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隽对复兴香港电影成竹在胸。摄影:本报记者 严明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文隽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位电影商人、活动家,善于把看似不可能的合作给办成了。这次当选香港金像奖新一届主席,董事们投他的票也是看重他的这种能力,就像他说的,新一届的任务是要在经济上搞活金像奖,在艺术上与内地紧密联系。对于历史悠久的台湾电影金马奖他也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和思索他的观点很明确:金马奖的缺点就是它的优点。文隽还应邀担任本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策划,对于这样一个新兴的奖,他又有什么要说的呢?
1 香港电影金像奖
●我们不能在金像奖前面冠名为“XX排毒金像奖”,这绝对不行。
●那么多年来每年都赚一点,底子还是很厚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要有长远的考虑。
举措 “新官上任三把火”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接替张同祖担任香港金像奖主席,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准备怎么烧这三把火呢?
文隽(以下简称“文”):因为香港这几年正经历着低潮,可以说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刚好今年内地和香港建立了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我想他们找我当主席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十几年来我和内地的交流比较多。我觉得金像奖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所有华人电影颁奖礼中是最有透明度、最让大家信服的奖,从来没有人认为(金像奖的)哪个奖项是可以通过谈判或者台底交易得到的,因为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金像奖的机制非常好,运作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完善。
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清楚地明确香港电影的定位。什么叫香港电影?在金像奖的条款里,香港电影要符合三项定义中的两项:出品单位必有香港的注册公司,导演拥有香港身份证,在我们设立的16个奖项里有5个以上的岗位由香港人担任,这三个条件里面符合两个就叫香港电影。
另外,我们还是要牢牢把握住香港电影的特色。香港电影在华人世界里有另外一层意义,就像其他外语片和好莱坞电影有分别一样。外语片有很多种,但一说到好莱坞,大家都知道它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而香港电影在华人世界里也有这种特色,兼容艺术性和商业性这个特色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但香港这两三年开始进入特区时代、回归祖国的时代,香港人也是中国人,我们该怎么为中国(内地)的电影在金像奖上定位呢?于是在两年前增加了一个奖项:最佳亚洲电影,因为我们不能坚守在鲤鱼门(香港代表性地名)里,而要把眼光放开,所以下一届(2004年)金像奖会体现这种更紧密的关系。我想由我来做这个主席,能更好地联系内地好的电影、好的人才、好的官员一起参加金像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金像奖本身的生存问题,它是一个公家机构,怎么利用经费使金像奖更有生存能力是我们这一届董事局必须面对的问题。
问题 必须要想办法生存下去
记者:经费问题会否影响金像奖以后的颁奖取向,使它变得商业化?
文:当然我们不能在金像奖前面冠名为“XX排毒金像奖”,这绝对不行,这些底线我们还是会坚守,但可以跟媒体合作搞一些“最受欢迎的电影评选”之类的活动,在行业之外的事情就可以举办冠名、赞助活动。我们曾经考虑到现在有很多人可以通过“自由行”来香港,下一届金像奖不一定要在文化中心举行,可以改在红馆。如果能坐1.4万人,那么4000人是业内人士,将另外8000张票卖给广东等地过来的旅游团,让他们可以参与金像奖。哪怕一两百元一张票,也算是笔收入,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可以把金像奖办得更好。
我们最近这三四年都是向香港政府申请发展基金,但这个基金到明年就没有了,所以必须要想办法生存下去。我们正面临经济上的问题,怎么使金像奖有一个健全的财政状况,让大家不用担心今年办了明年还能不能办下去?台湾金马奖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每一年都在风雨飘摇中举行,我们不希望金像奖也这样。现在其实也很健全,那么多年来每年都赚一点,底子还是很厚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要有长远的考虑。
合作 规矩、细节要慢慢去想
记:作为一个颁奖礼,金像奖怎么和内地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会不会在颁奖的取向上有调整,颁给一些合拍片?
文:颁奖礼本身叫做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它是香港电影界的从业人员经过一年辛苦工作后派发的成绩单,十几个奖项都颁给香港电影,但在颁奖过程里是不是可以把香港电影的根给找出来?香港电影的源流是什么?我们就利用这个颁奖礼,哪怕只有一个晚上,也要把这些源流、这些故事说出来,以前都是非常香港的,而现在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
接下来会不会颁最佳合拍片,把脚伸到内地去?这就涉及到由什么人去选这个奖了,金像奖是电影工业里的行业奖,我们不一定能看到所有的国内电影,怎么界定是否选合拍片或国产片?现在还在构想当中,不要太着急,我们的门户打开了,内地电影也在进步当中,无论是发行体制还是市场体制都在跟外面世界接轨。我不敢肯定地说有那么一天金像奖里面有关国产片的部分能有一定代表性,只能先有一个想法,把门户打开之后,还有很多规矩、细节要慢慢去想。
2 台湾电影金马奖
●金马奖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它提供了另一种游戏规则,让拍电影的人都有机会去拿奖。
意义 我们应该记住过去的40年
记:刚才你提到金马奖,现在金马奖不仅面临费用问题,还面临着本土电影不景气的情况,去年台湾本土电影都不超过10部,这种情况下,办一个奖的意义在哪里?
文:金马奖有它一定的历史意义,今年都已经举办40年了,我们应该记住在过去的年月里,金马奖为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电影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来享受别人给予他们的鼓励和掌声,金马奖做到了这一点。而它的方法是报名制度,由负责初选的人评定资格后选出提名名单,再请一个评审团从名单里挑选出获奖影片。最佳影片是他们认为的最佳,而不是那一年在台湾上映的最有影响力、最卖座或者最受欢迎的影片。
记:你觉得金马奖最大的缺点在哪里?很多人认为金马奖更重视艺术性。
文:这涉及到游戏规则的问题,金马奖每一年评审的口味直接影响了什么影片能拿奖,香港金像奖头五六届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影评人以外也请了一个评审团,我还记得有一年有部叫《僵尸先生》的电影非常优秀,但当时的主席李翰祥觉得这些清装片他拍了十几二十年,实在不值的一提,就没有选它。这种评审团制度一般要看主席是谁,他会影响那一年得奖名单的走向,所以金马奖的历史只能告诉你那一年的最佳影片是谁,那一年影后是谁,但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一部电影能不能得到认同,时间才是最大的考验,因此我觉得金马奖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它提供了另一种游戏规则,让拍电影的人都有机会去拿奖,大家开开心心的,它不是代表一定的艺术性,也不是代表票房卖不卖座,只是代表了那一年那一批人的口味。
缺点 最好与最坏可能都不客观
记:金像奖有没有自己的缺点?它不是评审团制度,而是由很多人投票,但没有观众参与,像内地的一些奖项都开始加入观众投票这一环节了。
文:如果勉强要说的话,那就是它作为行业内的奖项,能不能拿奖有很多行业的因素。比如一部电影的摄影难度只有行内人才知道,又或者一个演员也有行业内的感情,老人家应该拿一个奖,行业内的奖不一定是评论最好的或者艺术上最好的,所谓最好与最坏可能都不是非常客观,都有主观因素,但这个缺点也就是这个奖的代表性所在,就是说这个奖不是代表评论的角度,不是代表观众的喜好,而只是香港电影工作者派发的一个成绩单而已,我们知道我们的缺点在哪里,但我们乐于继续每年派这张成绩单。
3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通过传媒去颁一个受到关注、有代表性的电影奖项,让民间力量来平衡像华表奖、金鸡奖那样的奖,是好事。
记:那你怎么看内地的金鸡、百花奖?
文:我其实都不太了解金鸡、百花奖,只知道有一个是观众票选,有一个是内地专业团体评选的,但这些团体的代表性有多广泛,我也不知道,所以也不好评价。
期望 应该突出“传媒”两个字
记:你现在是本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顾问,能否谈谈对它的期望?
文:应该突出“传媒”两个字,现在传媒越来越发达,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影从走向市场发行宣传开始就和传媒有紧密关系,通过传媒去颁一个受到关注、有代表性的电影奖项,能够让民间力量来平衡像华表奖、金鸡奖那样的奖,是好事。“华语传媒大奖”听说是跟南方电影论坛合作的,这一批电影评论家有个性,非常可贵,影片也要有个性才会被他们选中,不是同流合污,“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要考虑在一批有个性的影评人里如何平衡、选出有代表性的影片。
电影奖项比音乐奖项更好的地方在于它经过了所有的商业行为,所有利益和好处都已经经过了,所以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多台底交易。现在《南方都市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起步比较早,抓准了金鸡、百花奖和金像奖中间的一个代表性,它需要国产片,也需要港台地区的电影,触角已经伸到海外去了。办好了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较有民间代表性的奖项,很有前景。
公正 应该代表传媒的角度
记:怎样才能保持公正?
文:透明度很重要,另外,越多人投票,奖项就越公平、越有代表性,传媒大奖就应该代表传媒的角度。(采写:本报记者 谢晓 实习生 冯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