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能够这么多年一直把国人挑剔的目光吸引到他身上,就足以说明他的“用心”。
《英雄》还未开拍就不断制造“事端”在媒体上闹腾,片子全国公演居然夸张地把时间定在凌晨零点,还真是有点令人反感:摆什么谱啊!
看完电影,严格地说,电影开始不久这种“反感”情绪就慢慢烟消云散了。搞摄影出
身的老谋子,对摄影语言的运用的确有一种超人的感觉。影片在“重金属”音响的“帮衬”下,立马就把观众的注意力锁定到银幕上。然后再就慢慢品味他张导如何用“银盐”尽情潇洒地在上面“挥毫泼墨”了。
单就影片的画面来说,用“极具震撼力”这个词应该不为过。影片故事不同的段落中,他能够不动声色地用不同的色彩基调来渲染情感,比如“飞雪”与“月如”对打戏那漫天飞舞的、醉人的黄色;“残剑”刺杀“秦王”中惶恐不安又神秘莫测的绿色;“无名”戏杀“飞雪”那段无所顾忌、飘逸轻盈的蓝色。
这些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贴切自然、浑然天成,为烘托情感,极尽“浓墨重彩”之能。对比张导在《红高梁》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色彩,我们看不到为色彩而色彩的机械,为形式而形式的幼稚,《英雄》在这方面的成熟和长进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影片画面非常有效地运用镜头细节来扩大对视觉的冲击,象开头“无名”“长空”雨中对打那场戏,小小雨滴在特写镜头中,显得极为空灵飘逸,肃穆凝重中平添了无穷诗意;“长空”的剑头被“无名”砍落坠地的瞬间,慢镜头、大特写,让人分明感到英雄舍生取义的悲壮。“残剑”守护“飞雪”时,与“无名”在水中论剑,两剑之间飞去来兮的晶莹水花,最终轻轻地飘落到“飞雪”脸上,引人顿生爱怜。
再有一点,长镜头的运用张导更是驾轻就熟,炉火纯青。影片中出现的大量古装战争场面气势恢宏,表面看似乎并无明显过人之出,但细看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同一般,大气又现代。我想与他创造性地用光和精细地运用长镜头调度空间感有关。这些场景刻画可以说他已做到了极致。
任何普通的东西一旦把它的特点推到了极致就变得不同寻常了。张导的聪明在于,用最合适的光线,最合适的阵形,最合适的镜头来为主题服务。即便都是最普通的元素,最合适的结合在一起就会令人刮目相看。
《英雄》的画面别具东方神韵,精美酣畅。应该说具有世界水平。一年多时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盘视觉盛宴的确值得细细品尝,好好享受。
有人说《英雄》的内容太空,没有分量,没有厚度。我倒不这样认为。因为,天下并没有降“大任”于电影也。电影就是电影,电影就是娱乐。痛苦并快乐也行,泪水伴着欢笑也可,总之,只要过瘾就好!
《英雄》好看,也好听。这就够了。(田飞)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