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与谢东对话《冬至》:我所表达的是一种宽容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17:10 东方文化周刊
《冬至》是中国第一部审查通过的数字高清电影,在4月18日开幕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这部电影以开幕影片和参赛影片双重身份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反响热烈。随后,我们对该片导演谢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 记者:谢导您好。作为自己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您为什么会选择婚恋这样的题材? 谢东:跟客观原因有很大关系。我这几年已经弄了好几个剧本,但一直在找钱。也谈好投资筹备了几次,后来又泡汤了。计划是婚恋三部曲,原则上第一部是《与你同在的夏天》。前年十月份认识田壮壮后,他说两个剧本都愿意帮助我运作,赶上冬天,就先拍了《冬至》。 记者: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通常包含了许多心血,通常认为一定程度上会存在自传成分,或 者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物借取素材,那么这部影片呢? 谢东:肯定是有自身的感触。最早的原素材是一个朋友的真实故事,影片中看到的各种人物关系,在生活中都是真实存在的。之所以要拍三部曲,其实是对自己多年来的生活和情感的一个总结,一种记录性的东西。 记者:您从事导演实践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对自己拍摄出来的影片会到一个什么位置,肯定是有一种把握的。谢飞老师曾说,拍电影就象手里攥着一把砂子,不断地往下漏,最后攥住的,就是你的电影。那么您自己对《冬至》怎么评价?或者说它实现了您最初的想法了吗? 谢东:其实我们从创造到拍摄过程中,一直强调“不求尽善尽美,但求为所欲为”。我只是在这个圈里干了很多年,《冬至》的合作者,尤其是演员,都比我有经验。我只是很真诚地希望,能够把这个年龄段和感受里,大家碰撞出来的东西传达出来,就很满足了。 记者:那您想在影片中表达些什么呢? 谢东:我想是宽容的东西。生活中会有很多被颠覆、尴尬、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情境,用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可能是我个人最想传达的。 记者:但我却觉得里面有一种相当“无赖”的东西,看完后让人很沉默,觉得有个非常残酷的硬核,硌得心里难受。我不知道你拍完后,在剪辑或者看片的时候,会不会也有这种感觉。 谢东:肯定是有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消极或者你称为“无赖”的那种东西,都是距离心灵很近的。问题是你是否愿意去接受、承认或者表达这些东西。至少我个人希望能够对看片子的人能够有点触动,或者自省的感觉。 记者:影片里似乎有一种很大的“惯性”,在摧残着某些东西。包括对问题假装视若无睹,采取回避的态度。我反而感觉剧本创作和人物设置有一种冷酷感,谁的欲望更强烈,更具无赖性,谁就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谢东:这个倒是我们在创作中没有考虑到的。 记者:比如胡靖钒演的新美是一个温婉的妻子形象,和她本人的外形很一致。但是她出轨了,因为欲望。可当丈夫要离开她时,她又很明确地表现出“我要这个男人”、“我不能不被别人要”。这种女性类型在中国电影银幕上是很罕见的。 谢东:我觉得这是提纯和放大。你说她自私也好,无赖或者既得利益也好,生活中的我们都可能会这样,只是咱们的电影不太表现这个。 记者:她接近真实,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颠覆了常规形象。这是《冬至》非常可贵的一点。那么您是怎么来确定演员的呢?用胡靖钒是因为田壮壮的缘故吗? 谢东:不是。其实我和胡靖钒很早就认识了,平常见面聊天时,觉得她在没有包装的感觉。有时她所作出来的举动可能挺怪,大家接受不了,但那是她很真实的表现。我老感觉新美身上有那种突然间脑子里很黑的瞬间,或者进入到自己的世界里了。 记者:您想要她骨子里的这种东西。 谢东:对。其实在跟这三个演员沟通的时候,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去谈,谈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甚至在拍戏的现场。我们强调不讨论是非的问题,只讨论真假。我的衡量标准就是看着象真的,不用演出花来。我们一直在磨合这种状态。 记者:《冬至》表面上很低调很灰,实际上很感性。说到演员,秦海璐演的“小白菜”和她以前的角色非常不一样,但感觉她表演状态时好时坏,负担这个角色被赋予的功能有些吃力。 谢东:你指的是段落还是整部戏? 记者:段落。比如酒吧那场戏,有些过。 谢东:其实这个和他们的表演观念有关。当然,这个和导演有很大关系。在我看来,他们三个都是很好的演员。只能说在沟通的过程中,导演精神没有把他们全部覆盖。甚至拍完后,我都感觉是不是要重拍呀,看的时候都没有信心了。但是剪完之后,看到完整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已经尽力了,不可能求它完美。 和秦海璐沟通时,我希望抓住她本身很鲜明的东西,象主观,有些另类的感觉,现代的因素。其实她也是很感性的。许亚军也是这样。刚开始,观念上他们都有点不太接受,老觉得没演,不让他们演。有时一没对住的话,就感觉可能会跳。 你说的酒吧那场戏,在拍摄现场就一直在掰持,他们就觉得没戏,演得不过瘾,包括在台词上。但问题的责任,还是应该在导演身上。 记者:电影学院的上届校长侯克明一讲视听语言,就说演员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伟大的导演赋予了他伟大。题外话了。谈到导演,我感觉您在影片的色彩上似乎很刻意,比较用力。整个调子是生冷的,但欲望对象却是有色彩的。武生的色彩斑斓,金鱼的颜色,还有秦海璐的黄色头发。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谢东(笑):正巧赶上了,她那头发还真不是故意的。以前看过一本特早的电影书,里面提到,所有年轻导演,拍摄第一部电影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氛围。我比较喜欢北京冬天那种特清冷的感觉,穿的很黯淡。所以尽量把颜色消掉,强调黑白灰,然后一点点色彩就会给人印象很深。 至于金鱼,是曾经看到过有人把鱼放在阳台上,当然没有冻起来。我突然想,如果把它在鱼缸里冻起来,是件挺残酷的事。就作了。 记者:是《冬至》里最冷的一段。 谢东:对,几乎所有人看完了都会说。包括对讲机那段,都是生活里最细微的东西,原剧本里没有的。 记者:如果一部片子作的这样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纯艺术性,更近乎针对电影节的电影。但就商业而言,恐怕很难在商业院线里获得良好的票房。 谢东:这个不是有意识的。其实这个题材也不太适合国外电影节,我们的出发点还是拍给老百姓看的。只是方式上希望强调形式和真实,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只是觉得应该有人去作这样的事。而且我们的投资很少,只有一百多万,如果全请一线演员,对票房会有好处,但拍出来可能就不是想象中的了,至少氛围。还有个门当户对的问题。我能不能驾驭这样的演员,能否让他们在电影中光彩,我也不知道。况且,我就是个新手,秦海璐、许亚军、胡靖钒这些有成就的演员能来拍,我已经很幸运了。否则,这么低的成本,可能非专业的什么早来了。 记者:您强调氛围,对这部影片是指什么? 谢东:除了刚才说的冬天的那种清冷,我还希望传达出一种抚摸的感觉。背叛的妻子也好,包括金鱼冻起来的那种凝固,其实也有种抚摸在里面。 记者:感觉您挺尊重欲望的。 谢东(笑):反正是没有对错,只有真假。 记者:为什么结尾用父亲和女儿的镜头? 谢东:那个是在剪接台上决定的。原来的结尾不是这样,就到要签合同为止。当时拍那个镜头也没想过要用在哪儿,就是那个状态挺打动我的。没有人知道年轻的父亲背后的东西,那个氛围,有点象诗什么的。 记者:这个镜头很温情和忧伤,恰恰是因为许亚军。他在片子里始终是中性色彩,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男性。 谢东:其实很多人身上都有同性倾向,只是种种因素会主观地拒绝。影片里我们不讨论性别的问题,只是说的人问题,希望能放大真实,放大现在这个时段的关系。 记者:您的影片没有批判或者推崇的态度,而是一种自在的状态。 谢东:中国电影的确有这些问题,我觉得批判什么的都会造成不平衡。 记者:《冬至》是国家审批通过的第一部数字高清的电影,对您个人而言,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高清技术,而不是电影人梦想的胶片? 谢东:开始我是挺拒绝的,说实话。但从客观上说,万基公司和世纪英雄也想作个实验,看在中国市场上能不能推广。开始在观念上也挺拒绝的,后来就想把经验和条条框框都打破,发挥高清本身的优势,比方后期调色。胶片拍完之后该什么样就什么样。有时重要的还是导演想表达的内容,跟材料无关。 记者:拍出来满意吗? 谢东:还算满意。现在一百多万的成本,如果用胶片的话,很可能在演员表演上就达不到这种状态,我就不可能反复,不停的拍。许亚军他们开始都挺不接受的,怎么可能十几二十几遍的拍。从这个角度讲是有好处的。还有后期调色,全部上电脑,按照想象消掉颜色,只保留了原有的一点黄,往腊像上靠,感觉不错。 记者:电影音乐似乎全是弦乐? 谢东:有吉他,大提琴,小提琴。这倒不是特别刻意,只是慢慢找感觉,希望音乐风格符合片子的节奏和味道,挑了很多CD一点点往片子上试,跟作曲沟通。我希望旋律很简单,只是在乐器和音色上稍稍作了规定。 记者: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一次比较理想的操练。 谢东(笑):对,我不管它出来是什么样,自己先想美了。很多你当初想象的,可能出来的并不是那个样子,只是在找感觉。好在大家都年轻,一起找感觉磨合。我可能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是这里面的事就不能要了。 记者:您作为张艺谋多年的副导,他看过这部电影了吗?怎么评价的? 谢东(笑):现在能说吗?看过了,剪完的时候就看了,别的就先不说了吧。 记者:谢谢您。 后记:因为避嫌,谢东并没有去谈张艺谋对《冬至》的评价,但是从其他的消息来源我们获知,张艺谋明确认可这部电影,评价颇高。 谢东 1969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影视艺术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 主要艺术经历: 2003年 电影《冬至》编剧、导演 电影《与你同在的夏天》编剧、导演 2001年 创作电影剧本《与你同在的夏天》 入围第六届釜山国际电影节PPP剧本推进计划 2000年 电影《幸福时光》第一副导演 1999年 中央电视台2000年贺岁电视剧《开心就好》导演 1998年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第一副导演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第一副导演 1997年 22集电视连续剧《北京爱情故事》导演 1996年 电影短片《备忘录》(独立制作)编导 入围第4届葡萄牙Vela docome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特别推介作品,并获邀参展英国、法国、芬兰、新西兰等多个国际短片影展 1995年 20集电视连续剧《无悔追踪》执行导演 1994年 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前期副导演 电影《民警故事》副导演兼场记(秀之树)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