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在《英雄》的大声吆喝下,搞的我等凡夫俗子心痒难挡,所以在"英雄猛跳出战壕"的时候,牺牲睡眠时间,好好瞻仰了一把。观感有二:1、"为什么镜头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无贬意,如月死时,层林尽染,很诗意)"2、同时告诉我们:"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因为英雄们"舍身忘死为和平"。
张艺谋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比如秋菊打官司,比如活着。可一说到带上中华文化底蕴的历史故事,就露了怯。这样一个故事,讲给中国人听,显得浅薄;说给老美听,如何理解。倒不如李安来的爽气,一心媚外,你骂归你骂,我照拿我的大奖。看电影时,影院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时不时还能听到身边的观众问候了张艺谋母亲身上的某个器官。特别是秦王含泪说出那段恶心巴几的剑术三段论及和平二字时,顿觉寒风侵骨,一地鸡皮。而无名面对一个可以打着和平旗号而大肆杀伐的帝王,拔剑四顾心茫然,最终弃剑了。"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这句诗估计说的就是这件事儿。这怪不得无名,是编剧太次。
说完内容,谈谈形式。张艺谋自个儿心虚,说什么形式大于内容也是艺术,透着底气不足。其实,形式主义没什么不好。起码影片的前四十分钟就靠画面紧紧抓住了我,有一种震撼感,几次都有鼓掌的冲动。尤其是其中的武打设计,不夸张的说是超越前人的,或者说是综合了前人的成就,这其中,有胡金铨,有徐克,有袁和平的影子。张艺谋,想打得有文化,所以将书法、音乐、舞蹈、美景一锅煮,这没有错,是真正的网罗形体意象,通于音乐之美的。尤其是棋馆一战,"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美得紧,这就够了。场景转换也很好,黑色、红色、蓝绿色、白色的,铺天盖地,赏心悦目。稽康早就说了,"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好恶,此物自然也。"不用在色彩上去找意义,牵强附会。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代表)还写了长长的对纯色彩的感受,说明色彩的形式本就是美,不用附加内容,很有道理。至于以二人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作为剧情的连接形式,说学罗生门的也好,说自出机杼的也罢,觉着挺好,并不生硬。
该说演员了,唉,张大厨,浪费了一桌好料。梁朝伟、张曼玉,风采却被雨打风吹去,惨不忍睹,成了色彩的符号和道具,还有一丝搞笑,呜呼。李连杰从头到尾一副苦大仇深状,这也难怪,剧情需要。陈道明,可惜了,这么烂的台词,还说得张弛有度,难为他了。倒是章子怡的表现中规中矩,是意外的惊喜。演员的配音好像是走了卧虎藏龙的路子,全是本人献声,马马虎虎,稍稍胜过《卧》剧。这是一本张艺谋的电影,与演员无干。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张艺谋说了句大白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没错,看了《英雄》,做了一回白日梦(是白天场,便宜一点,呵呵),虽然不完美,却也让人生出些许期待。"如要这是梦,我只愿长醉不愿醒",不说了,洗洗,睡吧。(新浪网友Huang zhiming)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