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畅、大气、壮美。这就是《英雄》的封面给我的感觉。凝重的黑,醒目的黄,映衬在黯淡的血色背景上,单是色调便含而不露地显示出大漠的悲凉与秦啸的慷慨。“英雄”二字是在模糊然而错落有致的层次中跳入眼中的。
也许只有张艺谋敢这么用色。图书封面与电影一样,《英雄》无一不给人以视觉乃至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其实《英雄》的封面在当时很难确定。按常规的思路,影视同期书无非
是将几张明星剧照做在封面上,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任何一位明星足以吊起读者的胃口。电影中每个英雄的戏份都很多,其中李连杰的一个镜头,其表演和气势磅礴的背景,都颇有英雄的味道。然而,所有的英雄都上封面,便淡化了“英雄”的主题,也很难保证电影热映之后,图书还能畅销。
这一点,《英雄》的策划者们做得很精明。他们有意将图书与电影拉开了距离,希望《英雄》不但做成畅销书,同时也将成为常销书。小说与电影的内容上有很多不同。电影受到片长的制约,很多铺陈性的交代与故事情节没能展现,同名图书的出版,使电影的画面语言与小说的文字有了相辅相成之妙。在封面设置上,他们淡化英雄人物,突出场景,采取红底黑色的暖色调,增加悲壮感。电影《英雄》对色彩的运用很有讲究,黑、黄、红、白是电影中的基本色调,这些色调都有象征,比如大量使用黑色,是因为秦朝主色调是黑色;而刺杀秦王的人,都使用了色彩鲜艳的红色。据说选色时跑遍所有的店铺,张艺谋始终感觉不是他脑子里的那种红色。最后在北京一个胡同里找到这种红色;白色象征纯洁、黄色象征壮怀天下,这几种暖色都是在封面上得以体现。电影“英雄”二字使用的是黑底红字,而图书“电影”使用的是红底黑字,其喷沙工艺给人比较厚重的感觉。背景采用万马奔腾的电影镜头,气势恢宏。
总之,《英雄》和别的武侠小说不同,它在力图形成“武侠”的新概念,不是传统的历史故事,而是从色彩、语言形式上凸显的另类武侠的概念。用色彩讲故事不是张艺谋首创,但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个;用文字诠释镜头中的画面,李冯不是首创,但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同时,做影视同期书,《英雄》不是第一,但其封面是最成功的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