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时报讯 “我其实不是一个很称职的监制,但这次对黎妙雪导演我觉得有一个蛮恰当的交代。”盛名之下的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第一次来杭州,却不是为自己执导的影片,而是为香港先锋导演黎妙雪“两肋插刀”。昨天,作为影片《恋之风景》的监制,关锦鹏与导演黎妙雪、主演林嘉欣一起出席了该片在杭城的首映式暨媒体见面会。
三人行,不自觉地,关锦鹏就有点大哥派头,加上林嘉欣轻声软语不善言辞,而黎妙
雪一口生硬的国语沟通起来也不甚流畅,于是,近来频频在内地拍戏的阿关成为和记者交流时最健谈的人。
关锦鹏:做一回媒人
不是第一次做监制,在此之前关锦鹏已为影片《天上人间》、《非一般的爱情小说》热过身,这次为《恋之风景》全面统筹,他直言因为很欣赏黎妙雪的才华,当然两人在拍片上“细腻、委婉”的相似风格也是彼此一拍即合的关键。“可以说这次我当了一回媒人,把黎妙雪那么好的片子介绍给星皓公司,我觉得我扮演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角色。黎妙雪是一位独立电影人,过去是拿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低成本资金来拍戏,她的首部长片《玻璃少女》你们大概没看过,很不错。而《恋之风景》这部影片,则让我回想起年轻时许多执迷的东西,我很喜欢。比如片中林嘉欣每天都要抄一遍已去世男友的日记,这些在过去我的情感经验中都有……”
虽然为《恋之风景》而来,记者们更关心的却是关锦鹏近日事先张扬的新片计划《长恨歌》。“我之所以看中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王琦瑶这个人物,就因为她身上有种硬度。张曼玉和郑秀文都比较适合演她。”三个多月前记者采访关锦鹏时他就透露了想法,现在从盛传的消息看,似乎女主角已在郑秀文这里尘埃落定。“投资方海润公司已和郑秀文开展合约细节上的讨论。当时有三个人选,张曼玉、郑秀文、吴倩莲,投资方最初认为张曼玉的国际地位有号召力,但后来我们谈了之后她的兴趣不高,而且要想把她变得跟‘阮玲玉’不一样也不是那么容易,相信她也不愿重复角色。当然我们不是因为张曼玉不演才找的郑秀文,郑秀文以前多演一些香港典型的白领女子,有些是比较喜剧的,我觉得到一定程度,演员需要求变,相信她应该能在张叔平的造型之后变得很称职。”至于男演员方面,已经定下的胡军、黎明、刘烨不会改变。
黎妙雪:玩一把商业
貌不惊人的女导演黎妙雪衣着朴素,寡言少语,既不酷也不张扬,静静坐在那里时,如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寻常女子。原本以为她是第一次来杭州,没想到已是第三次了,不知道是不是着迷于这座城市的细致景色,与她的风格有隐约的相通。
谈到和关锦鹏的这次合作,黎妙雪微笑:“作为新导演,面对监制是很件痛苦的事,但他减少了我的痛苦。”言下之意显而易见。和关锦鹏最初给许鞍华当副导演一样,今年37岁的黎妙雪一路走来也很辛苦。但2001年,她执导的《玻璃少女》获邀参加第33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项目,令人侧目;第二部长片《恋之风景》又有幸角逐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同的是,她开始由比较冷门的独立电影向商业电影转变。“拍《玻璃少女》时我的情绪比较低落,当时我一个仅有23岁的年轻朋友死于白血病,另一个老朋友也在忍受疾病痛苦,之后,LoLieh(《玻璃少女》主要演员)也离去了。由此我开始思考,当心爱的人死去后,怎样才能恢复活力,令美好重新回到身边。第一部影片的发行宣传做得不好,令很多人看不到,于是我想,为什么不用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方式来个改变。现在看来还可以,因为每一次看《恋之风景》,我都觉得很喜欢。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恋爱的风景,观众可以enjoy(享受)这部电影。”
至于在主要演员林嘉欣、郑伊健、刘烨的选择上,据说完全是黎妙雪的意思,尤其是她选中内地演员刘烨,不是因为那部让他一举成名的关锦鹏执导的《蓝宇》,而是被他最初在《那山那人那狗》里的朴实表演所打动。
林嘉欣:学一门手艺
为了演好《恋之风景》中新娘化妆师曼的角色,林嘉欣专门去学了三个月的理发课程,她笑称这是自己拍这部电影的“一个意外收获”,更骄傲地告诉记者,有十多人的发型出自她手呢!
林嘉欣一再表示自己很幸运,从第一部电影《男人四十》到《异度空间》、《双雄》,合作的导演和演员都是重量级人物,而且年纪轻轻就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两项“最佳”(新人奖及女配角),不久前又携新片去了威尼斯电影节,说起此行,小姑娘一脸兴奋:“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我是第一次看完成制作后的《恋之风景》,当时手心直冒冷汗,很紧张,完全忘了看电影,一直在注意别人的反应。在那里除了玩,我还学了一些意大利文。(停一下话题一转)不过那里东西好贵哦,一瓶矿泉水都很贵!”
关锦鹏说导演选择林嘉欣出演女一号很有眼光,因为“别看她平日里说话声音小小的,其实她的个性中有很独立的东西,这跟她在国外生活过很长时间有关。演员需要有一些背景,可以套用到她所扮演的角色中”。说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林嘉欣告诉记者:“这个女孩是一个很软绵绵的女生,不过她也很坚强,性格反差比较大,角色很新鲜。”她还表示,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相信会有一个新的希望”,“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不像我妈妈和奶奶那个年代,但我始终希望自己能积极面对一切,相信明天会更好。”(青年时报记者韩蓓/文、江波/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