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第一场冬雪已经陆陆续续下了几天,好像影片《英雄》上映之前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刺激着每一个热爱电影人的神经。被吊足了胃口的人们,今天终于可以一见《英雄》的庐山真面目。
就连像我这样几乎从不进电影院的人也拿到了两张赠票,带上老婆和多日来的疑问与好奇一起观看了《英雄》。
(看电影时不许喧哗,此处省略文字若干......)
随着退场的人群,我们一起走入雪花纷飞的冬夜,同所有的人一样,我们也在大声、激动地讨论着刚刚看完的电影。
“影片的气势太宏大了,尤其是射箭的镜头,千军万马,剑如飞蝗,简直无可遁形啊!”
“很多镜头都太漂亮了,用色非常的大胆,满屏的红、黄、灰、白...”
“以前的电影从来没有这么大胆的用色,但是渲染的画面却美极了!”
“我喜欢影片的开始阶段,无名和长空在棋苑决斗的场面:细雨、阴柔的天气、古韵的亭台楼榭、抚琴的盲目老人、雨点一滴一滴地打在楼瓦上、石阶上,还有背景音乐恰如其分的烘托出一种悠扬的古韵之风。”
“还有赵国书馆的那段,外边密如飞蝗的秦国之箭几乎把书馆钉成了蜂窝煤,而书馆的馆长却凛然端坐正中,带领众学徒继续画沙习字,颇有一种‘大义凛然、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势。与秦箭的凶狠恰成一动一静,相互抗衡、相得益彰...”
“悲壮啊!哀哉...”
“还有飞雪和如月在杏树林中的决斗,黄色的银杏叶漫天飞舞,两点红色在其中上下翻飞,一派堂皇、萧瑟之气,乱中求纯,热烈而悲切...”
“是啊,只有银杏叶才会那么漂亮,颜色热烈又秋意瑟瑟...”
“影片开始的这三板斧,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掷地有声...”
“掷地有声怎么足以形容?你看秦的军队,清一色黑色的盔甲、还有被锔成了黑色的战马,这才叫真正的铁骑...”
“还有啊,所有的头盔上还插着红色的羽毛,万黑之中点点红...”
“足以见得影片舞美的功力,几乎所有的画面,甚至每一桢都可以截下来独立成为一幅很美的画面!”
“音乐也很厉害啊,萧瑟的琴韵、悠扬的笛声、古朴的编钟,甚至秦军整齐划一的‘大风’的呐喊,都恰好的烘托出当时的气氛,与画面效果配合的天衣无缝!”
“是啊,这些幕后英雄,无论舞美、音响、摄像、服装、特技等等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才是《英雄》中的英雄!”
“我觉得这部电影借鉴了《劳拉快跑》的叙事风格,同样是无名进见秦王,却讲述了三种可能的方式,一种是长空、残剑和飞雪的被杀;一种是长空、残剑和飞雪的舍身取义,成全无名;还有一种是讲述三人和无名之间的配合与矛盾,骗取秦军的信任...”
“这三种方式也是一种渐进的模式推动情节的发展,前两种的编纂和猜疑,引发出事实的真相和杀与不杀秦王的矛盾,这矛盾才是这部影片的中心和希望观众深思的地方...”
“难道你不觉得这递进方式有些牵强附会了吗,前两种的叙述和最后引发出来的矛盾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要说成是抖包袱的话,这包袱也太长了吧,几乎占用了整个影片片长的一半时间。再者说,何谓包袱,那是一种把观众向着错误方向引导,最后导出截然相反结论的手段,前后之间是一种对比的关系。”
“你说得对,这三种方式确实有点莫名其妙,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圆了无名和秦王之间谈话的节奏。”
“我觉得整个影片的中心立意是‘天下’这两个字,也就是残剑和无名最终都选择了不杀秦王的理由。”
“唯天下先,舍小我而求大我!嗬嗬,颇有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佛家理念。我估计老外打死也不会理解的。”
“这不一定是中国的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源是‘儒家’和‘道家’,佛教文化是舶来品。中国人骨子里的理念是‘中庸之道’‘平和四方’,中国人的生存理念是‘求生’!与欧美国家的扩张截然不同,你看看中国古代史,哪一个朝代是以扩张、侵略为主的?唯一的元朝,成吉思汗,那还是蒙古族。现代史中的革命,也包括古代史中的政权交替,哪次不是因为民不聊生,在无法生存的条件下才揭竿起义,推翻暴政的?!所以说‘求生’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生存理念,而不是所谓的‘天下’论...”
“好像是啊,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擅长阴谋,为己私利而不惜结党营私、陷害他人,或贪婪,或情势所逼,好像根源也是‘求生’吧,呵呵。”
“我们话题说远了。《英雄》所讲述的‘舍身取义,天下为先’的理念也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这方面日本人就比我们强,要不怎么会在国外流传‘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这样的看法呢,日本大和民族的团结精神是值得尊重的。”
“别感慨了,还是回到《英雄》上来吧,你觉得这几个演员谁演的好?”
“哈,这么多腕级的演员一起来为《英雄》捧场,真是很难得是事情啊。不过最好的演员还是张曼玉,虽然已经略显老态,但是她的风韵却加深的飞雪的内涵,美丽、沧桑、气韵十足。”
“其实整个片子,演员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角色,所有的演员都是为了成全这个故事,换句话说,也就是谁演这部片子都成。如果深究的话,现在这几个大腕好像倒不是最佳的人选。比如残剑,那是一个看破红尘的剑客,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看破红尘的人都要有点玩世不恭呢,梁朝伟的有些台词实在是叫人发笑,呵呵。长风虽然镜头不多,但是却把握的分寸得体,把一个孤傲的侠客形象演绎的恰到好处。如月的形象怎么看都觉得多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形象?真是匪夷所思。看电影的时候,一看到如月出场,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她怎么又来了’,哈哈。我觉得如月这个形象对这个影片没有任何帮助,简直就是影片的最大败笔。无名总是那么酷,一幅不苟言笑的样子,是不是想表现绝顶高手的冷和深藏不露?没看出来,我倒觉得像是一块不食人间烟火的木头。秦王也有点滑稽,在这里他倒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孤独的统一天下,滑稽。哈哈,陈道明也算不错了,只是用情过多,没有帝王的气概。”
“你也太损了吧,把所有人骂了一个遍。”
“不是啊。我和你的看法一样,张曼玉是所有人当中演的最好的。电影虽然只是在演绎一个故事,但是要把观众带进影片,使观众的情绪跟随电影的情节而跌宕起伏,演员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演员可以抓住观众的心,跟着角色一起嬉笑怒骂、喜怒哀乐。而《英雄》里所有的演员中只有张曼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她的每一举手投足、眼神、动作都能渲染当时的情绪,观众很容易受到感染,而且整个影片中飞雪的情绪变化都演变的十分自然,一点都不做作。除此之外,这部片子并不能带动我的情绪跟随剧情的演变而动容。说句不好听的话,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是在欣赏一部事不关己的闹剧。”
“我也有点这样的感觉,自己总是唏嘘影片的效果,陶醉在华丽的画面和特技上边,而情节却不能感染我。”
“我也不知道是演员的演技问题呢还是影片的情节问题,或许两者都有吧。”
“不过,这么多的腕级人物可是票房的保障哦,没有这些演员,前期的商业炒作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效果。”
“话说回来,你觉不觉得这个片子的堆砌成分太严重了?”
“是这样的。那些幕后英雄的杰作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充斥到整个影片的全部场景就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都让我处在一种兴奋状态,每个画面效果都让我陶醉不已,神经得不到一刻的放松。我就好像一个弹簧被人紧紧地拉了一个半小时,真累啊。”
“哈哈,你这是糖吃多了,齁着了。”
“不光是电影,我说的是一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适用的。比如:音乐、绘画、小说,甚至工作、娱乐等等,都应该有紧有松,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天下哪有只工作不让休息的道理。过度的沉闷和过分的刺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既不能索然无味,也不要刺激不断。我看电影就是要舒舒服服、放松的欣赏,那才是好片子。”
“我对这部片子的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字‘散’!无论哪一个片断、素材、效果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每一部分都好像是在互相打架,冗繁堆砌,影片结构没有主次,没有取舍,没有虚实关系。呵呵,真是军阀混战,战国七雄,各自为政啊,片如其名。就好像手边都是顶尖的配件,但是却攒不出一台顶尖的电脑出来。”
“还是秦始皇厉害,灭六国,统一中原。后生晚辈难以望其项背啊。”
“我们聊得够多的了,你看雪越下越大了,我们还是快点打车回家吧。”
“OK”
“Taxi... ...”(新浪网友tommy)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