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危情雪夜》这个剧本,是在4、5年以前。当时的名称叫《风雪停电夜》,公司几位同事都传着看了,给发行公司的同志们也看了,大家都觉得不错,人物比较鲜活,故事张力也很大,有的地方还惊心动魄,很打动人。在电影化思维和电影化的表达上也颇吻合,有很大的发挥余地,是一部三性统一的作品。当时曾酝酿和上影厂合拍,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也没拍成,后来就搁置了下来。
重新启动这个项目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想起它,启动它是因为几年前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依然深刻。另外也和紫禁城这几年形成的选片传统不无关系。紫禁城公司组建以来至今已拍摄了二十多部故事影片,除去作品的题材、样式、风格、创作手法不说,在项目价值取向上,一直追求积极的思想意义与较高观赏性的有机结合。我们觉得这和我们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和广大观众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两种基本的东西不可忽视。一个是人的积极精神,能动的、毫不懈怠的为生存、为发展去努力奋争,这是人类繁衍发展的基本动力。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意,亲情、友情、爱情,这种情感的沟通、交流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在危难时刻,这种积极精神、这种真挚的情感则会淋漓尽致地迸发出来,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辉。使人类能聚集在一起,搀扶着共同渡过眼前的难关。因为这种时候个体的人或是某一群体的人往往不能凭借自身的力量逾越面前的困难,而更需要依赖外力,更需要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危情雪夜》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一次突然的事故,造成某海滨城市的大面积停电,依赖现代文明生存的人们面临一次深刻的危机,街道上的照明灯,信号灯灭了,隧道里的地铁停了,山上坐满儿童的缆车悬在了半空中,医院里维持重症病人生存的呼吸机、起搏器失去了动力……,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危难中延展,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情感,在黑暗中演绎,此时此刻一个英雄群体出现了,这上至省市高层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群体,以自己的奉献甚至生命与黑暗搏斗、与灾难抗争。
和编剧郝建同志研讨剧本时,我们明确了一个思想,灾难是客观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灾难,而对灾难不同程度的规避,控制消除则能体现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反应能力,体现某一社会形态下人的精神风貌,我们所要表现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我们的人民如何克服灾难,战胜灾难。和陈国星导演讨论作品时,我们也明确了一个思想,这部作品借鉴类型影片中灾难片的创作手法创作,但它写的不是灾难,他写的是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积极精神,写人们真挚情感,写人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写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因此,他的主体是一群饱有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奋斗、勇于奉献、勇于牺牲、勇于胜利的当代中国人。
影片拍摄期间,正逢SARS疫情侵袭祖国大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SARS,真实感人的事情天天发生。体现出和我们的影片同一样的主题,这为影片的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我们这个创作集体更加体会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在影片即将完成、上映的时候,全国人民抗击SARS的战斗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又一次验证了我们影片的主题。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我们英雄的人民,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