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等了一个月了,从嘎纳那会起,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今天,这部众所期待的片子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在开映前,一个朋友就发消息来:还是别花钱去电影院看了,你会失望的,整一搞笑片。这让我产生了点犹疑:难道现在国产片真的都成了垃圾,拍一部烂一部。不过,最后我还是咬牙进去看完了全场。
说实话,看完下来的感觉,觉得我的那位仁兄有点言过于实,整部片子的观赏性还
是很强的。尤其是开场“牡丹坊”中,章子怡一段“仙人指路”着实精彩,堪称完美:鼓点节奏,配合舞蹈,加上老谋子老道的摄影,并辅之以特技,我想所有观者都会被这段震撼。这样一段“仙人指路”在影片后期,刘德华在竹林中再次演绎,不过由于时间较短,震撼力已远不如前面一场。而影片的摄影风格,依然延续了老谋子的传统,大色块在影片中被普遍使用,影片色彩背景又极其华丽,许多场景简直就可以做成油画,丝毫不比〈英雄〉一片的镜头逊色。
当然,我最终要说的是,《英雄》中存在的问题和硬伤,在《十面埋伏》一片中仍然明显存在,并没有如制作人张伟平而言已经被尽量避免。由此看来前段时间媒体的热炒和恭维,也许真是制作方对自己的炒做,至少现在看来媒体过分夸张,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没有所说的那么好,张艺谋的武侠经典仍然很远很远,说到根本其实仍然是一个剧本问题。在《英雄》一片上映后,就有许多评论认为张艺谋剧本太弱,有的就直接批评他根本不会写剧本。从这部电影来看,剧本问题仍然在约束张氏武侠档次的提升。这部电影无论从情节设计到人物台词,从场景设置到人物刻画方面,观众能很明显地看到它的薄弱:人物性格不明,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做作,故事空淡乏味,总而言之,这些决定一部作品实质和内涵的重要方面的表现是毫无亮点:章子怡被刻画的象个婊子,,刘德华则象古代版的无间道,金城武则变成了傻小子,二愣子,宋丹丹的出现我们就不必多加评说了,本来就把她作喜剧演员看的,她在片中表现依然象是在表演小品。而整部故事,就象是一群疯子表现了一部闹剧。影片最后打斗根本就象是野兽的厮斗,刘德华的哭嚎和痛苦丝毫不能让人感动,甚至有点滑稽和不知所谓。在这样的内容和精神虚无之下,张艺谋那些华丽镜头只会愈发显得空洞,许多镜头已经纯粹变成了镜头,根本没有镜头语言讲述的效果和功能,所以,最终这样的电影也只能最终沦为一部彻底的风景片。
从这样一部作品中,我最后看到的只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张艺谋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前段时间,我看见有篇采访冯小刚的文章。在采访中,记得冯导有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张老师能平衡商业与艺术,实在厉害。我不知道冯说这个话时,是真的在夸奖张,还是对张艺谋的风格表示不屑而给予的讽刺。但是,从这里也可以证实,现在的张艺谋的确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游走。如何把握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应该说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国外许多大导演都无法做到两者兼具,往往在尝试中失败。今年年初的《受难》一片,在商业的成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我想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在梅尔 吉布森的预料之中。而当年的《卧虎藏龙》尽管被认为是商业与艺术较完美的结合,但我想这部电影在艺术上的成功则又是一个巧合,因为很少能看到正宗武侠片的西方人,到那会儿才明白,原来武打也可以象跳舞一样打。不管怎么说,回顾成功的完美电影(即商业和艺术同时达到一种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强硬的剧本作为支撑。象《卧虎藏龙》的剧本,就是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没有良好的剧本作为支撑,那部电影在近期的商业上可能会取得成功,但却只会使所谓的艺术流于形式,永远只会使越来越多的拥蹙感到失望,长时间下来,他以后的导演作品在商业上很有可能遇到问题。这样的电影,宣传的越大,死的也越快。而张艺谋就处在这样一个问题之中。我很久以前做过激进的评价,照张现在这样的拍法,中国的武侠经典永远不会在张的手中诞生。主要就是指在剧本编写方面的薄弱,已经严重阻碍了张艺谋电影向更高层次走去。一个摄影出身的导演,早期的电影作品都是靠改编小说而来,于是剧本的薄弱十分明显。而现在制作方的急功近利,大肆声张,让张的弱点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面前,严重影响张氏武侠的公众认可度。我想,张艺谋敢于走这样的界乎商业与艺术间的路线,本身的勇气是值得鼓励和赞扬,因为这对于中国电影发展是好事,代表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种探索。但是,学会沉默和倾听公众的评论对电影的发展与探索也更有好处。制作方的吹嘘和不切实际的炒作,最终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只会是更为沉重。张艺谋电影需要学习的东西,完善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只有沉下心来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真正的突破。到时候,你的电影不需要做秀一样的宣传,我相信同样能取得很丰厚的商业回报。今年外国市场的许多电影已经说明了问题。而回到《十面埋伏》这部电影中,你能看到情节上漏洞百出,而且女主角最后能够死了又活,死了又活(当时电影院中,许多大人带去的小孩看到这都笑了),这样的电影你在摄影上把握的再好,又能成功到哪去?(作者:jeffyanguang )