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是谁?这大概是80%以上20岁到40岁的中国人都能回答的问题。
但你真的知道王朔是谁吗?这或许又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大多时候,我们只是通过他那些极富京味的作品认识他,关于他自己,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他的家庭,他很少说,我们也很少问,如果有,那就是--《看上去很美》。
小说写的是北京复兴路29号院的一帮孩子,在1961年到1966年期间在幼儿园、翠微小学和那个院的操场食堂发生的故事,是用一个名叫方枪枪的3岁孩子的眼睛完成的王朔本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或想象。他说这书的初衷就是对他过去作品乃至个人生活的一次溯源。
现在,这部很难改编的作品正在被第六代导演旗手式人物张元搬上银幕,首要问题就是寻找"方枪枪"的扮演者,不,或许就是寻找小王朔:大头、单眼皮、透着一种机灵和坏劲。过程很艰难,但结果很好,因为王朔看了那小孩,眨巴着眼睛直呼---不可思议。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第14部被搬上银幕的作品,也可能是最难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除了小说本身是一部日记体作品,淡化情节、繁密错落,更重要的是主角全是一群3岁到5岁的幼儿,且有名有姓的就有13个。与王朔有过多次合作的张元决定接受这个挑战。整个项目于去年底启动,今年春节过后正式选角。据负责选角的副导演介绍,他们几乎看过了整个北京城所有幼儿园的中、小班孩子,总数量接近100000个,而最后的入选者只有一个。
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剧本第一稿出炉以后,张元找了七八个副导演,让他们分头分批在北京的幼儿园展开地毯式搜查,将学生集中在一块,先目测,比较符合要求的就用DV拍下来带回剧组。随后张元再通过镜头精选最符合要求的小孩。从2月底开始,每周六在北京某饭店面试,然后再选出一部分集中培训。张元说光他看过的小孩就上千。另外,片中有名有姓的小孩有13个,每个人都有五六个候选,所以最终参加集训的孩子有五六十个,他们被分成“方枪枪组”、“陈南燕组”等,副导演实行一盯一战术,每人负责一个组。剧组还专门请了两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在培训中考核。
不管这部电影最终能拍成什么样,“方枪枪”将随着电影成为小名人毋庸置疑。剧组在全北京搜寻方枪枪的消息传开后,不少家长慕名而来。策划王墨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有一位母亲,丈夫姓方,怀孕时翻阅了《看上去很美》,便将孩子起名“方枪枪”,这个方枪枪和他妈妈知道《看上去很美》要寻找“方枪枪”,立马横穿北京市赶到剧组,大家都觉得很感动,但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入选。不过这故事至少说明两点:一,这部戏在北京市的幼儿园界已经形成巨大的号召力;二,张元选人,不凭感情,只凭实力。
我们即将在电影中见到的那个孩子在一个多月前才刚入张元法眼,“我看到他第一眼的时候,就决定是他了。”这孩子今年还不到5岁,虎头虎脑,浑身透着机灵劲,父母都与艺术完全不着边。而当王朔见到这孩子的照片时,吐出了“不可思议”4个字。
目前“方枪枪”已被严格保护起来,严禁媒体曝光,记者向剧组磨了半天,终于获得了演员们的全家福以及候选小演员的生活照,不过剧组卖了个关子,“人全在照片里了,但具体是哪一个,你得慢慢猜。”(作者:晨报记者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