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洪大的泥石流、雪崩以及惊心动魄的直升机抢险……上影数码新片《极地营救》从视觉冲击力上讲显然不同于以往的国产片,光40分钟数码特效镜头就耗费将近1000万元。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该片的特效总监———上影数码集团的技术总监张军。他介绍了这部国内首部数码电影的制作内幕,也遗憾地承认了一些“穿帮”镜头。
CG“数字人”首现中国银幕
场景:一条浑浊的水流从山顶蔓延下来,然后从村庄里掠过,牦牛、人群以及房子被瞬间淹没———这样一个完全用三维动画来模仿的泥石流爆发的场景在中国电影里首次出现,要指出的是在泥石流中被淹没的是中国电影首批CG人(全数码三维的模拟人)。
优点:张军告诉记者,制造三维动画泥石流的过程参考了多种泥石流爆发的图片和影像,他们专程前往北京探访了地质专家,研究了泥石流爆发以及流动时候的物理路径。为了体现出泥石流的汹涌,还增加了计算机制造的CG人畜,通过人和泥石流的高度比例体现出泥石流的庞大。
穿帮片段:张军认为遗憾的地方是由于时间紧迫,影片制作前期和后期的衔接存在问题,原本设计泥石流应该从莫文蔚他们脚下的吊桥流过,但是为了加强戏剧效果,泥石流的水位被抬升了,所以后期合成的时候,有些镜头看来就不是特别逼真。
“雪”崩其实没有雪
场景:整部极地营救几乎全部是在雪山的环境中完成,尤其是雪崩一场戏,规模宏大,让人想起此前的关于雪山抢险的众多好莱坞电影。然而张军透露:导演张建亚率领摄制组去年11月在新疆拍摄的时候新疆居然没有下雪,这给特技制作也提出了难题。
优点:张军的工作组之前曾经制作了侧面山上的雪崩镜头,但感觉效果不好。直到7月份,他们才找到一个能够完全显示雪崩气势的表现方法:让雪崩从迎面的山坡滚下,掀起的巨大冰块和风暴直接打在人脸上。张建亚第一眼看完设计图片,当场就赞叹:气势很大。
穿帮片段:雪崩戏是整部影片中最逼真的戏,包括汽车被雪崩掀到半空然后重重抛掷在悬崖上———遗憾的是其中一个汽车爆炸的镜头,导演张建亚自己也承认细看会“穿帮”。
直升机悬吊汽车的“硬伤”
场景:对于张建亚的野心,记者只能表示由衷的佩服,用直升飞机吊起一辆汽车和一个人在悬崖中穿来穿去,这样的镜头恐怕很多中国导演连想都不敢想,而张建亚不但玩了,而且玩得像模像样。其中当缆绳断了的时候,邵兵被直升机拖着往悬崖上一路撞过去,镜头还是蛮吓人的。
优点:汽车显然不可能悬挂到直升飞机上,所以只能用利用电脑让直升机拖着假“汽车”飞来飞去,这个过程说来不复杂,但是画面中的景物是立体的,如何让汽车和直升机之间显示出始终有一根缆绳连接的关系,如何让汽车从所有的角度来看都显得自然。为此张军他们还专门开发出一种软件,控制两个物体之间三维空间距离。
穿帮片段:张军介绍,在拍摄地面上吊着的汽车模型移动的过程中(汽车吊在钢丝绳上滑动),汽车没有办法用物理条件保证稳定,所以还是出现了一定晃动———不过,这个“穿帮”镜头不细看几乎不能觉察,因为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飞机下的邵兵身上,少有人抬头看飞机。
向中国造“数码特技”致敬
导演张建亚将拍摄电脑特技影片是“玩电脑”。看完影片不得不承认,不谈其它部分,如果光说全部数码特技镜头都是“中国造”这一点,《极地营救》就值得致敬。
虽然,上影数码比不上“梦工厂”,中国造的三维动画和迪斯尼的三维动画相比距离也很远,而像《火龙帝国》这样逼真的合成效果,《最终幻想》这样细腻的CG人物,对于我们来说目前还只能是梦想。中国的电影需要像《极地营救》这样富有牺牲精神的先驱。
要致敬的是他们的勇气。《极地营救》的特技规模、气势以及最后效果超过了此前所有的国产影视剧,而且这样的特技镜头占到60%(不过有些地方有滥用特技的嫌疑)。
要知道他们的创作条件是非常缺乏的,好莱坞常用的MO TION CONTROL(运动控制器)等等硬件,我们还没有,很多软件,电影人都是在国外的技术上进行的再开发。
其次要致敬的是他们的眼光。记者曾经问张军:会不会被好莱坞的技术吓倒。张军表示,技术是随着电影工业进步不断进步的,如果中国人没有胆子拍摄这样的电影,我们的特技技术又怎么进步呢———有些东方式的幻想只有中国人有,也只有中国人知道怎样更好通过特效画面去表达。(李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