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依旧》打着怀旧的旗号,制作班底却大部分都是美国独立电影人,是旅居美国多年的华裔女导演胡安倾力打造的一部古典唯美的情感电影。目前此片已经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身在美国做影片后期制作的胡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西洋镜》之后,胡安一直寻找一部令自己兴奋且能共鸣的女性题材电影,就如张爱玲小说中精心构筑的女人世界一样。《美人依旧》虽不是张爱玲的作品,但导演胡安却用
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通过特定年代里的一对姐妹在爱情旋涡中的情感挣扎来勾描女性共有的情感地图,以及女人、男人在爱情游戏中,情感上的流失和放逐。撰文本报记者巫娟
女性话题并不是专长
本报记者去年9月曾去青岛探班《美人依旧》剧组,记忆犹新的是胡安导演在那次采访中一直强调,自己以前就一直想拍女性题材的电影,选择了很久才决定拍这部《美人依旧》。但这次采访,胡安导演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我觉得过去最不想拍、最不认同的就是女性题材的影片,我觉得作为女性这种东西是手到擒来的,因为它太是你自己后院的东西了。虽然会有一些冲动,想表现一些离自己很近的东西,但感觉总不对,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处境很容易令人困惑,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去拍这一类型的片子。”
虽然拍了这种类型的片子,但是胡安却表示她只拍一次,拍完了不拍了。而不再拍这类题材电影的理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感觉一些女人的东西不是被我接受和认同的,这里面有很多对自己同类的一种包容、关爱和理解在里面,但影片本身会有一种宿命的意味,我偏偏又是个不认命的人。所以暂时,它并不是我所喜欢的东西。”
姐妹同时爱上一个男人
《美人依旧》是讲两个姐妹和一个男人的感情故事,剧情纷繁错乱铺开,让人感觉有些复杂。胡安用螺旋扩张上升的状态,来形容电影里两女一男的三种关系。见记者听着有些迷惑,胡安想说得更简单明了,但语速快了,一连串的电影专业术语脱口而出,“有点像是用两个女人不断地闪一个男人,或者用一个男人不断地呈现几个女人,是一种蒙太奇式的组合。”
这部电影的背景年代是在40年代末,选择这么一个年代背景对衬托人物关系是有一定联系的。胡安告诉记者,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多变的环境中,不稳定常常使人受到挑战和历练更多,体现人物的价值更容易。
而把这样的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年代也不是刻意在制造一种象征。胡安希望呈现的是通过几个女人的蒙太奇,反映女人在这个状态中的共性。比如周迅演的小菲,起伏特别大,由开始的单纯到后来经过几个阶段洗礼之后的如黑色钢铁般坚毅,被洗尽铅华之后的沧桑、张扬。她的脸孔始终在这两种状态中游离,一种是对亲情的渴望,是有暖意的,另一种是她心理有缺憾后的一种理念化的自残。而姐姐小璎,虽经历了很多事情,但由于生活优越,导致性格率真、开放,以至于她做了很多坏事自己都不知道。两姐妹各有各的误区,但最后都得到了解脱,逃离了,最后真正被涮的其实是那个男人黄先生。
极致的尽头是残酷
回归到电影本身,影片最后把这两姐妹设定的都很极端,接近残酷。胡安认同这个词,“是特别残酷,但却是带着柔情的一种美。以前喜欢温和的东西,现在则喜欢刀刀见血,尖锐的东西,总觉得这样才能出气。”
从许鞍华的《玉观音》、李少红的《恋爱中的宝贝》到现在胡安的《美人依旧》,越来越多的优秀女导演开始被人们关注,胡安觉得这是一个很让人欣慰的开始,“以前我会想,导演的名字其实也是一个知名商标,它代表的是一种质的保证。我希望的是有一天,人们走到电影院,看到海报上写的是导演胡安两个字,他们问都不要问是什么故事,票卖多少钱,就直接掏钱进去看。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话说的过了,但这是我所追求的。”
拍完后觉得自己之前想要表达的都实现了吗?”记者好奇地问到,胡安爽朗地笑了,“不是实现,而是不同了。每天都会冒出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说你原来想有这样的光线,这样的椅子,但到现场这个椅子就不是你所想象的椅子,整个环境就完全不同了,总是有这样的变化,分分钟都有不同。可是它会给你另一种不同的感觉,能够让你有个新的组合,新的创意,觉得那一天好像离自己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