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电影研讨会的包括有冯小刚(二排右二)、文隽(二排左二)、刘伟强(一排左二)等著名电影人。陈弋弋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在金像奖举行前,众多电影界人士参与了一个为期三天(4月1日至~3日)的电影研讨会,其中第三天举行的“创作.制作.交流.认同”会议,更是吸引了冯小刚、徐静蕾、刘伟强、陈可辛等著名电影人。会上,以冯小刚、黄建新、徐静蕾为代表的北派,与以刘伟强、陈可辛、马伟豪为代表的南派形成两军对垒之势,展开一番激烈的“舌战”。可以说,这是自《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议》后,内地电影界与香港电影界的第一次正式公开的对话;而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也称,此举是金像奖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可望为金像奖
来一次热身。
在不断的碰撞、摩擦和融合后,在场人士都一致认同,只有将港片的成熟商业运作机制与内地影片的题材、手法相融合,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虽然想法和合作还存在距离,但这次“南北对话”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话,是一切合作的开始。
第一回合
南派出招:港片如何顺利通过审查
当天充当南派电影人代表的除了刘伟强、陈可辛之外,还有马伟豪、郑保瑞和黄真真等人。他们几乎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因为港片一贯以内容取胜,讲究过瘾、刺激,娱乐性强,这样的题材如何才能通过内地有关部门的审查?拍摄了电影《古宅心慌慌》并在内地市场有所斩获的导演郑保瑞表示,影片在拍摄之初就有在内地发行的想法,但由于不想拍成两个版本,所以刻意弱化“鬼”的概念,将影片定位在亲情上,加入了爱情、搞笑的成分,最后果然一刀未剪获得通过。刘伟强通过《无间道》三部曲进入内地市场的不同经历指出,港片在进入内地市场时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同时要重视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北派拆招:主题先行强调特色加强沟通
内地著名导演、监制人黄建新向香港电影人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电影产业在内地不是一个消费文化,它起着一个正统主流文化的作用,所以香港影片在送审时要主题先行,要学会把影片的主题提到最前面,让有关部门明确你想表达的东西,才存在讨论的可能性。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影片是带有香港色彩的。比如杨千女华在《新扎师妹2》中扮演的女警行为出位、夸张,但一旦明确这是香港的喜剧风格后,就有了被接受的可能性。而徐静蕾则以亲身经历话事。她谈到自己在将《爸爸和我》送审时,也遇到过是否“主题灰暗”的问题,但通过沟通还是获得通过。所以她认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非常必要。
第二回合
北派出招:恶性发行方式为何用在内地
内地著名导演黄建新在研讨会上言辞激烈地提出——内地电影市场正处于转型期,缺少经验,在这样的时候,香港电影将自己都不用的同步发行(指影片上映与影碟发行同时进行)手段使用于内地市场,给内地市场带来很大伤害。现在几乎所有港片进入内地市场都采取这种短期行为,虽然音像版权卖到好价钱,但进电影院的观众越来越少,香港电影几乎已经成为小电影(通过影碟观看的电影)的代名词,这不仅是对内地市场的伤害,也是对香港电影本身的伤害。
南派拆招:短视的公司在做短期行为
南派的著名导演兼监制陈可辛接过了这个“烫山芋”。他指出,近10年来港片都不景气,缺少有远见的大公司来做领头人。现在香港市场上最多的是独立的小公司,它们主要就靠录影带、影碟的发行赚钱,票房分账并不是最主要收入。很多公司现在都把电影当成了夕阳工业在做,所以它们赚快钱,做短期行为。现在的香港太需要有实力的大公司来做领头人,维护健康的运作方式。
第三回合
南派观点:进军内地市场时机成熟
几乎所有与会的香港导演都表现出对内地市场的勃勃“野心”。陈可辛提出,这两三年来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市场的时机已经越来越成熟。过去几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开发泰国、韩国、新加坡市场,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是在等待内地市场的成熟。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就像好莱坞出现前的美国电影市场,香港电影人一定要合内地的电影人合作,将双方的经验、优点结合,打造中国人的电影工业。
北派观点:珍惜局面不要操之过急
冯小刚作为国内票房的常胜将军,对于国内电影市场的改革有他自己的解读。他说:“中国电影的改革不能急,要慢慢来。最近国家正在起草《电影促进法草案》,过去叫管理法,从名称上来讲这已经是一个进步。从不允许黑帮片进入到同意刘伟强的《无间道》进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进步。首先在概念上已经有了转变,先有了新的概念,再装入新的内容就容易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局面,如果操之过急,容易被那些反对改革的人抓住把柄,我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总比走了三大步再被逼退十步要强。” 本报香港特派记者陈弋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