形成七大影视基地,他们是:中影、长影、上影,西影、珠影、峨影、潇影。其中,中影、长影、上影是最大的三巨头。上影东方影视发行公司国际部经理张晖、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宣发部主任欧阳冲认为,集团化有利于增强国内电影制片厂的综合实力,能更好地抵御加入WTO后带来的市场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