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张艺谋——英雄末路了吗?
可以看出来,俺们的张导这次是想用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来演绎一场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先看到海报的吧。只要看到海报上那些个家伙个个仪表堂堂巍峨耸
立,仿佛80年代的工农兵宣传画似的,俺们就知道了,这里面没有反面角色。刺人者是好人,被刺者也是好人,好人杀好人,当真是千古悲剧啊。俺这么一盘算,带上一筒卫生纸就奔影院去了。
许多人批评说,没见过哪一部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如此考究的,没见过哪一部电影每一段气势都如此压倒一切的,当一名导演把如此多的精力放在画面上,放在音效上,放在技术层面上的时候,他还记得怎么去说故事吗?我靠,我要替张艺谋大喊一声:谁说的,张艺谋同志一直在很努力地,翻来覆去地,反反复复地讲着故事呢。
第一个故事:
战国末期,七大帮派都想夺取中国霸权,这里面秦王赢正最吊,于是成了无数小帮派追斩的目标。
甄子丹扮演的网上通缉对象长空在围棋工厂和七个家伙打架,吓跑了场中客人。李连杰演的无名大概是看场子的,心中不忿,于是大喊了一声剑法与音乐是相通的,配乐!——然后跳出来一剑将长空杀了。得到了这番鼓励,他又想到了去杀那个时代更伟大的悍匪飞雪残剑。那两大剑客更加厉害,不过流年不利,现今躲在赵国冒名书法家卖几个字混饭吃。
无名于是大喊了一声书法与剑法是相通的,骑马冲到赵国买字去了。字是搞到了,他却忘了自己是文盲,没从那个大“剑”字中悟出什么道道来。然而此时无名却知道了另一个秘密,原来长空与飞雪有过“一夜之情”(大概是狗仔队透露给他的)。于是与飞雪联诀表演了一番用人肉充当战区弓箭防御系统的精彩镜头后,当着飞雪残剑的面揭开了这块伤疤。
飞雪果然对长空余情未了,残剑顿时醋意悖勃发,于是扑到丫环如月的怀里。我们都知道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情感视线转移。但是飞雪可能不知道,就算她知道,我们也明白,女人在这时候是不讲理D。于是躲不过情字的两大高手内讧了。飞雪杀了残剑,如月又回来替新老公找场子,最后被无名渔翁得利,在秦军大营前杀了飞雪,拣起了扔得满地都是的刀呀斧头呀叉子啊来找陈道明领赏。
演到这儿,第一批快被感动的观众已经准备去拿纸了。张导却发现了它的问题。于是又大喊了一声:“停。”硬把这故事又拽了回来。如果故事这么结束,长空傻呵呵地被人做掉,李连杰成了朝廷鹰犬,而残剑飞雪也心胸狭窄莫名其妙,简直和常人没什么两样嘛,这种种说法显然大大有违本片主旨,要想拔高这些上了海报的人的思想境界,故事就要换种讲法。
第二个故事:
无名不但不是个替国家分忧的见义勇为者(我们都知道,封建时代国家大多是个贬义词,所以无名一旦不是个见义勇为者,他就是个英雄),而且是个隐藏很深的刺客。长空是第一位英雄,他效法樊淤期把头送给荆柯而把肚子送给无名,当着七名秦宫捕快的面翘了辫子。
无名带了长空的枪头去劝说残剑飞雪,希望他们也送他一个人头或者肚子,好搞到与赢正共饮的鸡尾酒会入场券。残剑飞雪既然是英雄自然义气深重,抢着要去死。我们都知道,这种时刻,女人下手总是快一步,张曼玉关键时刻在梁朝伟先生的肚子上扎了一刀,于是有机会跑去死在了秦军大营前。无名于是又拣了一堆刀枪前来刺秦。
第二个故事到这又玩完了。
如果要宏扬英雄的主旨,这个故事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缺点就是简单。这种熵情方式自50年代开始我们就吃得太多,像这样局限在舍生取义层面上的英雄在我们伟大的国家那是密如蝼蚁层出不穷。
无名显然不甘心故事大王的头衔被赢正夺走,况且这个故事对他的下场很不利。于是他又说了最后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就是深明大义的残剑,他从书法中悟出了真正的英雄境界乃是胸怀天下,秦王确实最吊,可以一统江湖,那时候只要大家都乖乖地听他的话当傻瓜,自然就天下太平了——于是为国效忠这个词变成了褒义词,这也是本片最伟大的创造——他开始阻止无名和飞雪的行刺计划,结果被两人联手在肚子上刺了一刀。
然后无名在秦军大营前假装杀了飞雪(原来无名发现了人体解剖学上的巨大秘密,可以一剑穿体而不让人死掉。例如那个长空被拣回去补了补又活了),然后兴冲冲地来赴宴。
秦王听了残剑的故事大受感动,觉得天下有一知己这一百多斤没白活,于是没等无名施展空手入白刃的绝技,就把手里的剑扔给了他。秦王对着残剑写出的字看了半天才认出了那是个什么字,于是大喊了一声,我悟出了。这个字就是不杀(我靠,我看他还是认错字了),是和平。
无名一听和平这两个字就如五雷轰顶,觉得不能杀这么伟大的人,于是扔了作案工具跑了。这时候悟出了不杀的秦王突然又悟出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不然这么多黑社会都大受鼓励,跑来刺他玩儿,哪天才是头啊,他还怎么办公。虽然他爱上了无名,但是还得以天下为重啊,于是放箭把无名射成了一个大刺猬——请相信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都痛苦得哭了。
故事完了。
这是三个离真相越来越近,也离现实越来越远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我们看到飞雪残剑穿着红衣服,在阴暗的走廊跑来跑去,互相对嘴骂街挑衅的时候,也是这部片子情感最丰富的时候。章子仪好歹也在这里面算上了一个角色(而其后她总是在故事结束后披头散发地冲到银幕中间,一脸茫然地问观众:喂,刚才这儿发生什么了?)
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在国家的名义,和平的名义这些面无表情的巨大形而上的形象压榨下,人字就消失了,不见了。所以这三个故事在试图引人共鸣的方向上一蟹不如一蟹。
三个简单的故事来回组合并不意味着成就了一个复杂的完美故事,张艺谋绝对明白这一点,他也笑呵呵地表明了这一点。我早就怀疑张艺谋的歌剧情结尚未了断,在他越来越把这些家伙推到一个他所企盼的英雄应该拥有的高度上时,也就是越来越剥离他们做为一个人的权利的时候。人的情感就得被压抑,人物就得被形式化,就得被寓言化。
因为这完全是一幕歌剧。
主题的牵强和故事的破碎又有什么关系,人物的空洞和平庸又有什么关系。
只有戏剧才会这么赤裸裸地把脸谱画在脸上;是戏剧才需要把内心的激烈动荡一次次地大声喊出来:剑术与书法是相通的。剑术与音乐是相通的。我们悟出了和平。大王杀不杀杀不杀杀不杀。
所以,一幕幕华丽的场景冲击着视网膜让我们麻木的时候,我们发现故事简单得只剩下那么一点点空间也完全承载得下。我们都错了。张艺谋这次就根本不需要故事。他只需要画面,歌和音乐来给这出3000万美圆打造出的宏伟歌剧一个精美繁复的包装。
所以,和平只是一句苍白的口号,不用去跟导演叫真。要不然该说的故事可就多了。六国不维护和平,当然要灭掉;长平四十万降卒显然是对和平的巨大威胁,当然要挖坑埋掉;萨达母有可能发动战争,当然要用炸弹做掉——扯远了,打住这一切遐想吧。
我们只需要坐着,看着,听着,用不着再往远处想,这样我们也许可以看上一百遍,看漫天的枫叶是怎么变红的,看两个活人是怎么在水上飞的,看那一万支箭是怎么在人身上扎眼的。靠,让故事见鬼去吧。也让电影见鬼去吧。
尾声:飞雪发觉秦王没被无名杀着,觉得白白挨了一剑太冤枉,把气全撒在了残剑的头上,又提着刀子想扎他的肚子。
(梁朝伟无辜地面对镜头:又刺?当我是针线包啊?)他终于烦了,于是放弃抵抗,让跟了他一辈子却根本理解不了他的那个女人将自己一剑放倒了事。多少观众在此流下了泪水——欣慰的泪水——啊,终于可以不看这个可怜的人被捅肚子了。
我的卫生纸是在这时候用上的。(新浪网友大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